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封面文章:热并购 冷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4日 15:41  《商学院》

  Cover Story 封面文章

  热并购 冷思考

  姚明2000万元购下上海男篮部分股份、大众将出资大约112.8亿美元收购保时捷旗下的跑车业务、李宁以1.65亿元人民币收购羽毛球品牌Kason、顶新集团以总价37亿元持有近两成的台北101大楼股权、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吉利收购澳变速器公司DSI、贝恩入股国美、菲亚特入股克莱斯勒、苏宁入股日本LAOX、中铝收购力拓失利、中粮入股蒙牛……

  如果说眼下还有什么比这“三伏天”更热的,那就是“并购”。

  做大做强一直是中国企业的梦想,而收购一直是企业扩大规模的一个重要方式。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欧美企业纷纷陷入危机,大量像通用汽车这类在困境中求生的企业开始采取出售资产或者股权等等方式获得喘息的机会。对于企业来说,利用危机实现收购扩张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收购之路需要面对许多现实的问题。毕竟,像通用这样的标杆企业都难逃破产的噩运。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希望通过并购来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会存在哪些陷阱,如何做出明智的判断?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执行合伙人常博逸说:“并购就好像在南非黑市上买钻石,你不会因为钻石便宜就去买,买钻石的原因一定是因为你能够获得利润,或者把它转换成更有价值的东西。并不存在战略性收购,只存在好的交易和坏的交易。”

  尽管并购在这季很火热,但当局者的头脑却应该冷静。

  1、|开篇

  43 并购的六大动因

  44 历史:末路的杠杆型收购

  2、|获得能力和市场知识

  45 悍马的猜想

  47 汽车业蛇吞象是发展的捷径吗?

  48 吉利打通产业链的企图

  50 苏宁电器海外收购的实验

  51 培养全球化的能力

  —专访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教授

  阿尼尔K。古普塔

  3、|获得新的增长机遇

  52 赛默飞世尔并购构成的扩张年轮

  53 关注合适的兼并规模和频率

  54 安斯泰来以并购抵御被并购的威胁

  55 并购失败的原因

  56 腾讯又一种增长的可能

  58 金蝶小并购大机会

  4、|扩大规模

  59 宝钢规模才是生产力

  61 培生掘金中国英语培训市场

  62 并购之后的黄金100天

  63 并购季,谨防“整合门”

  PART 1 开篇

  并购的六大动因

  文/柯安德(Andrew Cainey)

  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中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海外并购机遇。由于中国的股票市场在2009年已经开始强劲反弹,欧美的资产价格无论是从绝对值还是从相对值的角度都处于低位。许多西方企业需要筹集新的资金—特别是金融服务领域内的企业;除此之外,汽车业及自然资源业也有此需要。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下,由于资金需求不断上升,企业对于潜在的中方投资者的态度明显由以前的冷淡变得热情。

  中资企业并不缺乏海外扩张的机遇,但挑战无处不在。

  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但相对于美国、日本及欧洲等更发达的经济体,中国仍保持着其增幅优势。面对如此强劲的国内增长机遇,为何要走向海外?事实上,走出去的原因众多,但成功的关键却在于个别企业能否确定哪些是对本身企业相关的因素。一宗海外交易可能出于以下六个潜在的战略动机,而每个动机对如今的中资企业都有着不同的借鉴意义。

  获得新的增长机遇 全球许多企业在面临国内增速放缓时,都会将眼光投向海外,以寻求更多的增长机遇。另外,如果他们只致力于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则可能会面临许多反垄断方面的限制。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西方企业进入中国的原因。然而对于希望“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而言,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其真正的意义在于,企业希望尽早进入新兴的发展中市场(如非洲、中东等地),以树立牢固地位并引领市场发展趋势。

  扩大规模 海外并购者可能会寻求在主要市场上树立地位以实现运营的规模效应。这一点对于来自本国市场相对较小的企业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但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并成为从汽车到电脑等一系列产品在全球数一数二的市场时,扩大规模这一动机对中资企业而言意义不大。尽管如此,长远来说,中资企业希望在美国、日本以及不断整合的欧洲市场中扩大规模。

  扭亏并增值 有时候,跨国并购发生的原因是:相对较强的企业看到某个竞争对手绩效不佳,认为自己可以收购和整合其业务,并扭转绩效。这就是戴姆勒-奔驰并购克莱斯勒的初衷。而菲亚特目前则正在与通用汽车及克莱斯勒讨论对部分业务进行类似的并购重组。理论上,中资企业相对较强的实力和盈利能力可令并购成为良机。但实际操作上,当面临考虑通过哪些“手段”来确保成功时,“良机”的吸引度可能大打折扣。原因在于并购在很大程度上充满着很高的风险。例如,上汽集团在对韩国双龙汽车的并购中就遭遇到了许多挑战。而唯一的例外的是对自然资源类资产的并购,这是基于中国、印度以及全球其他地区不断增长的需求,而大家相信资源价格将在不久之后再次被推高的这个大前提下。这种并购带来的也只是价值上的“扭转”,无需运营及管理经验就能带来收益。从根本上而言,这是一种基于市场时机选择的投资,利用中国的资本实力从长期资产价格必然上升的趋势中获益。

  获得稀缺资源 事实上,增长、规模和扭亏等皆不是中国企业进行并购的主因。支持中国的战略目标——确保能源、基础金属、稀有金属等以及其他众多商品的稳定供应——才是目前海外并购的主要初衷。对力拓等企业的控股或参股除了能在商品价格复苏时带来获益的良机外,还能为所需原材料的供应提供除现货市场上采购之外另一种保障方式。当认识到商品买卖将在市场上不断继续后,随着情况的发展,这些投资能为更深层的合作和发展提供选择和灵活性。这种并购不仅有助于提高与不同利益相关人及市场参与者间的了解程度并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还能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市场带来更多动态信息和深入见解。

  获得能力及市场知识 这是目前最有意义的并购动机。例如,吉利最近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箱公司,以提升其在中国的变速器生产能力。同样,中国银行收购了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以建立其在飞机租赁领域内的专业经验。更为广泛地来看,收购外国企业是在另一个市场中立足的契机,能令企业可以掌握不同的客户需求以及不同的运营方式。这与西方企业在华设立初步机构有许多相似之处。当动机清晰地定位于建立能力而不是规模时,这种决定便成为设定并购规模的重要指导方针。此类交易通常规模较小,因此更易于控制和整合。

  紧跟客户 随着部分中资企业不断跻身国际市场——无论是否采用并购方式——这为这些企业的供应商带来建立类似分布的机会和需要。通过并购和投资可以带来所需的能力和地位。例如,工商银行在南非标准银行中所持有的20%的股份为中非贸易和业务拓展提供了一个支持平台。这种并购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理解在哪些地点做哪些活动,可使自己的客户从一个重要的中国企业客户变成一个在全球均有价值的客户。

  总而言之,“走出去”有许多可能的动机。关键在于保持冷静的头脑,并从注重实效的角度析哪些动机切合实际,然后全面地考虑是否具备所需的手段来实现目标。

  作者系博斯公司总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