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谈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存在两方面问题

刘晓春谈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存在两方面问题
2021年05月13日 21:00 新浪财经

  雨珊会客厅第四期13日20点线上开讲,本期主题为“银行如何推进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原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发表演说。

  刘晓春表示,技术的进步和业务的创新是两个方向的事情。技术的进步是科技人员要做的事情,业务的创新是银行人员或者金融人员要去做的事情。当然在这当中有一个结合。对银行来讲,怎么用好技术进步,而不是自己来进行技术进步。所以一定不能把这个概念搞混了。这个是银行数字化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关注的是技术能不能为金融创新提供能力、效率或者降低成本。一些新的金融形式,原来因为技术手段不够做不到,但是技术如果能够做到,那就说明技术适应要求了。

  以下为现场实录全文:

  银行如何推进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

  访谈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雨珊会客厅》主持人吴雨珊。近年来,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已进入下半场,从零售业务的转型逐步延伸到对公业务的转型,实际上也是银行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形态和风险发生了什么变化?银行怎样去识别这些新的风险,调整风险评估模型,并转变服务模式呢?今天《雨珊会客厅》有幸邀请到了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原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先生,请他来深入剖析新形势下银行的对公业务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存在两个问题

  主持人:刘行长,您好!在您看来什么样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才是真正有效的,是技术的进步还是业务的创新?

  刘晓春:技术的进步和业务的创新是两个方向的事情。技术的进步是科技人员要做的事情,业务的创新是银行人员或者金融人员要去做的事情。当然在这当中有一个结合。对银行来讲,怎么用好技术进步,而不是自己来进行技术进步。所以一定不能把这个概念搞混了。这个是银行数字化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关注的是技术能不能为金融创新提供能力、效率或者降低成本。一些新的金融形式,原来因为技术手段不够做不到,但是技术如果能够做到,那就说明技术适应要求了。

  主持人:您认为当前银行对公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当中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

  刘晓春:我认为对公业务、个人业务和小微企业有点不同的地方,就是每一个客户都非常庞大,而且现在的客户和以前的客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原来银行在风险管理当中没有遇到的一些问题,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这些挑战能不能通过技术的助力来解决这些新的风险问题,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

  主持人:我曾经看过您的一篇文章里讲到,对公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其实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客户端的问题,一个是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的问题,能不能就这两个点给我们具体阐述一下?

  刘晓春:首先讲客户端,主要在于我们现在对公客户和以前不一样了。原来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逻辑是建立在生产型企业基础上的,包括商业型企业也是在生产型企业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做起来的,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我们是把客户当做一个个体来看待的。但是现在的企业都是集团化的,这个和原来我们把它当做单个个体来看是不一样的。即使我们以前有集团化企业,但以前的集团化企业往往是一个所有制,分厂、分公司。不管怎么说,它是一个整体。但是现在的集团企业内部往往有不同的所有制,有不同的法人、有不同的行业、而且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还有一个有兼并、重组,集团的界限是在变动当中的,和我们原来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一个,我们现在有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行业产业,这些也是和以前不一样的。从内部管理角度来讲,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和以前也不一样了。我们以前的资产负债基本上是存款、贷款。但是我们现在贷款在银行的资产当中只占了50%左右,存款我们有一般的存款、同业存款,还有其他的一些负债。所以银行的资产负债本身也不一样了,在经营当中,怎么来安排好自己的资产和负债,而不是单纯的存款和贷款,也是一个大的问题。这两个方面能够结合好,我才能够更好的来为对公客户来服务。

  传统风险评估方式已无法适应企业形态变化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现在企业集团的形态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有哪些,您觉得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刘晓春:现在集团本身是动态的,要兼并重组甚至于减持股份、增持股份,像这些带来的对企业的评价就会不一样。以前很简单,好比这是一个大集团,下面一个子公司,甚至于孙公司,我觉得这是他们一家的,只要这个大公司没问题,这个小公司也问题不大。但是现在都是不同的法人,不能简单的以总公司的名义来看待子公司或者孙公司。

