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冬眠到冬泳 明星私募基金经理谈09年投资策略(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5日 11:25  新浪财经
从冬眠到冬泳明星私募基金经理谈09年投资策略(4)
图为现场嘉宾演讲 (图片来源:好买基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今天的标题是2009年中国的资本市场,他的标题讲的是说危、机并存。这个问题我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时候,就想到这个主题,到现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首先第一个就是讲我的结论。我觉得从09年来看,应该说他是一个危和机并存的年份。毕竟刚刚吕总也介绍了,我们在08年的市场,市场跌了66%,而今年是一个单边下跌的可能性确实非常小,而一个波动的市场,确实给我们很多的机会。我们看到短短的几个星期,我们的市场涨了30%,而且这个涨了30%,是在整个外围市场大幅度下跌的背景下产生的。在这个基础上,短期来看,再进一步大反弹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说进一步大幅反弹的可持续性不是很强。前一段时间的反弹是因为流动性的推动,因为有很多的新增贷款进来,有一部分的钱也进入了市场。而往后看,特别是进入了我们的年报和季报的季节,我们更多要关注宏观面,基本面,我想未来更多会关注基本面,而流动性的问题,在未来几个月的时间里,会成为相对一个次要矛盾。就宏观的基本面来说,这个宏观会不会形成一个二次探底,前面一次探底是去年四季度,特别是11月份,一方面国内受去库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海外市场信贷市场发生冻结,导致外需也疲弱。经过这次反弹,我们宏观经济会不会进入第二次探底,我觉得现在不排除这种可能。现在有一个共识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是前低后高。但是在这之前,还是有可能会形成一个二次探底,这里面外需疲弱的成份会占的更多一些。为什么会讲宏观会维持一个相对的弱势。我想整个中国说到底还是很难和国际大环境脱钩的,这个钩显然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美国经济复苏的时间被一再的推迟。大家回想一下,在07年下半年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你们可以去看一下,比如说最有代表性的,美国的前财长的一些言论,非常的有代表性,没有人认为次贷危机会对全球经济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是回过头来看,过去的18个月里,整个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美国的市场也是,本来07年觉得08年上半年好了,到08年上半年,解的08年下半年会好,到了08年下半年觉得09年上半年会好,而现在谁敢说美国经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呢?

  我们说美国的复苏时间一再往后推。我这里有一个例子,这个是美国的retall  sales,这里有一个雪崩,确实美国整个零售行业非常的疲弱,在过去圣诞节的时候,整个市场的表现应该是过去40多年里最差的。这里有很多的因素,包括整个失业率不但的提升,包括美国人现在也开始储蓄了,如果你看美国的储蓄率的话,其实是慢慢往上升的,而且速度比较快。我想在未来的时间里,对美国家庭居民来讲,整个储蓄率还会进一步的上扬,这本身对美国的零售消费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大家不要忘记,对于美国这个巨大的经济体来说,整个消费占了美国的73%而中国连50%都不到,美国在全球是消费占比属于非常高的一个告诉。如果消费不行的话,你很难想象美国靠投资和出口可以把整个经济进一步的带动起来。

  这个图表也就告诉大家,最近美国的整个经济形势有多糟糕,他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就是失业率。失业率在不停的攀升,到目前最新了已经到了7.6。因为我也是有信托产品,也会给我的投资人出一些月报,如果我是我的月报的老读者的话,也会知道,我在去年11、12月份就提到了,美国的失业率会一直的攀升。我判断的是09年年底失业率将达到9%,而这个数字在美国历史上并不是很离谱,但是在目前的环境下,9%对美国经济的复苏会意味着什么,我维持我的判断,这个失业率会继续的攀升,有可能会突破9%,甚至到2010年会突破两位数,而且这个风险是更大而不是更小。还有一个数字是美国的货币成数,为什么美国经济一直没有起来,你会发现美联储、财政部一直的在注资,而银行拿了这些钱更多是被他们用来补他们的窟窿。其实对他们来说,很多帐面所谓的股东权益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很实在。曾经有一个专栏作家学的文章非常有意思,他的标题是关于花旗银行的,这篇文章他的标题是,花旗银行的资本金这个香肠只有肠衣没有肉,他非常仔细的分析了花旗银行的股东权益里面到底有多少是实实在在的。他一剥离的话,你会发现里面全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没有一点的依靠。所以你现在看美国的银行的话,他的市净率只有0.2、0.3倍。回到这张图表,你会发现,你虽然说有很多钱进去,但是这些钱并没有贷给私人部门。前一段时间,美国议员召集了八大银行的CEO,就问他们有没有借款出去,CEO们说他借了,但是你问民众的话,民众会说他很难从银行贷到钱。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资金注入而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就是因为货币成数的原因。

