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出来混得有点文化 惟有尽责方能感动上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11:09 中国经济周刊

  全球化浪潮蔓延的时候,有哪一块市场能独善其身?跨国公司挟资本而来的时候,如何感动“上帝”成为他们的目标,而仅靠“脸谱”的中国化注定打动不了“上帝”。

  ★文/汤亚健

  市场的演变史就是一部人类进化史。在农业社会,靠的是土地和劳动力打天下;在工
业时代,靠的是机械和资本独步江湖;进入IT时代,除了这些要素,还要用智慧来赚取财富。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出来混的,得有点“文化”。

  跨国企业本土化战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坎坷前行的。市场营销学告诉我们,当某个产品在市场没有占据40%以上的份额时,是无权来制定游戏规则的。既然不能操纵市场,向市场归化就是其惟一宿命。而这也使跨国企业本地化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某种功利:或出于降低成本需要;或出于享受所在国优惠考虑;或出于迎合所在国民族情感形势所迫……

  市场不相信眼泪,相信的是诚意。在市场围绕着“顾客是上帝”这个指挥棒转动时,跨国公司不得不放下身段,考虑所在国“上帝”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既然来到东方,跨国公司若想赚取消费者的腰包,首先必须赚取“上帝”的胃口。于是,当跨国企业的全球化表情遭遇所在国的民族表情时,一次次地玩起了“变脸”游戏,“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企业文化的腾挪闪转说到底是为跨国公司的市场攻略打前哨。

  美国联合邮包服务公司总裁大卫艾博尼就深谙此道,在他的办公室只挂了一幅中国地图,这也可以说是USP准备进军中国市场本地化的其中一个表现,不管他是惺惺作态,或者是昭昭雄心,展示的是企业文化至诚的一面,这种挂图文化构成了UPS企业中国文化风景的一部份。如同UPS公司一样,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军中国市场时总忘不了给高管温习一下东方“人际关系学”的功课,但不得不想的是在中国市场做到人情练达就能够风云雄霸天下吗?

  拿什么来真正感动中国的“上帝”?是靠“脸谱”的中国化还是靠至诚的“中国芯”。跨国公司中国化的进程历尽磨难,庞大的市场和利润的前景使得跨国企业痴心不改。此前,戴尔公司在中国也曾一路攻城掠地,但一起员工猝死拒赔案让戴尔声誉蒙尘;肯德基在中国可谓风光无限,但苏丹红让肯德基一度面临被顾客唾弃的血腥;宝洁公司在中国曾探囊取物,而“烧碱门”却让宝洁公司不得不含羞蒙面……一样的产品,双重的标准,不少跨国公司借助中国法律的空白演起“中国标准”和“欧洲标准”的双簧。

  一些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至诚至信如纸糊的风筝,在市场的风浪前不堪一击。瞒天过海也许能为跨国公司赢得短期的暴利,但并不能在中国市场笑到最后。许多跨国公司虽在华深耕细作多年,但考虑更多地是如何赢得“上帝”胃口,这只是一种“脸谱”的中国化,掏空“上帝”的钱包,却忽视“上帝”的健康,这种本地化的交融当然不可能为他们带来长久的好运。跨国公司本土化在水土不服的沼泽中跋涉。

  长得什么面孔不重要,关键是有一颗什么样的“中国芯”。本地化只是外衣,责任才是内核。倘若只是为利而来,跨国企业本地化再怎么完美,也不过是暂时涂上的脂粉,再好的包装,再煽情的宣传,再完美的人际沟通,在时间的滤器面前终会遁形。只有抛弃这种功利思想,用责任植根于当地文化,跨国公司才能真正被“上帝”接受,与所在国身形俱融,就无须为如何“人情练达”而焦虑惆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全球化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