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视点 > 正文
 

华泰急速滑落 高层动荡不安中层人才流失殆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 10:17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本刊记者 李德林/文 特约记者 韩 艳/文

  华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一个曾经冲击保险业第一集团军的斗士,如今急速下滑。曾经业绩排名第4的华泰,在2005年7月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排名中,仅名列中资财险公司第11名,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只有区区6亿元,与第4名相比竞相差了45亿元。

  与之相伴,华泰的高层一直走马灯般动荡不安,中层人才也流失殆尽。不仅如此,2000年,华泰图谋上市,经过安达信诊断,华泰大幅亏损的问题暴露,上市之路就此戛然而止。

  对于剧烈的业绩反差和人员震荡,华泰董事长兼CEO王梓木泰然处之,自有一番“追求效益”之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情果真如此简单吗

  由第4滑至第11

  “华由第4滑至第11泰的昨天是很多保险公司的今天。”王梓木看了看窗外:“我们并不回避华泰的问题,甚至曝光,只要是公正的,我们都接受。”8月10日下午两点,在那间宽大的近乎奢华的办公室,强烈的阳光照在王梓木的脸上,王梓木心情有点烦躁。

  王梓木是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泰)的董事长兼CEO,从1996年8月29日,华泰成立那一天起,王梓木在华泰就拥有绝对的话语话事权。王梓木最近很不爽,面对后来的市场激烈竞争,华泰在财产保险市场的份额一降再降。曾经业绩排名第4的华泰,在2005年6月中国保监会的最新排名中,仅名列第11位,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只有区区6亿元,与第4名相比少了45亿元。

  华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一个曾经冲击保险业第一集团军的斗士,如今急速下滑。

  1996年8月29日,华泰在北京开业,注册资本金13.33亿元,由中石化、中国华润等60余家大型国有企业组成的华泰,成为当时中国保险业股份制改革的成功典范。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保险公司寥寥可数,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的设立审批相当严格,对“牌照”的发放也很“吝啬”, 对各家公司的经营区域的限制更是近乎苛刻。华泰作为中国保险业股份制改造的样板,在获得牌照的同时,还获得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财产保险业务的待遇。当时市场上只有人保、太平洋和平安保险3家老牌公司有此待遇,华泰顺利坐上了财产保险的第四把交椅。

  当时的华泰也并非浪得虚名,其在财险市场的保费收入和所占的市场份额,确实排名第4。甚至在开业第3年,华泰在北京财险市场的排名还上升到了第二,超过了平安和太平洋,仅次于人保。并且华泰在成立后的三四年间,占得天时、地利,冲击财产保险业第一军团本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目标。华泰“老四”的位子确实也一直稳坐了四五年的时间,但随后,华泰的排名开始不断下滑,到今年6月已经下滑到第11名,市场份额仅占1%。华泰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导致了这一切?

  坐在《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对面,王梓木并不避讳华泰的超速下滑。“当年我们的发展的确很快,公司的年增长规模达到200%甚至300%以上,那是我们的高速扩张期。”王梓木回忆,这段时间一直持续了3年时间,一直到2000年,华泰图谋上市,请安达信作财务顾问以后,华泰亏损的问题暴露出来。“听说安达信进场诊断华泰财务报表的时候,发现了华泰的很多问题,华泰的上市搁浅了?”针对记者的追问,王梓木呵呵一笑:“当时安达信诊断后,华泰出现很大亏损,自然就不能上市。”

  安达信的进场,华泰不但梦断上市路,也成了华泰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据了解,2000年之前,华泰对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一直使用1/2法(即按50%比例提取),这样无疑就将未到期的责任准备金中的将近91%提前计入头一个经营年度。安达信按照国际计提标准诊断结果显示,华泰使用1/2计提法,1999年华泰的综合成本比率为95%,当年有5%的盈利,而根据国际标准的1/24法进行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华泰1999年的综合成本比率为120%,华泰实际亏损20%。

  “按照安达信的计算方式,华泰实际上一直是亏损的,这样当然不能上市。”王梓木归结为华泰的盲目扩张:“安达信诊断完后,华泰在香山召开‘华泰三中全会’,公司高层面对安达信的结果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当时香山会议争论得很激烈。”华泰到了不得不下定决心的危机时刻,接受安达信的诊断结果,以后也按照这种方式计提,大批的中高层无法接受现实。“当时总经理又哭又闹,无论自己带着属下怎么拼命,总是亏损。“王梓木在采访时一脸的无奈:“如果我们不接受,我们的扩张越快,隐藏的亏损窟窿就越大。”王梓木的说法是,公司必须改革,谁不能适合公司的发展,只能让他走人。

