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有企业中水土不服 反思海归们自身是否越位(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 10:55 《董事会》 | |||||||||
反思体制,还是反思自己 有专家认为,杨维平和乔俊峰、卫华诚的矛盾是国有企业的体制矛盾。人大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的崔勇博士认为,职业经理人和国企体制天生就有矛盾。国企的人事任免权、薪酬制度等,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我国,职业经理人进入国企很多是由于人际关系,杨的任免
人们当然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是导致外来职业经理人纷纷折翼的原因。但是,将问题仅仅归咎于体制原因,未免有些武断和简单化了。在一个长期形成并在短期无望改变的体制下,单纯的指责对问题的解决毫无裨益。 理性地看待问题的另一面,也许对职业经理人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实现理想更有助益。杨维平与所有在国有企业实践失败的职业经理人犯了同样的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心态问题。 当职业经理人在外企或是民企就职的时候,往往对自己分内的职责十分清楚。老板是老板,经理是经理,老板拥有最终的决策权,而经理人只有决策建议权和执行决策的权力,这样也就避免了一些权力争夺上的矛盾。而在国企当中,只有领导而没有老板,董事长以领导的身份独揽大权,董事会并不是决策的中心。当人人都想当领导,董事会形同虚设的时候,权力的争夺也就难免出现。 然而,杨维平进入国企之后,并没有以一个打工者的心态去当执行者,而是充当了一个夺权者的角色,并按照他的设计在双鹤药业推行疾风暴雨式的改革。曾在外企供职的职业经理人,在进入国企之后往往具有一定的心理优势,看不起原来国企的一些干部,而这样的心态往往是导致矛盾激化的根源。 双鹤药业一位人士这样对《董事会》杂志说:“杨维平完全按照外企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双鹤。原来乔的嫡系,走的是国有企业渐进式改革之路,而杨却是激进式的改革。在他看来,原来的国企干部都是垃圾。” 国有企业的体制不是在一天两天内形成的,它有其内在的逻辑。国有企业说是国有的、全民所有的,但事实却为一小部分人所控制。他们是代理人,却履行着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双重角色。有分析认为,卫华诚和乔俊峰的理念根本上是一致的,包括对董事长职权范围的理解、对党管干部的理解。而在现行体制之下,乔与杨的矛盾延续到卫与杨的矛盾是一种必然。 引入职业经理人,名义上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但实质上,党选择的干部既是所有者的代表,同时又是经营上的实际控制人,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所以单纯地指摘体制毫无意义。况且,所有者决定一切也符合公司治理的逻辑,职业经理人绝不能喧宾夺主,成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所谓的国有企业固有的体制问题。什么样的所有权关系就决定什么样的体制,所有权决定一切资本的逻辑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是适用的。 总之,外来职业经理人要想在国企生存,必须适应国企的改革,调整自己的行事规则,这是在国企改革中实现自我理想的现实途径。 (《董事会》杂志供稿) 相关专题: 《董事会》封面系列文章:国企海归大出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