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发展放缓 潜在风险值得高度重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 13:13 中国经营报 | |||||||||
记者 贺军 近期,国内关于中国制造业是否会衰退的担心在增加。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高度依赖投资和外需拉动经济的国家,制造业出现整体衰退的影响将会很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剖析。从相关的讨论看,这些担心主要来自如下一些迹象。
第一个迹象是反映制造业景气的指数连续下滑。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国家统计局于8月1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7月份PMI指数为51.1%,比六月份下滑0.6个百分点,这已是连续第4个月下滑。一旦该指数跌到了50%以下,则预示着制造业将陷入衰退。根据6月份的PMI数据,在所统计的20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PMI均低于50%。从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PMI为47%,显示出经济产生下滑的迹象。从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PMI指数分别为51.6%、52.7%和52.9%。目前PMI指数下滑的趋势,显示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冷趋势。 第二个迹象是国内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正逐渐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在今年7月公布的国内工业企业的利润情况,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9.1%,增幅同比回落22.5个百分点。在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除了石油、钢铁、煤炭、化工、有色金属矿等5个上游行业的利润有显著增长外,其余34个大类行业的利润基本处于零增长状态。第三个迹象是近期中国钢材价格有所下跌,石油需求量增长趋缓,原材料短缺局面也有所缓解。有分析人士据此认为,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有减速的迹象,经济也由高速增长开始进入减速增长时期。 从上述信息看,制造业增速放缓的迹象比较明显。如果从PMI指数构成的变化来看,制造业增长乏力的迹象尤其明显。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对构成PMI的主要指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各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新订单、生产、出口订单、库存、采购、购进价格、供应商配送时间等重要指标均处于今年以来的最低点。 然而,这种趋势会演化成国内制造业的衰退吗?我们认为,这个结论还需要在慎重判断之后才能进一步确定。至少从目前情况来看,还不足以导致国内制造业的衰退出现。什么是制造业的衰退?这涉及到不同的定义问题。一种是根据制造业PMI指数来判定,如果PMI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通常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衰退。另一种定义方法是,如果制造业的产出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降,一般就认为这是衰退。据了解,第二种定义可能是借用经济增长中对于“衰退”的定义。至少从这两种定义来看,国内制造业现在还未进入衰退。 除了数字指标定义之外,对于宏观形势的把握,也是判断制造业是否会进入衰退的重要依据。我们认为,从宏观经济增长来看,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长虽然可能出现放缓,但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全年经济增长达到9%以上的可能性极大。加上决策层对已经出现的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有所觉察,宏观调控将出现微调。整体上来看,经济增速决定了国内制造业面临的宏观环境不可能太差。 从今年迄今的中国经济情况看,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悄悄出现变化,尤其是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明显加强。上半年,中国净出口已达到396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一般预期今年全年贸易顺差总额将达到700亿美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经济目前的走势较好,尽管有加息和油价上涨因素,但市场对今年美国经济仍很有信心。这一发动机的良好运转,不仅对保持中国的出口增长极为重要,对于国内部分制造业也将有显著拉动。 但是,制造业放缓中所体现的潜在风险,仍然值得高度重视。风险之一在于结构性问题的恶化。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已是一个老问题。目前国内关于通缩的各种争论,最终都归结于总需求问题。而所谓内需不足,则是结构性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在结构问题短期难以调整,内需也无法实质性增长的情况下,结构性问题的恶化,会加剧部分制造业的风险。 风险之二是部分企业的获利情况恶化。从数据看,目前企业销售增速依然较快,但企业利润增长却与GDP、企业销售收入出现背离,这与投资过度扩张带来的生产过剩、上游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挤压制造业利润空间等因素有关。我们估计,这种风险在下半年还会有普遍的表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