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付能力缺口90亿元 太平洋人寿再触监管红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 14:10 中国经营报 | |
记者 文盛 由于偿付能力严重不足,7月底,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人寿”)接到了中国保监会“红色”预警:在责令其于2005年10月31日之前上报改善方案的同时,保监会还在股东分红、机构设置等方面对太平洋人寿等方面给予限制性规定。 2004年,也是8月,保监会曾首次对三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发出预警;时隔一年,二次接到警告的只剩下太平洋人寿一家。 90亿元的资金缺口 来自保监会的消息显示,7月底,保监会向太平洋人寿正式下达偿付能力预警《通知》。《通知》称,根据该公司2004年上报保监会的经营报告,太平洋人寿法定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为43.46亿元,而目前实际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为负46.70亿元,由此,公司实际最低偿付能力存在90.16亿元缺口。 《通知》责令,太平洋人寿必须在10月31日前提交改善偿付能力的整改方案,同时要求太平洋人寿母公司——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向太平洋人寿增加资本金。《通知》还规定,在达到偿付能力规定标准之前,太平洋人寿不得向股东分红、不得增设包括营销服务部在内的分支机构。 据了解,按照保监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监测由两道防线组成:第一道防线是通过预警体系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状态和变化趋势进行监测,对4个以上指标超过正常范围的公司,保监会将要求公司进行解释、提交改进报告,或者实施进一步检查,以评估其偿付能力。第二道防线是强制性偿付能力额度监管:凡是实际偿付能力低于法定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保监会将根据其严重程度分别采取责令提出整改方案、责令分保、限制经营费用规模、责令拍卖不良资产、限制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及在职消费水平直至责令公司停止新业务甚至依法接管等措施。 根据上述监管规定,太平洋人寿去年偿付能力不足被黄牌“警示”后,今年再度进入第二道监管防线视野。 资料表明,今年1~6月,太平洋人寿实现保费收入超过209亿元,这对于太平洋人寿而言是喜忧参半。因为保险业对偿付能力的要求将随保费收入的增长而急剧增加。 融资路迢迢 2004年8月,保监会在银川召开偿付能力监管会议,包括太平洋人寿在内的三家公司因偿付能力未“达标”而被点名。其中,新华人寿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当期赢利能力,发行次级债券等方式成功摆脱了偿付能力危机。 “偿付能力不足对中国这个保费收入每年以20%以上速度递增的市场来说,是一个特定阶段的特有现象,投保人不必惊慌。”有关专家分析,“但偿付能力监管指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评估标准。要改善偿付能力水平,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股东增加资本金;二是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第三就是收缩业务。” 为了解决业务高速发展、机构急剧扩大与资本金不足的矛盾,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等保险公司已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成功筹集数十亿元资金,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也通过发行次级债券方式,于2004年底成功募得逾26亿美元资金。 太平洋人寿资本金严重不足、偿付能力额度不能达标已经持续数年。“集团(指太平洋保险集团)账上有钱,有能力注资太平洋人寿,弥补准备金的不足。但这两年来我们一直在谋求通过合资和上市筹集资金。”太平洋人寿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上市和寻找战略投资者,是太平洋保险集团(太平洋人寿的母公司)董事长王国良的夙愿。早在2000年,他就在集团内部会议上明确了这一战略目标。2002年,太平洋保险集团与澳大利亚安宝集团合资计划在最后时刻意外告吹;而2004年以来,通过国际私人股本凯雷集团联手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的谈判也一直在进行中。今年年初有消息说,凯雷资本投资到太平洋人寿的资本金将达4亿美元,双方合资公司将于7月份正式运行。然而7月已过,合资计划仍无确切消息。 王国良曾经一再表示:“我们是招‘洋女婿’,求婚者甚多,我们正在仔细挑选。”但业内人士分析,时间拖得越长,太保的“招亲”计划实现的难度越高。 再遭监管“红牌”的太平洋人寿将何去何从? 链接 搜索一下“偿付能力”,出现相关网页71900个。由于偿付能力严重不足,7月底,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人寿”)接到了中国保监会“红色”预警:在责令其于2005年10月31日之前上报改善方案的同时,保监会还在股东分红、机构设置等方面对太平洋人寿等方面给予限制性规定。 资料 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偿付能力监管是国际通行的监管标准,保险监管部门首先要确保保险公司具有足够的赔偿和给付能力,才能有效地保护被保险人利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