  但是另外一方面,又不能不考虑它的整体。我们原来有个集团授信,集团授信下面和这些分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应该是怎么一个关系。每一个分公司子公司在它集团内部它大概占有什么样的一个地位,它的风险度应该怎么来考虑,需要什么样的一些指标来估计他们的风险关联度。这个是我们原来银行没有的,无论是大行小行可能我们今后需要有这些数据或者信息,能够把风险度关联起来形成一个模型,来评估一个集团企业的整体风险,以及它不同子公司的不同的风险。同时,这些子公司在变动当中,它的风险度的变化,银行怎么来考虑进行合作,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银行的资产负债也在变化。所以对不同的公司的授信,在信贷、债券及其他一些投资方面,应该怎么来掌控风险,而不是单纯因为它风险低,我什么都可以给他。因为这些产品本身的风险度也是不一样的,这个计算如果手工的话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有大数据、云计算,我们有没有能力把这个模型建起来,然后来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主持人:现在企业的并购重组其实非常常见的,对于我们银行授信人员,提出哪些新的挑战,您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刘晓春:比如我们银行规定现在对企业的授信都要先经过评估,然后要有授信额度,然后才能够用信。对集团企业来讲,我们首先要对集团授信,然后在集团的授信范围内再给集团的子公司、孙公司进行授信,这是一个前提条件。

  现在我们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比如基层行和一个大集团的子公司合作,而且合作得非常好,但是突然上面的集团要进行并购重组,把子公司的股权转让了,子公司的控股股东换一家了。但对子公司来讲,它的管理团队、它的经营都没有变化,只是上面的控股股东换了。但是新的控股股东,不在这家银行总行的授信范围内,按照风险管理制度,这个子公司是不能给他授信的,要提前要把贷款收回来。但是这又是一家对基层行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客户,而且是一个非常老的长期的客户。像这种情况下面怎么来对待?这就是我们银行遇到的新问题,怎么来重新评估总公司的风险。总公司控股股东换了以后,对子公司今后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像这些都是我们碰到的新问题。

  主持人:您认为数字技术能够在解决这类问题上面起到什么作用呢?

  刘晓春:我觉得要强调两件事情必须分开来。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收集数据的手段、大的储存能力、大规模的快速的计算能力,这个是技术已经提供给我们手段或者条件了。这个时候就看我们金融工作者有没有能力去确定哪些数据是有这些风险的相关性的,应该构建怎么样的一个模型,然后让云计算大数据来提供服务。所以这个是考验我们金融人员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一直强调金融创新首先是金融技术,然后是制度技术,最后才是我们现有的科学技术。

  主持人:我感觉您提出的这种技术应用应该是总行层面或者战略层面要思考的问题,其实对于基层员工来说,他是很难自主的去使用数据、技术。

  刘晓春:这是非常考验总行层面的数字化转型能力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和战术的选择,这是非常考验人的。

  新兴产业需建立新的风险评估方式

  主持人:现在还有很多新兴的产业,比如动漫、文旅、科创,很有发展前景,银行也非常有心去支持他们,但是这些行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没有什么抵质押物,造成银行也畏手畏脚的。您觉得银行怎样才能做好这类新兴企业和产业的风控和服务?

  刘晓春:这类新兴企业我觉得有两大类的,一类是文创、动漫。像这些银行在信贷当中,它首先并不是在乎抵押品,抵押品对我们来讲叫第二还款来源,第一还款来源是经营能力,能不能还钱。我们原来的风险管理都是建立在投入产出的基础上的,所以生产比较简单,是用什么技术生产什么产品,需要什么样的原材料,然后在生产当中还有人工成本、水电成本这些,那么这个产品是什么?价格有多少?收入有多少?就好计算有没有还款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还不放心,这个时候才需要抵押担保。如果这个是放心的,就不需要抵押和担保。

