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难”如何影响经济及资金面走势?——江海证券债市专题2021-1-24

“返乡难”如何影响经济及资金面走势?——江海证券债市专题2021-1-24
2021年01月24日 13:07 屈庆债券论坛

主要内容:

进入冬季以来,国内本土确诊病例明显增多,临近春运大潮,全国多地已再次收紧防疫措施,近期多地倡导留在当地过春节,由此导致的春运期间人口流动下降预计将对生产、投资、消费等各方面经济数据和春节期间取现需求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本文尝试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各省市防控措施统计

从各个省市卫健委发布的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指南、倡议书等文件中,可以发现各大主要城市分别对当地过年、境内外出行、线下消费、生产方面做了相应提倡或要求。

各省市的疫情防控管理政策,尤其是倡导在当地过年,预计将会使今年的春运人次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交通运输部预计2021年全国春运期间发送旅客17亿人次左右,日均4000万人次,比2020年增加一成多,比2019年下降四成多。

二、当地过节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生产与投资方面。与往年春节相比,2021年留在当地过节的人口比例提高,这可能会引发两方面影响。一方面,过节期间加班工作的劳动力数量预计有所增长,降低春节期间生产投资停工率,且春节过后复工速度会更快;另一方面,考虑到部分企业家不愿意支付法定假期的三倍工资,春节期间大部分劳动力仍会处于放假状态,且对于愿意加班的企业来说,考虑到农民工错峰提前归家,春节期间生产有所改善,节前赶工意愿或有所降低,降低生产投资改善的幅度。综合来看,我们认为2021年春节前赶工情况或较往年有所减弱,假期期间生产投资预计仍然会出现季节性放缓现象,但下降幅度小于历史同期正常水平,节后其表现则大概率将好于历史同期,当地过节对生产投资影响整体偏正面。

消费方面。我们认为春节期间,居民消费相比去年同期会有明显的改善,但仍难以修复至往年水平。一方面,疫情相比去年有了明显的缓解,各地也已经有了应对的经验,基本不会出现和去年一样大规模封城、强制关闭消费场所的情况。另一方面,去年底以来,全国多地疫情反弹,疫情防控政策收紧,而过去经验证实疫情防控对消费需求影响较大,且由人口流动减少所损失的消费意愿仍会对春节期间消费产生较大拖累,这部分的影响难以由“就地过年”的消费完全替代。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当地过节政策会对生产和投资产生正面影响,但拖累消费。虽然今年春节,出口和留下的劳动力预计会成为促进生产投资的主动力,但归根结底,消费才是拉动生产的关键因素。不返乡,不过节,很多往常春节期间的消费需求就无法释放。如果消费不行了,生产那么多也只是透支了未来的生产。毕竟,消费需求才是决定生产持续性的关键因素。

三、当地过节政策对资金面的影响

春节取现需求与人口流动情况密切相关,如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前通常会购买各种礼品或取现发红包,贡献了很大一部分居民取现需求。从同比数据也可以看出,春节期间M0同比和春运人次同比在大部分年份中走势都是一致的。今年在各地提倡“当地过年”下,预计春运人次比疫情前水平有四成多的下降,则节前取现需求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相应的对资金面的压力也会有所减弱。

2020年12月以来,北方地区部分省份相继发生聚集性疫情,根据卫健委最新通报,1月22日全国新增确诊107例,本土病例90例(黑龙江56例,河北15例,吉林13例,北京3例,上海3例)。继13号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春运工作和加强春运疫情防控的意见》一文加强春运期间疫情防控后,1月20号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又印发了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要求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后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后人民日报指出返乡不满14天的,以实际返乡时间落实居家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农村防控政策收紧,我们预计后续各大城市也会进一步加强防控管理,因此导致的春运期间人口流动下降以及当地过节政策将会对生产、投资、消费等各方面经济数据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本文我们将分三部分,分别探究各省市防控措施以及春运期间人口流动变化、当地过节政策对经济和资金面的影响。

一、各省市防控措施统计:

数据来源:各省市卫健委、江海证券

从各个省市卫健委发布的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指南、倡议书等文件中,可以发现各大主要城市分别对当地过年、境内外出行、线下消费、生产方面做了相应提倡或要求。各大主要城市基本都响应国家“当地过年”的号召,提倡当地的在外务工人员留当地过春节,减少人员流动从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部分城市要求机关干部主动带头当地过年。同时部分城市要求家乡是中高风险地区的境内师生原则上留校。

