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加入,先享保障;一人生病,众人均摊”支付宝最近上线了一种名为“相互保”的产品迅速走入大众视野。
根据支付宝数据,截至11月2日,上线十余日,相互保参与人数已突破1500万人,人数还在快速攀升。
“相互保”作为支付宝在互联网保险方面的一次探索,短时间内引起巨大关注和热议,颇有当年余额宝颠覆货币基金的风范,以至于有人称其为“保险界的余额宝”。
然而,火热之余,一些问题也逐渐被发觉。“0元加入等于不收钱?、参与的人越多等于分摊的钱越少?”有人质疑,相互保是否是互助保险外衣下的数字游戏?这款保险产品到底成色几何?诸多疑问随之产生。
“数字游戏”还是真性价比?
“门槛太低了,就像是玩一个游戏”一位加入了相互保的互联网从业者这样告诉记者。根据蚂蚁金服最新调研数据显示:62.5%的调查用户在加入相互保之前,没有购买过商业健康保险。相互保吸引了大批“保险小白”的加入。
根据相互保规则,只要是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蚂蚁会员,年龄不超过60岁,满足一定健康条件即可加入。加入可享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100种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产生赔付时才参与费用分摊。但依据年龄不同保额有所区分,39周岁以下最高可保30万元,40-59周岁则是10万元。
相互保对外着重强调“每位成员为单个患病成员分摊金额不超过0.1元”。平台会每月两次公示、两次分摊。在公示日,期间发生的确诊赔案均会在适度隐藏敏感信息的前提下,给予公示并接受异议申诉。公示无异议的所有赔案产生的保障金,此外,相互保会收取赔付金额的10%作为日常管费用,也在分摊日由所有用户均摊。
“不入白不入嘛,反正只花一点点钱”。一位加入相互保的用户告诉记者,她看到零门槛、“每月只需付出0.1元”就可以享有最高30万元的保障,很划算,因此选择加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不少人将0.1元/例的分摊金额理解为每次公示后“只需要最多分摊0.1元”。
“0.1元其实更多是宣传噱头”。一位保险精算师徐先生向蓝鲸TMT分析,假如一个30岁男性加入相互保之后患重病理赔,由此产生30万保费分摊,若目前加入相互保的成员共1000万人,每个成员在该男子理赔款的分摊金额就是0.03元,如果当期公示的只有该男子一人,自然所有成员当期分摊金额不超过0.1元。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当期有100个出险案例,那么依据相互保的规则,最高赔付金额为3000万元,1000万参与成员将平摊3300万元,每人当期将扣除保费为3元,实际支出额远高于0.1元。如果再加上10%的额外管理费用的分摊,每个人当期就需要分摊3.3元。
“参与的人越多也就意味分摊的人越多。人患病的概率相对稳定,参与的人越多,患病的人数也会变多。只不过基数越大,理赔的比例越接近稳定的风险概率。”一位业内人士剖析,相互保实质是一个先保障、后扣费的团体重疾险。最终决定参保人每个分摊日需要支出保费的,实际上是中国人的重疾患病率。
具体到每个月两次分摊日的设定,根据相互保的规则。若每次分摊日若超过5天没有成功扣费,就会退出相互保,并且芝麻分受影响。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也就是说,一个月得扣款2次,并且不能超过5天,超过5天即使把保费缴上,可能你又得进入3个月的等待期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相互保规则,除非用户主动设定,否则并不会自动续保,默认投保期只有1年。
“从保险合同上来讲,相互保是一个一年期的团体保险。消费者对此可能还存在一个认识偏差,超过一半的人在加入相互保时,受概念的误导,并不知道这是一份一年期的保险,看到相互保的介绍,很多人以为这就能保到59岁。”保险精算师徐先生指出,他为此专门联系过支付宝以及相互保公司方“信美相互”的客服热线,双方客服均未主动提示这是一份一年期的团体保险。
此外,根据相互保规则,39周岁以下最高可保30万元,40-59周岁则是10万元,发病高峰期反而保障不足,甚至59岁以上年龄的人直接无法入保保障。在业内人士看来,该款产品相比传统重疾险产品还相去甚远,最多仅可以作为一种大病补充保险。即使发生重大疾病时,最高30万元的保额也远远不够。
保险关系存疑,前景尚需观察
互助式保险在业内早有先例,作为一种创新形式的保险,从“相互保”的运作机制来看,其与水滴互助、e互助、康爱公社等网络互助平台类似,只不过“相互保”背后的运营者信美相互拥有相互保险牌照,算是一支“正规军”。此外,借助支付宝平台的推广和运作,高起点的流量和用户导流,使得相互保能够在短时间迅速蹿红。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互保的规则介绍中,相互保由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蚂蚁会员(北京)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投保人发起,信美相互作为保险人共同运营和管理。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剖析,按照这样的设定,这款保险的法律关系比一般保险来的更复杂,一般的保险合同当中,只涉及两方面“消费者(投保者)和保险公司”,但在相互保的合同中,多增加了一个主体——为蚂蚁会员(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合同中,该公司是作为投保人。