  所以抵押和担保实际上不是贷款的一个决定因素。现在动漫这些就带来一个问题,用刚才讲的这一套投入产出法就没有办法评估他能不能还贷款。比如动漫,一大堆人在那里画、编剧本。贷审会没办法来评估谁会是“喜羊羊”。毫无疑问, “喜羊羊”很成功,但是他在画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会成功。

  投入那么多,到底产出会是多少?贷款贷下去有没有用?像动漫这一类的主要是传统的信贷概念,可能就没办法给他贷款,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要么有东西担保,有质押或抵押,给你贷款,所以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选择。银行要考虑是不是有另外的风险逻辑,或者不用信贷,用另外的产品来满足这类企业初期创作的一些资金要求,这是一个方面的。

  第二个,科创企业以前我们比如用技术,都是用成熟的技术。企业要技术改造,那么我对这个技术进行评估。技术用了以后,企业的投入产出会怎么样,我进行计算以后,技术好我支持。但是科创企业是技术刚刚有个概念,成熟不成熟不知道,生产出来的东西到底怎么样,现在都没有办法评估。这个时候用传统的投入产出法,又懵了,怎么办?所以现在对这类科创企业来说,银行不去参与,让风投去参与,这是一种方法。

  另外一种如果银行要参与,可能就不能用传统的信贷方式,那就是金融业务的创新,在现有新的技术条件下面是不是有可能进行业务创新?但一定要搞清楚,要创新的不是技术,而是金融业务中风险逻辑能不能解决好,如果把这个解决了,那么我们或许就可以给这些文创类新兴行业进行贷款,或者用其他的方式来进行融资。所以这个不是单纯技术能解决,而是先要把金融的逻辑搞清楚,然后技术上来才能够把这些问题来解决的。 

  主持人:我很赞同您说的要厘清新的风控逻辑,但是这个东西似乎是没有明确的答案,几乎是千人千面,各个银行都在自己摸索,有没有一个比较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总结呢?

  刘晓春:这些行业都是新的东西,所以规律性的东西肯定是在总结当中。我们原来也有总结,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它需要融资可能需要不同的形式。所以现在有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再有债权投资,本身就是金融创新的一个过程。像我们国家是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银行是不是在传统的信贷以外有更多的探索,我觉得是有很多文章可以做的。要对这些企业的运行规律去摸索、去总结,确实现在很难说,我也拿不出来一个统一的答案来,不同的行业还要总结不同的规律,而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规律。

  主持人:曾经有一段时间挺流行投贷联动,对于这类企业有没有帮助?

  刘晓春:投贷联动对这些企业肯定有帮助。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投和贷它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产品,如果是联动当中,关键在遇到风险的时候,投和贷之间的风险隔离怎么来解决?

  我们为什么要重新规定金控公司,对金控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风险隔离的要求,原因也是在这里。因为金控公司就可以协调,可以投贷联动。甚至保险等都可以互相协调,但互相协调的后面会有一个道德风险的问题。当投这边出问题的时候,为了掩盖投的问题,有可能用贷去弥补。这个会越滚越大,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老是在银行的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当中摇摆不定,实际上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建立数字平台‘链动’新型上下游关系

  主持人:在新兴的对公业务的发展形态当中,供应链金融应该是一个非常主流的形态。上下游的经营数据往往掌握在平台或者是核心企业的手里,这个时候银行其实是比较弱势的。您觉得银行可以怎样利用金融科技或者别的什么方式来做好这些企业的评估和风险防范呢?