境内外出行方面,包括境内人员出境、入境人员管控以及境内出行三方面。境内人员出境方面,主要城市都提倡非必要不外出,部分城市指出要组织境内师生错峰往返;入境人员管理方面,主要城市都要求对中高风险地区入境人员严格管理,部分城市提倡其他地区的人员非必要不入境;境内出行方面,主要城市都提倡节内减少境内出行,如减少走亲访友、境内旅游等出行,部分城市对境内公共交通实施限流限载,或进一步加强管控。

线下消费方面,主要城市都指出原则上不举办或减少举办大型聚集活动,如必要需要严格报备管理;部分城市对各景点、餐馆、剧院等线下消费场景做出限流要求。

生产方面,北京、天津、深圳、合肥等部分城市提倡通过弹性休假、发放节日津贴等方式鼓励外来务工人员留在当地,并对生产过程施行严格的疫情防控管理。

各省市的疫情防控管理政策,尤其是倡导当地过年,预计将会使今年的春运人次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回顾2019年春运情况,2019年全国旅客发送量达29.8亿人次,其中铁路发送4.07亿人次、道路发送24.6亿人次、水运发送4076.9万人次、民航发送7288.2万人次。

2020年节前返乡人流并未受到疫情的太大影响,但很多人节后并未按时返工,而是改为居家办公,因此春运期间整体人流量较2019年有较大幅度下跌。2020年全国旅客发送量达14.8亿人次,同比下降50.3%;铁路发送旅客2.1亿人次、同比下降47.3%,公路发送旅客12.1亿人次、同比下降50.8%;水路发送旅客1689万人次、同比下降58.6%;民航发送旅客3839万人次,同比下降47.5%。

从去年12月份以来,北方地区再度出现聚集性疫情,其余部分省份也有境外输入病例,叠加各地政府当地过年的政策号召,今年春运人次预计较2020年有恢复,但仍不及疫情前水平。1月2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表示,预计2021年全国春运期间发送旅客17亿人次左右,日均4000万人次,比2020年增加一成多,比2019年下降四成多。

二、当地过节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1)生产与投资

按历史经验看,春节对于生产和投资的影响在于放假期间许多领域的生产投资停滞,因此节前企业赶工,节后跟随白领、农民工返工节奏,生产投资开始逐渐恢复正常。以过去5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为例,如果春节在2月中旬,则元宵节后农民工返工过程会在3月数据中体现,表现为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1-2月累计增速;若春节时间在1月下旬或2月上旬,则赶工和停工、复工的经济过程都主要在1-2月累计数据中反映,表现为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低于3月。

与往年春节相比,2021年留在当地过节的人口比例提高,这可能会引发两方面影响。一方面,过节期间加班工作的劳动力数量预计有所增长,降低春节期间生产投资停工率,且春节过后复工速度会更快;另一方面,考虑到部分企业家不愿意支付法定假期的三倍工资,春节期间大部分劳动力仍会处于放假状态,且对于愿意加班的企业来说,考虑到农民工错峰提前归家,春节期间生产有所改善,节前赶工意愿或有所降低,降低生产投资改善的幅度。综合来看,我们认为2021年春节前赶工情况或较往年有所减弱,假期期间生产投资预计仍然会出现季节性放缓现象,但下降幅度小于历史同期正常水平,节后其表现则大概率将好于历史同期,当地过节对生产投资影响整体偏正面。

与2020年春节前后相比,2021年我国1-2月生产和投资的同比表现将更优。一是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突发,为配合封锁防疫,大部分春运出行人群无法踏上返程,春运人流“早回家,晚开工”,而2021年春节政府政策指导,原则上不返乡、原地过年的背景下,部分流动劳动力留在工作省市,春运人流“晚回家,早开工”。二是春节时点差异,按历史规律而言,2021年除夕时点相较2020年更接近2月中旬,即1-2月经济数据主要反映节前赶工和假期停工,节后农民工逐步返工对经济的拖累更多表现在3月数据中。

另外,2020年后半年,随着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出口需求支撑下,我国经济产出表现已经超出疫情前水平。2020年12月,我国制造业PMI和当月出口额数据都达到了五年历史高点,其中我国制造业PMI达到了51.9,同比增加了0.3;出口额达到了2819亿美元,同比增加了约443亿美元。短期内出口需求没有明显减弱的背景下,预计生产与投资的增长势头会依然延续,对今年春节的早开工现象起到加成效果。

