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增长模式是一次新文化变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0日 15:39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 当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跑马圈地”提升至文化霸权时,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工业文明和新经济文明正步步紧逼地侵占农业文明的领地,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文化是指导人类一切行为的智慧,其外延是无边无界的。可悲的是,现今学者们对文
现如今,宽松的政治气氛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助长了人们的自我放纵。纵欲的工业文明消费模式与缺乏理念约束的中国人一接头,国人的文化消费释放出巨大的爆发力,但却不知如何消费。“哈日”、“哈韩”、“布波”与“小资”……我们不缺少文化消费的幌子,但精神家园却迷失在“文化消费”的闹剧中。 中国传统文化管用了几千年,怎么一下子“从天上掉到地下”?因为文化传统和文化竞争力与历史的关系截然相反。文化传统与历史是强相关,时间会冲刷掉其糟粕,保留和发展其精华。因此,一种文化经历的历史越悠久,文化沉淀越厚重,传统文化就越发达。但文化的竞争力却与历史弱相关,文化的竞争力来自文化的先进性,先进性则源于与现实经济基础的适应性而不是沉淀时间的长短。因此,越发达的传统文化在今天越可能死亡。 但文化竞争力与文化传统之间的非正相关关系,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应被全部倒入垃圾箱。文化是人类对宇宙规律认识的积累,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提升认识的境界。因此,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承。同时,文化又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智慧,随着时空的变易,新规律必将代替旧规律或充实文化体系,这便是文化的变革。因此,传承和变革既是文化发展的两种不同形态,又是文化生命力之源泉,两者的结合推动文化螺旋式发展。 其实,文化根基的深浅无关紧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已打破了地理桎梏。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向前看”,这意味着中国必须进行一场纯文化意义上的变革。 进入21世纪后,工业化迅速覆盖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工业文明的消费方式虽缓解了生产过剩问题,却套上了资源、能源和环境的枷锁,人类已进退维谷。“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的中国压力尤甚,除了改变经济方式外别无选择。而出路不外乎两个:一是科学,即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寻找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二是文化,即利用先进文化的引导,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前者只能治标,文化才能治本。显然,社会经济方式的巨大变迁也在呼唤“新文化”变革的到来。 因此,中国社会的变迁、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都表明,文化是中国的命门。“新文化”变革与历史上中国文化的历次流变有根本区别,将具有两大特征:一是颠倒过来,即将文化的源头由历史沉淀翻转为未来召唤,变以史为镜为以未来为风向标;二是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由交流互补进化为生死碰撞,大无畏地与世界各种文化融合。由此,“新文化”变革之后的中国文化将是勇于碰撞、善于学习和创新的永往直前的星云型文化。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