  刘晓春:传统来讲,供应链金融向来行业内部自己做,要比银行要做得好。原因不仅仅是数据问题,因为供应链金融已经牵涉到供应链当中的一些环节。比如汽车金融,一般来说汽车公司的金融公司它做得好,因为汽车公司知道整个汽车行业的流程,它知道哪里是有风险,而且这个风险点怎么抓住,可以怎么去处理。行业往往就比银行做得好,因为银行抓不到,哪怕知道也没办法抓。

  再比如一个冷链物流的行业搞仓储的,那么它的小贷公司用这些冷链的食品做抵押品,给小企业放贷,银行没法做。因为银行就不能把冷链的东西,不要说冷链东西,哪怕是蔬菜也不能拿来做抵押,因为银行不会处理,保管都不会。但是因为它本身是做仓储的,他知道这些产品哪里来的,是什么质量,现在市场怎么样,应该销到哪里去,他都知道,所以还不了贷款我就处理了。

  我觉得现在有了金融科技也好,有了这些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特别是经济数据化、数字化以后,实际上是给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条件。新的供应链金融如果利用这些技术的话,应该在供应链当中去寻找每一个环节的关节点在哪里,风险点在哪里。这些风险点怎么来把控,包括哪些风险点的环节可以让它票据化或者证券化,使得环节的风险能够形成金融工具可以流通。这个当中来进行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前途的。要比现在简单的搞核心企业的征信要简单得多。

  反过来又碰到一个问题,如果要发展数字经济的话,我觉得数字平台很重要,在这个平台上整个链才能在一起在联动,才会有效果。这个平台就要开放化,平台要公正化。一方面是让生产型企业和销售型企业在这个上面能够无障碍地进行合作,同时也让金融企业进入这个平台来无障碍的来为这些企业进行金融服务,这个里面包括融资,包括支付结算,包括保险,像这些应该是把平台打开了。所以这个时候应该考虑的不仅仅是银行要去为他们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要为整个供应链起到一个好的服务作用。

  所以,这一段时间在对科技平台进行反垄断治理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为今后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为今后开放银行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银行要打开自己的接口,进入到数据平台去为所有希望获得金融服务的机构和主体来提供服务。

  主持人:据我了解,很多供应链链条上的企业,能服务到的就是核心企业下面的一级二级,还有很多甚至十几级的这种供应商,它实际上是服务不到的。像这部分究竟是平台更有优势,还是银行更有优势?

  刘晓春:供应链本身有这些特点,不同的供应链它都有自己的规则,所以它的风险点会表现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公共平台为不同的银行服务。

  比如我作为一个供应链上的企业,我在为核心企业供应原材料,但我并不是仅为它供应原材料,我还为另外一个核心企业供应原材料,甚至几家供应原材料。我作为一家企业,我可能是在不同的供应链上。现在一般都是一家银行做一个供应链,或者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做一个供应链,意味着我要在不同的银行贷款,而这些银行我都不熟悉,我只是在这个上面偶然跟你接触一下,我有我的开户银行,有我的合作银行,他对我很熟悉,给我提供很多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这个情况很不方便,东一家银行西一家银行对我来讲也是一个管理成本。反过来对我的开户银行来讲,他也有个对我的风险管理的复杂度,因为你到处在贷款,他就没办法来评估你整个的风险。

  所以这就是目前的供应链金融当中的一个大问题。为什么一层层下去下不去,一个是供应链本身是很长,第二个作为供应链的单独的一家银行,有没有这个能力照顾过去,就导致实际上并不能完成服务。

  所以在数字经济当中,我一直认为一定要建立这些数字平台,而这些数字平台应该是比较公正的,是可以把整个链全部在这个平台上面。企业的开户银行都可以到这个平台上来进行服务。因为本身对我了解,然后企业在这个平台上面一些风险点,这个平台都能够给提供服务,那么就更放心的给这家企业贷款,银行就更愿意给我贷款。当然作为银行来讲,也愿意给平台付点服务费,这样我觉得就做活了。

  数字平台要摒弃百货和商超思维

  主持人:您认为这样的数字平台应该由官方主办好,还是由私营的平台来做比较好?

  刘晓春:有一些私营的平台在做。但是我们要吸取前一阶段一些数字平台的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前一阶段不良的方面,通过法律,通过监管制度来给它规范化。不在于是公有好还是民营好,我觉得应该让它市场化、规范化起来。平台本身不能垄断,不能和平台上服务的企业来争利,甚至于来干同样的事情,或者你干同样的事情,也要避免关联交易,要公平对待。数字经济本身是不能排除平台的,排除平台数字经济实际上是无效的。

  主持人:有一些市场化的平台也很开放,一手连着企业,一手连着银行,但是他们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也是举步维艰,遇到很多问题,您怎么看待这个事?

