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高韵斐何力伊险峰聊《第一财经周刊》创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5:53 新浪财经

  2月25日第一财经集团倾力打造的《第一财经周刊》创刊,《第一财经周刊》是一本每周出版的商业新闻杂志,报道节奏快且深入,着眼于中国经济转型之后,致力宣扬市场化商业逻辑和与世界接轨的商业手法,立志成为中国知识青年的商业读本。2008年2月25日下午15:00——15:45,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高韵斐、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何力、第一财经周刊执行总编辑伊险峰做客新浪直播间,聊《第一财经周刊》创刊的相关问题。

    以下为聊天实录: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权静: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您做客新浪直播间,我是财经频道的主持人权静。今天中国传媒界将添一名新锐成员,《第一财经周刊》,今天我们新浪就请来了这本周刊的三位创始人,跟您聊聊这本周刊。坐在我左手边第一位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韵斐,高总您好。

  高韵斐:你好,新浪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权静:坐在我左手边的第二位是资深财经传媒人,《第一财经周刊》的总编辑何力,何总您好。

  何力:你好。

  主持人权静:第三位是《第一财经周刊》的执行总编辑伊险峰,伊总你好。

  伊险峰:你好。

  主持人权静:首先请问高总一个问题,这次为什么要做《第一财经周刊》这么一本周刊呢?

  高韵斐:这里从我们第一财经总体的战略规划说起,2003年我们第一财经在上海成立,那时候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第一财经正式的面世。第一财经最初的时候是整合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广播和电视资源,把原来上海电视台的财经频道,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财经频率统一呼号为第一财经。当初办第一财经的原始之初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已经在考虑要把第一财经整体的规划做好,在这个整体规划当中,就包括了要建立一个跨媒体的财经资讯平台。

  记得在四年多以前,也是在新浪,那时候我也曾经跟我们新浪网友一起聊过第一财经整体的战略问题,当初我们就设想要做第一财经的广播,第一财经的电视,第一财经的报纸和杂志,甚至还要进入互联网这样一个业务领域当中去。在04年的时候我们和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一起联手办了第一财经日报,这里可以非常欣慰地告诉我们各位网友,第一财经日报在过去三年过程当中取得非常好的业绩,借助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和中国资本市场活跃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外部环境,第一财经日报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实现了盈利。这样的一个成绩的取得,其实在是我们当初办第一财经日报的时候,很多有悲观的一些议论,其实用我们现在经营的实际已经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

  第一财经周刊是在我们整个战略当中是一个重要的一环,我们希望能够借助周刊这样一个平台,为我们的第一财经现有的广大受众提供更多的资讯业务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是考察了中国的整个商业周刊目前的环境。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办的这一份《第一财经周刊》,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周刊,这个我们也认为是一个市场上的有发展余地的这样一个项目。所以我们这次在京城,能够邀请到我们非常著名的传媒人,就是财经传媒的人士何力,由他来组阁办《第一财经周刊》的周刊,其实从战略上圆了我们建一个跨媒体的一个平台这样一个战略目标,我们可以说基本实现了这样一个目标。

  主持人权静:高总的分析相当精辟,给我们介绍了第一财经传媒集团为什么需要这样一本商业类周刊。我想问一下何总,您觉得为什么中国需要这样一本商业新闻杂志?

  何力:大的背景,刚才高总已经讲了,因为中国这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增加,特别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市场经济制度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在很多行业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是靠市场竞争,而不是靠其他方式去分配资源,去获取利润,去获得成长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看国外,看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它都有这样不同的服务产品。另外一个,这样的一个更市场化的经济体,它一定会最终实现为这个市场服务的商业媒体的集中化,不会非常非常分散。所以未来中国一定也有自己最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供应商,或者这样的平台,一定是强者更强,资源不断向优秀的媒体平台集中。所以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从未来看,中国也应该有一本每周出版的,以商业报道为主体的,面向广大公司人群的,而且又是服务于这个市场化的环境,在充分竞争的环境里报道企业怎么去成功,这样一本商业杂志,我想它都有这样的市场空间。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