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研究 > 正文
 

加强银行差别化监管 努力实现不良贷款真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 17:43 中国经济周刊

  尽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量呈下降趋势,但是仍有很多因素会加大新增不良贷款的数目。银监会将严格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持续监管分类准确度,实现不良贷款的“真降”。并将动态跟踪各类贷款间迁徙变化路径和趋势,对商业银行实行差别化监管。

  努力实现不良贷款的“真降”

  ★文/中国银监会统计部主任 刘成相

  长期以来,贷款的信用风险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按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几乎占据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绝大部分。在日前举行的银监会主席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总结了2003年扩大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以来的得失。他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推行五级分类管理过程中,绝大部分机构还没有按照五级分类方法对非信贷资产质量进行监测考核。”并指责一些机构“重形式轻实质”的走过场行为。

  其实,为了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从1997年开始,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正式明确了国内大型商业银行要建立垂直领导体系;1998年又发行了2700亿特别国债,用以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剥离了国有商业银行1.4万亿的不良贷款;2004年,又对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同时对历史不良贷款进行彻底的剥离和处置。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方案也在马不停蹄的进行当中。

  经过综合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全部达到国际良好银行水平。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重新认识四大国有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以及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的监管,是摆在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面前的紧迫任务。

  不良贷款存量下降

  由上图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量总体上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建两行注资后剥离及核销了大量不良贷款所致。不良贷款状况整体趋于好转,是在总体贷款规模不断增长、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趋于严格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的前提下形成的。图中反映的2002年以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曲线逐步背离现象,主要是由于近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步走出通货紧缩,贷款投放逐步加快所致。由长期趋势图也可以看出,三年来不良贷款的下降不仅仅有注资、剥离等政策性因素,商业银行切实改善了运营机制和经营管理是不良贷款下降的内在原因,当然这也体现了银监会成立以来对不良贷款加强监管和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取得的成效。

  新增不良贷款如何形成

  在股份制改造前,行政干预是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主要因素,但经过股份制改造后,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

  社会信用和法律环境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近几年对不良贷款的集中剥离和处置使部分企业产生了“赖账受益”的错觉,这对社会信用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将不得不继续面对企业和地方政府逃废银行债务、地方保护等风险并承担由此带来的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司法部门执法出于各种目的对债权人保护不力,与金融运行密切相关的法律建设相对滞后,比如,1986年版的《企业破产法》是改革初期确定的,早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也是导致不良贷款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宏观经济方面。现行的投资体制常由于地方政府的好大喜功造成行业过热、产业结构失调、生产能力过剩,给银行带来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对行业贷款比较集中的银行表现得尤为突出。

  金融市场方面。一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国民储蓄向投资转化过度依赖金融中介,资本市场融资困难也加剧了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恶化,使企业经营风险主要集中在银行。二是我国长期实行金融压制政策。尽管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贷款已无上限,存款亦无下限,但对存款利率的压制,使平均资金成本偏低,造成全社会的投资冲动,加速了大企业集团低成本的盲目扩张,资金使用效率下降,增加了银行贷款集中度风险。

 [1] [2]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不良贷款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