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人性弱点”-- 行为金融学

投资中的“人性弱点”-- 行为金融学
2021年01月06日 19:30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福利贴:听白酒专场策略会,抽取茅台酒!】林园+但斌+5基金经理+6分析师(抽奖:茅台酒)点击查看

来源:保银投资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分支中的一个“新兴”学科,融合心理学,旨在研究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与传统金融学中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主张的“理性人”前提不同,行为金融学认为,“人并非理性”或者说是有限理性的。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其投资决策,继而影响到股市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表现特征。

最后通牒游戏 --- 经典的行为金融学实验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并非理性”

A和B两人分100元。分配方法是:A提出具体的分配方案,B表决是否按照方案分配。如果B同意,那么就按提出的方案来分;如果不同意的话,两人将一无所得。

根据理性人的假定,A无论提出什么方案给B—除了将所有100元留给自己而一点不给B留这样极端的情况,B只有接受才是理性的决策,因为B接受了至少还有所得,而不接受将一无所获,当然此时A也将一无所获。

此时A给出的方案应是留给B非常少量的钱,比如1分钱,而将99.99元归为己有。B接受了还会有0.01元,而不接受,将什么也没有,因此B会同意A的方案。这是根据理性人的假定的结果,而实际实验下来,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接受理性的方案,愿意付出成本(什么也得不到)来惩治对他们提出“不公平”分配方案的人,由此得出并不是所有人希望最大化现金收益。

人们在实验中非理性的行为也存在于资本市场。A股的自然人投资者队伍超过1.7亿人,其中95%以上为中小投资者,并且这一群体在A股市场中的交易活跃度占据最大的比重,占据整体股票成交额80%至85%之间。其中不少“散户“投资者对于自己投资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尤其是在牛市,由于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赚钱,认为自己和专业投资者的水平不相上下,经常会做出偏离理性的决策。资本市场的决策主体是人,无论是散户和机构,市场监管者是人,市场直接融资者背后也是人,因此都会面临“有限理性”的挑战。

“有限理性”的挑战同样也存在于基金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往往容易追涨杀跌,难以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行为金融学中的羊群效应就是背后的一大原因,简单理解就是“跟风”,投资者容易被主流信息引导,将基金的热度或者短期业绩作为评判标准。羊群效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散户”,但管理产品的基金经理也是人,在市场参与者机构化的趋势下,羊群效应同样应用在他们身上。特别是在市场普涨的时候,更加让人难以分辨产品亮眼的成绩是否来源于可持续的“阿尔法”还是羊群效应带来的“贝塔”,因此这也是为什么经历过牛熊考验的基金产品是“理性”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投资就是一步步克服人性的弱点,挑选基金亦是如此,选择爆款不一定会推动基金净值上涨,但一定会推动基金规模的增加。正如巴菲特所说,只有当潮水褪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投资者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8 南网能源 003035 --
  • 01-08 华骐环保 300929 --
  • 01-07 合兴股份 605005 6.38
  • 01-07 神通科技 605228 5.89
  • 01-06 之江生物 688317 43.2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