  “华泰的第4年,我们开始清理压在头上的应收保费、保费未决赔付和汽车信贷保险‘三座大山’。”王梓木很得意当年的调整,坚持认为不解决掉大量的应收保费,还有大量的欺诈赔案,华泰肯定早就被拖垮了,王梓木将这“三座大山”归罪于头3年的盲目扩张。记者调查得知,就在王梓木清理“三座大山”的这3年,华泰看上去账面盈利3.8亿元,实际上华泰的主营收入——保险业务一直处于巨额亏损的局面,从开业到2000年前后,华泰保险业务亏损4亿元,华泰养家糊口的账面盈利完全是靠投资取得的。

  知情人士认为,王梓木对当年华泰的分析说法并非全无道理,华泰在安达信诊断后进行改革,应该说也是对的,而且取得了成效。据了解,从2001年开始,华泰的保险赔付率就已经降下来了,但其综合费用率却一直居高不下,超过了人保、太保、平安等老牌保险公司,也远远高于与之规模情况相似的公司,以至于最终反映到账面上,华泰的保险业务为巨额亏损。

  “2002年后华泰就停止了分支机构的设置,控制车险,华泰开始向效益险种转变。”王梓木自己认为,华泰进行改革,用了6年时间换来今天的良性循环的局面。记者得到的数据显示,车险并不是华泰的绩差业务,在华泰2004年的承保利润中,车险的增长高达20.67%,实现了盈利,奇怪的是,就在当年,华泰却将车险的比例由59%压缩到57%,华泰为什么要不断压缩车险呢?

  王梓木认为,现在车险并非好的业务,在2003年是全线亏损,降低车险份额理所当然。“份额缩小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上去。”离开华泰的人透露,王梓木认为车险是“三座大山”之一,但据记者调查,在王梓木的说辞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因为2003年之前,公司制定的核保核赔口径已经逐渐完善成型,华泰的车险等主营业务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技术在国内人员陆续离开后并未改进,又没有新的经营方式,因此业务做不上去。就在华泰进行调整的3年中,华泰车险至少在2001年、2002年时在市场上是有良好声誉的,甚至有夸赞华泰车险经营服务好的“理赔快、找华泰”等说法,在市场上也广为流传。深谙内情的人士认为,华泰最终放弃车险,不是车险经营不好,症结在于华泰的合资伙伴身上。华泰在寻找外资参股时,选中的是美国经营非车险业务的ACE保险集团公司,外资参股后又完全取得了华泰的保险经营控制权,因此,华泰只好扬短避长,原有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外资面对中国的车险市场又没有新的办法,华泰即使想要将车险业务做大做强也束手无策。

  华泰“很不幸”,华泰在清理、改革期间,中国保险市场并没有停步等华泰,而是在大踏步地改革。市场上经营主体迅猛增加,竞争急速加剧,三四年下来,华泰改革的代价是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幅缩水,2004年年报显示,华泰全年保费收入9.87亿元,减去分出保费3.74亿元,全年实际保险业务收入只有6.77亿元,与2003年的实际保险业务收入8.48亿元明显降低,成立8年之久、在全国26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的华泰,其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在14家中资财险公司中,排名仅位于第10名。

  对于这些,王梓木自有一番解释。“新公司发展快,华泰排名肯定继续下滑,但是新公司对华泰的超越是非正常的,对华泰来说没有意义。”王梓木对于新生代保险的迅猛发展,势头超越华泰有点不屑一顾:“他们不断扩张,没有利润,靠现金维持公司运转,将造成偿付能力不足,他们现在正在重复华泰的老路,不出3年就有大麻烦。”

  作为一家经营保险的公司在主营业务一落千丈时,对董事长不以为然的回应是,华泰的名次依然不停下滑。曾经冲击第一集团军的华泰,如今已被人保远远地甩到身后,50倍的业务差距,华泰只能望着人保继续不断前行,如今排在第4位的中华联合也与华泰拉开了8倍的业务差距。一名华泰的前高层指出:“华泰的业务看似每年都在增长,但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有限,远远跟不上整个保险市场的发展形势,如此下去,作为一家保险公司迟早要被挤出市场。”

    组文:华泰被ACE掌控 董事长王梓木否认

    组文:华泰作秀 业内人士捏着一把汗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35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