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破除旧思维 多些新观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 16:30 《现代广告》

  破除旧思维,多些新观念

  尽管中国的本土公司依旧任重道远,但是中国广告市场正渐入佳境,错过的机会不能再错过,走过的弯路不能再重走

  丁俊杰

  2002至2006年,现代广告杂志社、中国广告协会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三方合作的大型研究课题《中国广告市场生态调研》走过了5个年头。课题组通过对上千家广告主、媒体、广告公司的调查,用客观数据、案例说话,如实的多角度反映了广告业动向。那么这几年广告市场三大主体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哪里,又出现了哪些值得业界警醒的信号呢?

  广告业三大主体警示录

  首先,从广告主的角度看,广告主广告传播活动本土化倾向明显。广告主广告投放行为在理性化的同时越来越具有本土化特色。不仅本土大企业的广告投放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比如伊 利、蒙牛;还有跨国企业如宝洁、MOTO、三星等,他们的投放行为、营销活动的本土化倾向都在加强,而且这种本土化既表现在形式还表现在理念层面。

  其次,在广告公司角度,有三大现象值得警醒反思。一是广告公司抱残守缺的局面亟待扭转。广告公司延续过去的生存和思维方式,在观念上已经不能很准确的评估市场,不能掌握企业的发展思路,这样的广告公司生存很难。所以很多公司尝试转型,考虑在战略层次和企业合作,在盈利方式、营运模式和服务手段多方面进行调整,转型的广告公司生存前景还是很好的。二是本土公司与跨国公司两股力量汇流。目前,跨国公司还存在着很明显的本土化适应问题,虽然跨国公司有收购本土广告公司的行为,但很难从本质上完成本土化。本土广告公司成长很快,所以现在两股力量的分离减少,融合趋势加强。过去两股力量是站在对立面看待彼此,以前本土总是说“与狼共舞”,本土公司被叫做“土八路”,两股力量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但是现在两股力量有汇流的趋势,这不再是简单的合资、合作,而是从观念、经营、执行多层面的合流。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WTO条例规定,2005年中国广告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对外资的解禁使得真正的合流成为可能。第二,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本土公司都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如果还是分道扬镳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困境,所以二者考虑融合来减缓压力。第三,两股力量对中国市场未来趋势的判断和把握是一致的,他们都看好中国市场。第四,2008年奥运会在即,在这种巨大市场机会面前,二者必须联合才能获得更大的蛋糕,才能吃到更多的市场,拿到更多的利润。

  三是人才的问题仍然是中国广告业发展的瓶颈。虽然目前广告从业人员逐年增多,但是高精尖人才还是很稀缺的,这其实是个悖论。尤其是高校培养的人才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从媒体的角度来看,近年来有三个趋势值得关注:一是广告经营重压之下,媒体改善与广告公司的合作关系以求发展。近年来媒体广告经营压力不断加大,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的变化使得传统媒体生存空间愈发有限,新媒体出现又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无论是中央级媒体还是省级媒体,都改变了与广告公司合作的态度。媒体老大心态在转变,不再自己吃独食,而是借助公司的力量和智慧一同发展。二是媒体集团化处于调整期,广告经营模式探索创新。从机制角度看,媒体集团化处于调整、整顿阶段,反映到广告经营方面,各媒体都在探索自己的经营模式。随着广播电视电影集团的撤销,以湖南、浙江、广东的南方传媒集团为代表的媒体都在探索自己的模式。总体来说,战略层面考虑的不多,经营措施的调整比较多。三是媒体广告经营朝规范和成熟的方向发展。目前行业兴衰对媒体广告经营的影响还是比较直接的,如房地产行业的震荡引发很多平面媒体广告收入下降。媒体多元化经营调整趋势已经出现,如上海文广,从2005年开始广告收入占媒体总收入的比重出现下降。2006年各种媒体都积极推广自己,媒体推广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宣传。这些都反映出媒体的广告经营在逐步成熟。

  总的来说,从广告市场三大主体关系角度看,媒体、广告主、广告公司的合作关系在调整适应中渐入佳境,但是仍然缺乏科学合理的分工布局。

  广告业2006走势忧思备忘录

  回顾2006年广告市场,我想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广告市场发展要素合理配置问题提上日程。2006年中国广告协会学术研讨会上,大家确立的年度题目是“中国广告市场缺什么?”我认为这个题目很好,说明大家开始认识到,目前中国广告业的问题不再是缺乏要素的阶段,而是要考虑市场要素之间合理配置及有效组合。我认为这背后包含两个核心问题:第一,广告市场三大主体和谐生存的问题。现在三者不是真诚合作的态度,而是相互利用,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打自己的算盘,广告公司是挣一笔算一笔,媒体是能蒙一个就蒙一个,广告主在费用方面是能拖欠就拖欠。第二,广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在广告市场的红火都是短期行为,三方还是“各领风骚没几天”。

  二是2006年广告业失之交臂的四大发展良机。首先,2006年,品牌成为年度核心概念和主流话语,但很多媒体和广告公司没有捕捉到这个机会。2006年商务部推出 “品牌万里行”活动,应该说政府出面,从国家战略角度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品牌建设提上日程是难得的机会。这对广告市场的另外两个主体,媒体和广告公司来讲也是发展的机遇,是与本土企业、本土品牌一起做大、做强的机会,但很多广告公司和媒体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其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役中,广告缺位。广告是可以为新农村带来现代文明的,这一角色是广告在农村市场发展的巨大机会,但广告人关注度不够,没有从广告业的角度研究透,利用好。其三,创意产业建设中,广告人表现欠佳。目前来看,广告人并没有成为创意产业中的主力军。其四,对“中国元素”背后的国际化融合契机的把握尚浅。我认为“中国元素”概念的提出非常好,但目前还只是局限在作品层面,即停留在符号表现面,应该说把概念用小了。中国元素的提出并不是一种自我封闭,反而是国际化的表现。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下,审视我们的文化,促成中国元素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对于未来,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真正实现中国元素的国际化发展。

  此外,2006年广告市场还有一个关键词——“监管”。目前,监管已经从单一针对广告市场主体到涉及更多层面的规范。广告现实层面存在的问题不再是其本身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社会各方面、各系统相互关联的结果,所以监管也不是工商总局一家就能解决的,需要各部门都加大力度,联合管理。我们的广告监管还存在许多空白点。

  关注广告业的五大问题

  广告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明确广告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通俗讲就是一块钱的广告投放对

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多少,这种内在的量化关系,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努力,加大研究力度。因为明晰了广告业的定位,才能更好的规划和管理这个产业的发展。

  广告界树立良好形象,还需要广告人自身加大研究和宣传的力度,广告人拿出好作品,专家学者加强理论方面的研究,学界和业界一起努力改变社会大众对广告的各种误解,形成良好认知和评价的氛围。

  如何从环境、薪酬、广告业形象塑造等各个方面入手,使得广告从业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理想和专业追求,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广告人资格审批和认证工资亟待确立。广告并不是社会认同、大众羡慕的职业,与自身的专业评定建设有直接关系。没有标准就不能称之为行业,所以资格审批和认证的工作要尽快建立并执行下去。

  广告人才教育培养问题。现在全国开设广告学专业的大学已超过200家。一方面来看是广告人才培养受到重视,但是看似蓬勃发展的背后却存在很大隐患,第一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第二,市场供需平衡。人才是广告业发展的源头,加强对专业广告教育的管理和研究非常重要。

  总之,在中国广告生态课题调研开展五周年之际,我由衷地希望广告业的发展能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感谢长久以来业界对该课题的关注和支持。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