  其他的地方也不是很太平,包括欧洲、英国、日本目前来说都是自身难保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数字就是中国上个月的进出口数字,其实下滑幅度最大的并不是美国,而是一些其他的地区,包括欧洲、日本甚至是东南亚国家。这些地方的经济下滑,其实对中国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新兴市场更不用说,包括印度、巴西都是受到重创。而中东欧他们最近也来凑热闹了,你说问题小吗?也不小,因为这些国家外债整个绝对量非常大,而且占GDP的比例也非常高,而且这些国家在这一段时间都遭受了很严重的货币贬值。这些国家可能本身经济体量比较小,影响会小一些,目前还没有蔓延到其他的新兴市场,包括拉美、亚洲。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复苏呢?现在没有人知道,没有人会说现在最差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这是高盛编制的一个全球领先指数,深色的是全球领先指数,浅色的是G7的工业生产实,其实这两个相关度还是很高的,而且确实领先指标有一定的领先作用和意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本身领先指数目前还在向下走。刚刚是讲美国的经济,回到美国的股市我想大家也是非常关心的,昨天晚上美国道指也是创了6.5年以来的新底,标普500离最低点也是只有咫尺之遥了。我想还是因为大家对经济没有信心,比如说银行,银行担心政府一会儿出这个政策,一会儿出那个政策,到现在也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美国银行股到现在已经跌了40%,企业盈利的话,在三个月之前大家觉得今年会好一些,因为金融部门,特别是银行为代表的,08年计提了很多的坏账,那么09年是不是计提这块会低很多,对非金融部门来说应该也会有一些减少。但是今天我们来看,发现那个时候显然太乐观了,对金融来说08年也不是底,08年计提了很多,但是有可能09年会继续计提。前一段时间我看美国8大银行做听政,那些议员也问他们目前的资产质量如何,很多的CEO也是言语不详,我的感觉也是危险比较大的,更不要说还有很多其他不实的资产。

  虽然08年还可以,但是因为美国这些企业有一个惯例,就是会发布下一个财政年度的盈利指引,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其实他们的指引都是非常的负面,比较的悲观的,甚至有不少的企业,他们已经取消了这个。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给这个市场指引。以前很简单,比如说我明年大概EPS是2块钱左右,现在的话,他们已经不敢发这个盈利指引了。因为他们觉得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陶氏化学,陶氏化学在过去的389个季度当中,他每季的股利要么是保持稳定要么是略微增长。而现在他也在考虑是不是要缩减他的股利了,这也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标普500的话,按照他所说的每股收益在50-53美金的话,那么他还有下跌的空间。这是我们对美国经济和股市的一些简单的看法。

  那么到底是脱钩还是挂钩的话,我们也是很明确的,你不要看过去的几个月中国的市场或者是股市和全球有一些脱钩,但是我们把这个时间延长的话,你还是会看到这个是挂钩而不是脱钩的。当然中国也有中国的优势,包括我们的GDP增速,08年最差的年景里我们也有9%,我们的银行体系也非常的健康,相对来说他的资产质量也比较的实在,而且我们有一个潜在的庞大的内需,可以支撑这个市场,包括我们有非常高效的行政手段。我们发现前面的图就是货币成数,美国的银行可以把钱放在一边,但是在中国是不可能的。只要政府一声令下,银行行长只有把钱贷出去,因为他知道乌纱帽是谁给他的。所以你会发现同一个时期,中国的货币成数在快速的攀升。

  但是反过来说,我自己的判断是即使有4万亿的刺激政府,包括温家宝总理也提到说,政府在考虑有新的刺激政策,但是目前来说单单靠投资和内需还不能完全的对冲外需带来的风险。刚刚我们说到整个宏观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我们觉得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去年我们经历了去库存化,整个经济被停滞了,突然之间所有的东西都停下来了。这句话非常准确的描述了去年4季度的情况,但是我们看一度,大家在恢复库存,如果说二季度回补库存的这个过程一旦结束,那么我们就要考虑需求在那里。前一段时间,煤炭、钢铁的价格都有非常强劲的反弹,包括运费指数,但是最近的话,已经稍做停息了,我觉得还有一定的调整。同时的话,在内需方面,针对零售行业我们也会做一些研究,我们发现其实对零售行业来说,他整个的销售增长也是逐渐回落。我们说元旦的时候,他的销售还有10%几,到1月份的时候已经打平了,到2月份已经非常明显的负增长了。把这两个加在一起的话,整个零售已经下降了10%-20%,因为零售是比较滞后的,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我相信在暑假之前,整个零售市场还是很难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增长的。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