  刘晓春:我觉得主要它的出发点,没有很好的理解银行的或者金融的一些业务逻辑或者风险逻辑。他认为我把这些企业都放到平台上来,你都看到了,你就可以来给他贷款了。实际上信息对称并不简单的是我知道了。信息对称应该是不仅是看到这个信息,而且我要懂这个信息,那才叫信息对称,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银行特别是在对公业务当中,它希望是持续性的服务,而不是一次性的买卖。今天在这个上面看到一个企业给他贷一笔款就拉倒了,实际上不会这么做,这不是超市今天我来选购一下,明天又来选购一下,银行不会这么做,而且对平台来讲,它还会带来一个问题,银行真的在上面找到一个好的企业以后,跟平台没关系了,他们就合作了。所以单纯想做百货商场或超市的这种做法本身说明科技人员根本就没有理解金融的一些规律,所以举步维艰。

  主持人:近期监管部门一再强调,区域银行要立足于支持本地经济,但是在现代产业链中,企业的属地很难准确界定的,您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

  刘晓春:刚才讲的平台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这个平台所有的产业链都放在上面,而且并不是由一家银行来做,原来的服务银行都可以上来给他服务,那就解决这个问题了。

  比如我在北京做了这么一个平台,但是这个企业是在江苏、在浙江。可能北京银行没办法为他服务,但当地的银行可以,泰隆银行可以给他服务,就可以上这个平台来为他这个服务,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就可以解决问题。

  数字技术助力解决小微企业信用评审难题

  主持人:现在大家特别关心小微贷款,因为受到政策的鼓励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其实银行还蛮有动力,要做大、做好小微贷款,但是有几个风险点是很难解决的,包括信用评审很难,贷款用途的跟踪很难。您觉得数字技术能够帮助银行解决这些问题吗?

  刘晓春:这确实是我们在小微贷款当中一直遇到的问题。从客户角度来讲,小微企业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一个群体。首先就要有这个概念,不能把它当做都一样不好追踪,要把它划分出来。确实有一些客户,尤其是在人工条件下,不太容易去把握它的资金的流向,包括信贷的评估。

  碰到这一类客户是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比如把一些信息连起来,税收、海关,像这些连起来以后,能够得到企业的经营信息,包括它的资金流向,能够很好的管理。但也有可能有了这些技术也没办法,所以这个时候不能强求我要用技术,而是既用技术,又要人工结合着去服务,还有一些不符合信贷原则的,还是不能为你服务。

  主持人:对,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值得提供金融服务。

  刘晓春:有一个比较光明的前途,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今后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的活动都能够线上化。这个时候无疑就是为金融科技的应用,或者通过金融科技来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带来了更多的有利条件。

  畅通资金流转是降低融资成本的有效途径

  主持人:国家一直在大力倡导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银行也响应号召,去年就让利了1.5万亿,但这个事情并非长久之计。您认为银行有哪些方式方法,比如数字技术的应用或者什么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刘晓春:这个还是要按市场规律来看问题。我认为对企业来讲融资成本的降低,利率降低是一个方法,但是不仅仅是利率,要这么来看。利率是由市场决定的,不是一家银行能决定的,是整个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

  技术也不可能来解决贷款的利率问题,它只能解决贷款更快点、方便一点。但是技术我们如果应用得好,能够更好的来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能够加快整个供应链上的资金的周转速度,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资金周转速度加快了,意味着企业贷款的量减少了,贷款的时间减短了,它的整个融资成本也下来了,而且整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漂亮了。光是给它贷款,资产负债表越做越大,它的贷款成本越来越高,融资成本越来越高,而且资产负债表也很难看。

