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替国家交朋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11:24 《职场》杂志

  9.不在于你能通过这份工作结识多少达官贵族,而在于通过这份工作你是否能积累工作人脉,并学会与人打交道的方式。

  案例:外交部MinistryofForeignAffairs 第7名

  替国家交朋友

  文/张维 

  提到外交官,你脑海里浮现的是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机智儒雅,还是陈毅元帅的挥斥方遒,抑或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上的爽朗大笑?

  今天的中国外交部,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比重超过半数,在翻译社里年轻人更是高达70%。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这样形容这群年轻的外交官:有爱国激情,报国壮志;勤奋工作,善于实践,勇于奉献。

  真诚,最好的交往方式

  采访中每次都是刘春阳恰到好处地打开门,挡电梯,再回头把记者让进来。他举止优雅,脸上始终带着亲切自然的微笑。刘春阳,辽宁大学毕业的同时考上了外交部的

公务员,现在在外交部亚洲司工作。

  与我最初对外交官的理解不一样,刘春阳没有那种张扬甚至咋呼的交往欲望,他只是平常而又安静地坐在那里,很认真地考虑你提出的问题,然后用一种理性却又足够让你舒服的语气把他的想法表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很好地把握了一种交往的距离。

  这些是经过培训和潜移默化的,刘春阳进入外交部后经过了长达九个月的职能培训,其中包括军训、国情教育和外交知识培训等。他现在从事的是一些谈判事务工作,与其他处理双边事务的办公室不一样,这个工作是针对谈判特别设置的,工作范围涵盖谈判文案前期策划、后期整理,以及相关国事访问的准备工作,等等。

  刘春阳会因工作需要而出席一些重要的国事访问活动,这其中往往会有许多国家领导人在场。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了很多。让他感慨颇深的是一位不丹的大臣:“他特别亲切,甚至跟你握手前还会下意识地把手在衣服上蹭蹭——就像是位家住隔壁的大爷。这反而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外交,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国际交往,最好的方式和最能获得收效的方式,就是拥有足够的真诚。”

  “外交工作说到底还是做人的工作。”不过他随即又说,“但是,在外交部你不仅代表你,你还代表了一个国家,你是在替国家交朋友。”

  毕业生如何走进外交部?

  当年和许多应届毕业生一样,刘春阳对自己的人生定位和职业规划也感到茫然:“我相信许多人和我的感受类似,对目标有个模糊的概念,但是不知道明确路线。”碰巧看到外交部招聘的消息,他依循公务员招考的模式一步步过关斩将,在那年78:1的录取中脱颖而出。

  其实刘春阳的考试心态非常平和:“就是本着多学点知识、多点经历的初衷。”但是做事严谨的他在战术上并未松懈。比如他向来关注时事,然而英语并非特长,于是就在考前有意识地扩大英语报刊杂志阅读量,尤其针对时事和热点话题,就每个问题做了简洁准备,后来在面试中就派上了用场。“因为机会只光临有准备的头脑。你不能坐等,你得时刻准备好。”

  刘春阳说,许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有热情,有冲劲,欠缺是经验不足。这就有赖于通过学习来快速提高,跟书本学,也跟周围人学。他清楚地记得刚工作没多久跟随一位处长去接待外宾时,外宾分明是自行订了宾馆,后来却跟外交部抱怨住宿条件不好,他说他很可能一下子手足无措,那位经验丰富的处长却一方面安抚了外宾的情绪,一方面尽力做好善后工作,很快进入了正式谈判程序。

  刘春阳学的专业是看似与外交工作风马牛不相及的市场营销。“学校里学的很多东西都只是个平台,是对个人素质的锻炼,但未必就一定要局限在这个范围里。最重要的是在自己所喜欢的领域里发挥特长,创造更大价值。而有时候,这个领域是个突然发现。”

  刘春阳眼里的职业规划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的过程,“很多时候人对自己的目标并不明确。当沿着一个大致方位往前走的时候,路两边的风景会对你的目标给出暗示和补充。有时候峰回路转的一刹那,你就明白了自己的方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