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称政策性银行面临转型挑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9日 11:22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本报北京4月28日讯记者章永哲报道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的“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今天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分析国内外政策性银行发展趋势,探讨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国际经验,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方向和措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出席研讨会并作了开幕主旨演讲,强调政策性银行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任务和新的转型。 周小川在演讲中首先回顾了我国政策性银行产生的背景和取得的成绩。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政策性银行。建立政策性银行,一方面是为我国经济服务,为我国经济改革转轨服务,同时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能够使当时的四大专业银行摆脱政策性贷款的业务,确实转向商业性银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三家政策性银行分别满足了国民经济和政府的不同需要,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绩。政策性银行不仅对国民经济作出了贡献,同时对整个金融业的功能区分和清晰化也是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小川指出,当前三家政策性银行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任务和新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建立,要求依靠经济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而不再是行政的、计划指令的方式。政策性银行也随着改革转轨的进程,做了大量的探索,不断发掘创新各种新型业务,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业绩。由于市场经济进展的程度和中国外向型经济进展的程度,目前三家政策性银行所承担的任务都发生了比较重大和实质性的变化。政策性银行需要进一步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除了继续探索在国内发挥作用以外,还要加快融入国际经济。不仅要在进出口方面融入国际经济,同时在国际资本流动、收购兼并、资源的互相补充等方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 周小川强调,政策性银行在面临许多新任务时,首先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作为一个良好的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控制体系、财务管理、公司治理,以及资本充足率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以及来自中国 财政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嘉宾分别作了专题演讲。会议代表认为,与政策性银行成立之初相比,我国产业结构、宏观经济环境、市场需求和微观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政策性银行业务不断市场化,带有补贴的、政府指令的政策性业务比重逐步下降,银行自营的开发性业务比重上升,政策性银行实现职能调整和机构转型的条件日益成熟。推进我国政策性 银行改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开发银行和有关部门的嘉宾,以及我国各政府部门、相关金融机构的代表和有关学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