  所以这才是金融应该要去做的事情,就怎么来帮助整个产业链流转速度加快,使得企业贷款总量减少,成本下降。这才是高水平的金融和财务管理,而不是简单提供贷款,大家都把这个事情看作是一个简单提供贷款,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小微企业缺钱,就应该给他贷款,关键是他有没有还款能力,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他缺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现在很多的小微企业的缺钱是因为被大企业,被国有企业甚至被一些地方政府欠的应收款太多,所以造成他的资金紧张,没办法经营下去。

  然后我们许多专家让银行给他贷款,这个时候给他贷款实际上是增加他的负担,增加它的融资成本,破坏它的资产负债表。所以我们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降低融资成本的问题。要从加速资金流转角度,畅通资金流转这个角度来解决问题,是让他少贷款,而不是多贷款。

  主持人:这一点击穿了本质,说的特别好。刚才提到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也是一个价格形成机制的本质问题。

  刘晓春:这是一个基本原理。

  主持人:如果单纯的要求银行降低利率让利,这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

  刘晓春:提供服务的人自己亏损了,怎么提供服务?我举个简单例子,大家坐飞机一定会有安全教育,万一发生风险了,氧气罩掉下来的时候,如果你边上有小孩,先要大人把自己保护好,然后才去保护你的小孩。原因在哪里?就你自己都保护不好,你怎么能够去保护小孩呢?所以我自己的资金链都要断了,我怎么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链的安全。首先要保证银行自身的资金链安全,银行自身的盈利安全,银行才有能力来为中小企业服务。

  评估企业资产负债风险是银行的新课题

  主持人:随着现在金融生态的变化,企业可以从更多的渠道去融资了,比如信托贷款、债券、资产证券化,但是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也增加了评估企业风险的难度。在这个方面您觉得金融科技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刘晓春:你这个问题非常好。现在融资渠道多了以后,不同的渠道来的钱不仅有期限错配问题,实际上不同的钱是有不同的规律的,而这个规律不同也带来了管理风险。企业怎么来提高它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现在是提到我们企业面前,尤其是民营企业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我们这些年看到了很多企业的债券、股票质押、贷款的爆雷。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期限错配问题,实际上也在于企业在安排他的资产和负债的时候,怎么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适当的组合搭配。比如债券和银行贷款,都是债权。但是债券面向市场发行的,一个企业发行了一个债券,整个市场都是知道的,多少量,多少期限,多少价格,这是一方面。第二个方面债券是可以流通的,它的价格是在波动的。波动可能是因为企业的情况,也可能是因为市场资金供求的情况或者整个市场的波动带来的。但是如果债券的价格波动太大,就会对这个企业的再融资带来影响,因为整个市场都知道。

  所以企业在管理资产负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负债当中,银行贷款应该要占多少比例,要跟银行始终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关系。债券大概占什么比例,债券当中短融、长期,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搭配,不能有钱就行。从企业端来讲,不仅是财务管理,而是整个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要提升。

  从银行来讲,原来只是考虑你贷款,所以我在看你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就能够看出风险来了。但是现在多渠道的融资以后,因为这些融资的规律不一样,风险不一样,所以不能单纯的只看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速动率,来评估你这家企业的资金安全问,要全面的评估整个融资的情况,这个时候需要哪些新的指标,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标准,才能够来评估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的风险问题,这也是银行的一个课题。

  正因为这样复杂,所以如果银行能够建模型,就可以很好的、很及时的管理每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的风险。这是一个新课题,而且新的科技可以大有发挥的余地。

  主持人:谢谢刘行长针对银行对公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这么重要的课题给我们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述。我们将持续关注经济金融界重要政策热点话题,邀请资深专家分享真知灼见,欢迎大家继续关注《雨珊会客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14 爱慕股份 603511 20.99
  • 05-13 奇德新材 300995 14.72
  • 05-13 九丰能源 605090 34.57
  • 05-13 玉马遮阳 300993 12.1
  • 05-13 泰福泵业 300992 9.3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