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毕业论文赚来第一桶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00:09 人民网-市场报

  借助优势搭“草台班子”

  研三毕业时,小陶扎进了如潮的“求职大军”。当研究所、全奖留学甚至高薪外企频频招手时,他却毅然选择了创业。“总觉得进公司就职难免浪费时间,出国又没有优势,研究所的生活过于平静,自己性格活泼,想法又多,何不尝试一下给自己打工?”可运作什么项目,第一桶金在哪里,这是创业新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次,博士师兄偶然提到有中小企业来学校寻找纳米级陶瓷粉材料,正是小陶毕业论文的主攻方向。也许这就是突破口可是,要钱没有,无从雇人,只能靠自己花样百出。小陶用足了专业优势和学生身份:拉上导师做产品顾问,师兄出任技术“总监”,说服朋友借“外债”,学院实验室充当生产车间。就这样,小陶循着心目中的创业梦扎起了“草台班子”。

  第一桶金仅有2000元

  “谁说创业可以一夜暴富,我的第一桶金只有2000元。”刚开始,陶景超总觉得创业就是干大事,生产化学材料起码要有自己的工厂和生产线,否则哪像创业的样子。可是,很多有经验的人苦口相劝:还是以代加工起家,不要冒太大的风险!

  于是,小陶托关系从河南的一家小加工厂赊来15公斤复合粉,趁着“实验室”空无一人,拉来师兄师弟做“壮丁”,借用实验“公物”搞“精加工”,闷头折腾了两天两夜,七八公斤的纳米级产品才慢慢现形。接下来跑客户,讨价还价,攻关应酬……当第一笔收入入账时,公司已经空转了半年多,“如果开始就建厂,估计厂房还没盖好,这次创业就不复存在了。”

  “当然,第一桶金也让我体味什么是真实的自信!”小陶坦言,创业时信心满满却不实际,总以为只要想法好就会有市场有钱赚,殊不知整个创业过程,必须有自己的资源优势、人脉关系、团队协作,甚至市场机遇等等,单靠梦想和激情不能让大学生创业坚持到底。同时,创业梦和发财梦是两码事,从少得可怜的第一笔“收成”,到投资人青睐,再到

创业基金入股扶持……小陶不再空想着让公司做大做强,而是学会了“小步快跑”,一步步行走在创业路上。

  控制成本船小好掉头

  “即使再过二三年,能不建厂就不建!”小陶说,如今公司已经能接到十几万元的大单子,手里的流动资金越来越多,可是仍然谨记“第一桶金”的来之不易。“船小好调头”,资本投入越少越好,任何一笔投入都要围绕市场。特别是合伙人投资、科技创业基金等大笔资金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品牌宣传、搭建人脉、疏通客户等关键环节。

  “不过,大学生创业最忌讳一开始就造势,即使有创业基金扶植也要尽量节省!”谈起创业一年来的经验,陶景超认为,手里留够资金,才能打“持久战”,因为“好运”可能随时降临;即使初尝赢利,也“紧缩银根”,控制资金流——“大学生创业面对的市场同样残酷:阳光灿烂时,很可能突然死亡;阴云密布处,也会柳暗花明。”

□ 马亚宁 朱佳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