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 注意汇改三原则信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 16:32 解放日报 | |||||||||
最近人民币汇率问题一再升温。美国和日本等国不断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导致中国政府的态度也越来越坚决,公开表示中国不会屈服于国外压力。 6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开幕式上阐述了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基本立场,实际上是对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一种回应。温总理提出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这三个原则所给出的信号十分明确,即人民币汇
从本质上说,汇率就是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应随供求关系而动。其实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确定,就是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近年来之所以采取事实上的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是因为近十年中发生了诸如东南亚金融危机、欧元诞生、以及欧元对美元先是大幅贬值然后又是大幅升值的动荡。在我们还没有理清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路,汇率变动风险防范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采取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是合适的。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固定汇率制度有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把我国的货币发行权部分地交给了美国。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其目标不仅服务于全球经济,更重要的是服务于美国自身规模达12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当美国经济出现了问题,如发生通货紧缩,美联储就会增加货币发行量。而在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国经济并不一定也出现问题。就如现在:美国由于巨额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而大量增加货币;但中国经济却是部分过热,正在采取趋于紧缩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我们采取了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大量涌入的美元迫使央行大量发行人民币。 根据开放经济学中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可知,一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的稳定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是不能同时兼得的。作为一个主权大国,中国不可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目前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已迫使央行大量放出基础货币,给国内通胀带来了很大压力。如果我们一方面为了保持出口而维持较低的工资政策,另一方面又因为大量的外汇储备而导致通货膨胀,那么最后的结果将会陷入国内劳动者收入被吞噬,国内本已不足的消费需求更为低落的恶性循环之中。 从趋势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一定是从盯住单一货币转向与一揽子货币挂钩。人们现在对这种转变存在的疑虑是操作难度大,会造成人们预期不稳定。其实,这种担心在上世纪70年代的欧洲以及日本汇率制度改革中存在过,但事实证明,人们对汇率制度变革的适应性是非常迅速的,并且也只有在变革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国际金融理财高手。 当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我们在就业方面的压力还很大,在资本项目的流动、金融体系的效率、金融监管的水平、金融市场抗风险能力等方面距离国际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经济全球化趋势又不允许我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之后再进行改革,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我们迈开了汇率制度改革的步伐,才能促进其他改革向纵深进展。 (本文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