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学人》3月14日当期封面:如何拯救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22:02  新浪财经
《经济学人》3月14日当期封面:如何拯救工作
图为《经济学人》3月14日当期封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本期《经济学人》封面文章陈述了政府应以何种政策来拯救各国的就业。文章认为依靠此前欧洲的方式肯定是失败。创设更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才是政府政策的出发点。

  因发达国家的福利计划和失业救济机制,今日失业者不可能遭遇上世纪大萧条时期的种种苦难。这让后人了解到公共政策在减缓失业者的痛苦上能起重要作用。这次自大萧条以来最深的经济衰退,全球贸易出现近80年来最快速下滑,大量失业者的痛苦已显现。人们自然会重提政府在萧条中究竟应怎样做的严肃话题。

  美国这个衰退祸根地的经济收缩了25%。自2007年12月开始的衰退约造成25%,440万的工作人口失业。二月份失业率猛升至8.1%,为近25年来最高。更要命的是人们一旦失去工作将再难以找到新工作。

  比其他发达国家经济下跌更快的日本,尽管公布的失业率不高,但其国内临时工人失业猛增的现象暴露出这个两阶层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和社会不公的问题。西班牙和爱尔兰这些建筑业兴旺的欧洲国家的失业速度更快,其他地区也逐渐接近此情况。现在许多欧洲国家失业率低于美国,这可能是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刚性特点,对需求下降调整缓慢的原因。无人怀疑更糟糕情形在前方等待着欧洲。预计大部分发达国家失业率在2010年底可能会达10%以上。

  新兴市场国家的情形会不同,但结果仍很痛苦。数百万工人丧失了工作。他们的困境会导致贫穷迅速上升。世行估计今年约5300万人跌落至赤贫线以下。政治也迫使政府必须积极介入,帮助贫困者。但帮助并非仅以金钱衡量。政策失误导致问题更多。欧洲劳动力市场的刚性特征,使其在1970-1980年代初期的高失业率持续数十年。

  各国政府现纷纷出台帮助保住就业的短期计划。总体看,政府支撑企业让员工留在工作岗位上,比直向失业者接发放补贴更有意义。如此举措短期上看合理,但就业危机不可能是短期现象。即使衰退很快结束,资产泡沫破裂和过度借款带来的问题还可能会持续笼罩全球经济数年。

  因政治家们需要更具弹性的劳动力市场,他们在未来数年内不得不执行一个困难的U型政策。这意味着抛弃就业补贴,收回保护失业工人的特权,并让工商业以裁员方式重组企业变得更加容易。最根本的真理是,失去旧工作越容易,创建新工作也更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开支保全人们不失业的作法必须调整,更有意义的是把开支放在让工人接受新岗位培训上。政府需要将支持需求的政策调整到让劳动力市场更具有弹性的政策上。这需要想象力更丰富的政治功底,政治家们必须踏准步点,若一旦失败,增长将毁于一旦。(皖东)

  往期回顾:

  《经济学人》3月7日当期封面:百年痼疾

  《经济学人》2月28日当期封面:拯救欧盟新成员

  经济学人2月21日当期封面:加工业需要拯救吗

  《经济学人》2月14日当期封面:残缺的经济拯救计划

  《经济学人》2月7日封面:保护主义幽灵再现

  《经济学人》1月31日封面:亚洲经济同遭此难

  《经济学人》1月24日封面:以何种方式拯救银行

  《经济学人》1月17日封面:重振美国

  《经济学人》1月10日封面:百年战争

  《经济学人》1月3日封面:孰是孰非

  《经济学人》12月20日封面:音乐究竟是什么

  《经济学人》12月6日封面:国王与民众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