据记者查询工商资料显示,蚂蚁会员(北京)网络科技公司注册于2017年10月25日,注册资本为100万元。其股东显示为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蚂蚁金服的注册公司,其认缴金额为100万元。另外,资料显示蚂蚁会员(北京)网络科技公司经营范围主要集中于技术方面,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以及技术推广。
该保险合同中显示“在合同有效期内,经投保人与我们(“信美相互”)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合同的有关内容。”上述业内人士向蓝鲸TMT分析,保险合同作为严格的法律文件,如果存在合同相关方可以修改合同内容,却不用经过被保险人同意,实质上对于被保险人(消费者)来说,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主体关系是否有效存在疑问,此外,万一涉及到蚂蚁会员(北京)网络科技公司破产或者解散,那么合同又会产生什么情况,消费者也始终被蒙在鼓里。
此前已有很多网络互助平台采用了互助均摊的模式,发行类似于“相互保”的互助计划。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网络互助平台并非保险公司,其所发行的互助计划也不是正规保险产品,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会对互助计划的赔付进行兜底,一旦某次的成员筹款不达预期或者成员大量退出,剩下成员的利益很可能得不到保证。
保险经纪人谢鑫认为,从理赔环节来看,由于保险公司只需要提交电子索赔文件,这也可能会造成较多欺诈案件。“相互保”健康告知明显比目前市场上的重疾险要宽松得多。考虑逆向选择的问题,必然会吸引一大批因为健康问题,之前无法通过健康告知,买不到重疾险的用户加入进来。”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加入相互保的成员当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健康状况较差,但是在前期资格认定环节,相互保并无法做到确切审查,这些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如果大范围出现理赔情况,会相应导致每期公示的理赔费用大增,当每期分摊的金额明显增多,甚至出现大过一般重疾保险的费率时,很多健康成员自然会选择退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整个计划必然会出现恶性循环,这些都考验到平台方的风控能力。
由于不少保险公司一年期的健康险产品近来纷纷停售,很多用户对于相互保是否将来会停售或者出现如上所述的变动也存在很大疑虑。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蓝鲸TMT表示,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否存在会叫停的可能性。这也是用户面临的较大风险,如果没有政策支持,后期监管方面就可能会约束这种“创新产品”。
随着潜在风险逐渐被关注,监管层目前对于网络互助平台的监管正在趋严。此前,原保监会曾多次警示互助式保险的风险隐患、经营资质等问题。2016年,原保监会还下发了《关于开展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而整个市场也因此经历了一场大洗牌,有数据显示,此次整治之后,有超过1/3互助平台倒塌。
对此,信美相互董事长尹铭表示,“信美相互是一家保险公司,我们的产品是监管部门认可的。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够上蚂蚁金服的平台,同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蚂蚁金服的同仁专心去打造。该产品只要上架了,哪怕叫停,支付宝和信美相互都会信守承诺,这一点是非常肯定可以做到。但同时,希望我们的成员也要守承诺,你帮助别人(分摊费用)的时候,你也应该出这么‘一毛钱’。”
“新产品、模式的创新值得肯定、提倡,可以给消费者多一个选择,对传统产品、模式也是种冲击、激励,关键在于是否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和便利,其宣传是否与实际一致,大部分消费者很难专业,只能看宣传。”
一位保险公司负责人向蓝鲸TMT坦言,一方面,很多人怀着相互保有可能成为余额宝第二,给传统保险公司转型带来变革的期望,毕竟在传统保险之外,互联网保险产品带给用户了更多选择,但另一方面,作为互联网产品打入传统行业,不仅面临自身风控问题,涉及到模式创新,未来拥有怎样政策及市场前景,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观察。
责任编辑:谢海平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