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寿林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前期突破6.4之后,1月26日升至6.3436,而在1月25日,人民币汇率就已突破6.34“关口”。至此,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回到2015年“8.11”汇改前后水平。纵观2017年初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涨幅已达6090点。而2018年来临还不满一个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已近2000点。
在美联储接连加息兼缩表的情形下,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整体波动中的大幅升值令市场大呼意外,不少筹算着从汇率波动中获利的出口外贸企业猝不及防,眼见着营收因汇兑而损失。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短期内美元将继续震荡走弱。
多家出口企业报告汇兑损失
在USD/CNY货币对中,人民币升值对应的是美元的贬值。如今,美元指数已跌至90以下,至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1月26日收于89.01,已与2014年末持平。过去三年中,美元指数最高触及103.3,曾经令新兴市场笼罩于资本外流阴影的光景如今早已时过境迁
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一方面进一步消解了市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有助于减少资本外流,但此轮人民币升值也造成部分出口企业汇兑损失。
1月27日,兆丰股份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披露,公司出口业务主要以美元结算,虽然公司开展出口业务时,将预期的汇率变动作为产品报价的重要考虑因素计入成本,但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加大,造成的汇兑损失金额也较大,将对公司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公司根据汇率波动情况,开展了远期结售汇等业务进行外汇套期保值。
而在此前的1月26日,莱克电气披露,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累计产生汇兑损失1.5亿元左右,同时由于2017年6月后美元贬值5%左右,使得营收(折合人民币)减少1.2亿元左右。
1月26日,超声电子称,面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公司采取及时结算外汇、缩短应收账款期限、套期保值等措施进行应对,具体影响情况会在年报中披露。
频频曝出的消息表明,因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导致企业汇兑损失并非个例,对于众多出口企业而言,只是损失多少的问题。
不过,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来看,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来,人民币波动趋于稳定。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在2017年9月15日为94.86,4个月后的2018年1月19日报95.25。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当前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已经紧密贴近均衡汇率,潜在振荡空间几近消失,稳定性大幅提升。
未来美元可能进入震荡期
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的背后是美元指数的接连走跌。
目前,美元指数已跌至90以下,至1月26日收于89.01,该水平已与2014年末持平,2016年底刺破103的气势早已不复存在。
人民币对美元的急速升值,是美元急速贬值的伴生结果,美元变化主导了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近期变化。程实认为,“DO/DO机制”决定着美元短期升值和短期贬值的状态转换。当危机爆发、美元避险需求上升时,或是当全球化进展缓慢、美元霸权模式获益有限时,美元处于“Depreciation Off”状态,即阶段性升值。当危机平复或全球化进展迅猛时,美元则处于“Depreciation On”状态,回到长期贬值的通道。2018年,全球复苏开启“换挡提速”,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进入复苏上半程,美国经济的周期领先优势相对收窄。因此,全球危机阴影逐步消散,市场风险偏好持续高涨,促使美元渐次开启“Depreciation On”状态,长期下行空间显著扩展。
美国政府到底希望继续奉行强势美元政策,还是保持美元弱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专员刘健分析,美元升值的核心逻辑在于美国领先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欧洲)复苏的周期差,即二者的相对强弱。如2011年底以来的美元升值,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率先复苏,经济增长明显强于欧洲。但2017年初以来,欧洲经济复苏逐步被确认,欧洲与美国经济的周期差逐步缩小,使得欧元走强,并逐步成为美元指数下跌的“头号力量”。
分别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刘健判断,短期内欧洲经济可能继续强于美国,加之市场预期影响,美元指数短期可能震荡走弱。长期层面,从政治角度来看,美元走强可能降低美国出口竞争力,加剧美元贸易赤字;而美元走软尽管可能有助于美国出口,改善美国贸易赤字,但可能削弱美元作为全球最高储备货币的地位。如果美元加速下跌,可能导致外国资本流动性迅速下降,冲击股票、债券等投资,进而损害经济增长。此外,美元严重贬值,可能导致进口成本上升,甚至可能导致贸易逆差的扩大。强势美元和弱势美元均不符合经济基本面,未来美元可能进入震荡期。
责任编辑:张伟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