2)消费

进入冬季以来,国内本土确诊病例明显增多,临近春运大潮,全国多地已再次收紧防疫措施,而已有经验表明,疫情的反弹及防控措施的收紧会对消费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国内地区,由于新发地和乌鲁木齐疫情,北京7月住宿餐饮业零售额环比增速相比往年明显放缓,新疆7月与8月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降至6月水平的七至六成。海外地区,随着入冬后第二波疫情的出现,法国、意大利等国11月零售消费都出现了负增长。此外,参考2020年的情况,由于疫情风险尚未完全解除,即使在新增病例和防疫措施缓解之后,消费的修复速度也将落后于生产。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春节假期由人口流动减少所损失消费意愿难以被难以完全替代。春节假期依惯例是消费旺季,这不仅得益于连日的长假以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得益于居民对春节的看重和家庭团聚的推动。防疫政策收紧后,尽管人们可以“就地过年”,但是许多家庭无法团聚是客观事实,因这部分原因所减少的消费需求难以被其它消费完全替代。我们认为,这也会导致整体消费意愿的降低。

当地过节对不同行业消费的影响或有不同。分行业看,交通、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等与移动相关的消费将会受到疫情及防疫政策收紧的负面影响,但电商、线上娱乐等居家消费需求将会得到促进。

交通:根据交通运输部的预计,2021年春运期间发送旅客人数将比2019年下降约四成多,比2020年增加一成。

文化旅游: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测算,2020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与69.9%。我们认为,由于冬季疫情相对严重,防疫措施也有所升级,未来不排除提高对景区、影院、博物馆等公共场所的客流限制措施,春节假期旅游业的恢复情况或将不及国庆。

餐饮:餐饮行业在去年春节期间面临大范围的停业,2020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3.1%,预计今年相比去年同期会有大幅增长,但由于疫情防控及家庭团聚减少,仍难以恢复至往年水平。

电商:2020年疫情发生后,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自2019年12月的20.7%提升至2020年6月的25.2%,并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我们认为,疫情对于消费习惯的改变是难以逆转的。预计电商领域(含外卖、线上买菜等)在今年春节期间的表现会相对较好。线上娱乐:由于对人口流动和集聚的限制,春假假期人们居家休闲的时间将会变长,游戏、直播、(长/短)视频等线上娱乐消费对线下的娱乐消费将会形成一定的替代效应。

结合当前的疫情和防控形势,我们认为春节期间,居民消费相比去年同期会有明显的改善,但仍难以修复至往年水平。一方面,疫情相比去年有了明显的缓解,各地也已经有了应对的经验,基本不会出现和去年一样大规模封城、强制关闭消费场所的情况。另一方面,去年底以来,全国多地疫情反弹,疫情防控政策收紧,而过去经验证实疫情防控对消费需求影响较大,且由人口流动减少所损失的消费意愿仍会对春节期间消费产生较大拖累,这部分的影响难以由“就地过年”的消费完全替代。

总结来说我们认为当地过节政策会对生产和投资产生正面影响,但拖累消费。虽然今年春节,出口和留下的劳动力预计会成为促进生产投资的主动力,但归根结底,消费才是拉动生产的关键因素。不返乡,不过节,很多往常春节期间的消费需求就无法释放。如果消费不行了,生产那么多也只是透支了未来的生产。毕竟,消费需求才是决定生产持续性的关键因素。

三、当地过节政策对资金面影响

春节前居民都有集中取现的需求,导致银行体系在春节期间出现大额现金漏出。我们可以用M0的环比增量来近似代表居民当月取现规模,M0环比正增长代表去居民净取现。回顾历史数据,曲线显示春节所在的月份M0环比增量达到年内最大值,如2020年春节在1月25日,2019年春节在2月初,则M0环比增量在1月份达到峰值;而2018年春节在2月中,则M0环比增量在2月份达到峰值。根据估算,春节取现规模平均在1.5-2万亿的量级,这一效应一般从春节前半个月左右开始出现,一直持续至春节前,春节结束后一周左右开始逐渐回流。

进一步地,我们认为春节取现需求与人口流动情况密切相关,如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前通常会购买各种礼品或取现发红包,贡献了很大一部分居民取现需求。从同比数据也可以看出,春节期间M0同比和春运人次同比在大部分年份中走势都是一致的。今年在各地提倡“当地过年”下,预计春运人次比疫情前水平有四成多的下降,则取现需求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相应的对资金面的压力也会有所减弱。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27 李子园 605337 --
  • 01-27 中国黄金 600916 --
  • 01-27 凯因科技 688687 --
  • 01-26 三和管桩 003037 --
  • 01-25 南极光 300940 12.7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