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研究 > 正文
 

中国银行业 被宠坏的孩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09:15 中国经济时报

  贺江兵 杨晓萍

  中国的金融业被政府作为“幼稚”产业保护起来,长期“受宠”,但随着2006年的逼近,中国将兑现“入世”承诺,逐步对外开放金融业。对于金融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的银行业来说,已经习惯了“受宠”,习惯了要资金、要政策、要保护,面对强大的对手——外资银行的迎面而来,他们的认识和准备不足,长期形成的依赖心理难以在短期内扭转。综观我
国银行业的现状,前景十分堪忧。

  国有商业银行——会哭的孩子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国有商业银行深谙此道,最近几年的表现尤其体现这一点。

  国有商业银行第一“哭”:国家对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成立了四个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了这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目的是让他们轻装上阵。然而事与愿违,四家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仍有上升。

  国有商业银行第二“哭”:去年,商业银行的“奶娘”——央行给其“喂奶”(注资)。“狼”眼看真的要来了,中行、建行纷纷改制,要成立股份公司,并且要上市。但是,他们达不到上市起码的要求,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当然是百试不爽的绝活——“哭”要。于是,央行对中行、建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当时,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曾说“这是最后一次”。今年,工行进行股改,央行对工行注资150亿美元。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农行进行“股改”的时候,不用它“哭”,央行也会给出不会少于工行的数目。对商业银行这么大的规模注资史无前例、举世罕见。央行对商业银行不断的“哭”要也不耐烦了,声称这是“最后的晚餐”。真的是“最后的晚餐”?楼继伟本人也在去年底表示,银行改革要一行一策,“但总是要注资的”。有理由担心,这些国有商业银行还在梦想吃“流水席”。

  看着国有商业银行一“哭”就“喂”,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跟着学,有报道称,光大银行有可能很快得到中央汇金公司的一笔不菲的注资。

  政策性银行——长不大的孩子

  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例。有人戏称农业发展银行是粮棉油银行,虽偏激但也是事实。根据农发行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农发行总贷款:6901亿元,其中:粮油贷款5709亿元,占83%,棉花贷款占1100亿元,占16%;其他贷款占92亿元仅仅占1%。并且贷款余额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003年农发行各项贷款余额比上年下降464亿元。业务的萎缩或者停滞不前,就像长不大的“孩子”。

  农业发展银行为什么不办成“真正的政策性银行”呢?为什么不拓展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等政策性贷款业务,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呢?

  邮政储蓄——畸形成长的孩子

  “只存不贷最安全”是邮政储蓄的宣传口号。到去年年底,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0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储蓄余额的近10%,并且每年以大约1000亿元的速度递增,邮政储蓄已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吸储大户。据专家估计,目前邮政储蓄的存款中有65%来自农村。邮政储蓄却把从来自农村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抽向了工业领域和城市,按专家的推算,邮政储蓄已经从农村抽走了至少6500亿元。金融资源配置因此出现严重扭曲。对此金融专家徐滇庆感慨万千:“穷乡僻壤的农民做豆腐、卖鸡蛋攒下的钱反倒流进城市,被国有企业占用了。邮政储蓄变成了从农民身上吸血的工具。”邮政储蓄被喻为在农村架起的一台“抽血机”——源源不断的把已经“贫血”的农村的资金抽到城市和企业。

  去年之前,这个“畸形成长的孩子”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把“廉价”组织的资金存入人民银行吃利差。邮政储蓄最直接的躺在“奶娘”的怀里吃,连坐起来都用不着。

  农村信用社——没“娘”的孩子

  农村信用社成立50多年来从来没有过“娘”,“婆婆”倒有一大堆,先后被多家“领养”、“倒手”。不过“没娘的孩子早当家”,农村信用社是最会适应市场的。不管你让它“按合作制规范”还是历次“折腾”,农村信用社总会“以不变应万变”。他们最早按市场化经营。尽管农村信用社由于种种原因,包袱沉重,聚资手段落后,结算渠道不畅,然而农村信用社按照自身的规律运作,发展速度不容小觑。截至去年底全国农信社存款余额27785亿元,当年增幅为15.73%;各项贷款余额19545亿元,当年增幅为15.58%(数据来源:《张功平同志在全国合作金融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农村信用社不仅自身要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撤出、邮政储蓄抽血的情况下,还作为国家金融体系内事实上的惟一的支农信贷机构——承担了向“三农”输血的重任。

  然而,即便这没“娘”的孩子也有“奶”吃。其一,央行自上世纪末便对农信社独家发放支农再贷款。其二,目前除海南和西藏(西藏没有农村信用社)外,全国农信社正在进行改革试点,其中有两大优惠政策不得不表,一项是央行将用票据置换农信社的不良贷款,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3月末央行完成了五期对改革试点农村信用社的专项票据发行工作共计发行专项票据595亿元,据报道,央行总计将拿出1650亿元左右的资金支持农信社改革;另一项是对试点农信社进行税收优惠。值得忧虑的是,对于长期自立的农信社来说,这些优惠政策会不会误导他们,也学着“哭”要优惠政策和资金,产生依赖心理呢?

  当“狼”要来的时候是不断“喂奶”呢?还是立即“断奶”,让他们强身健体,转变观念和机制呢?道理不言自明。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银行业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