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中国选秀 建立未来领导者全球网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01:1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培养领导者是耶鲁建校300多年来坚持的历史性目标,“世界学者”项目作为应对策略,不仅给未来领导者拓展国际理解力的机会,更力力图建立一个未来领导者的全球网络。 本报记者 杨琳桦 上海报道
5年88只“潜力股”,美国耶鲁大学正在全球“选秀”。 通过已有五年历史的“耶鲁世界学者”(Yale World Fellows Program)项目挖掘全球各个领域的“潜力股”——未来世界的领导者,免费去耶鲁学习四个月,已经成为“耶鲁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月19日晚7时,上海金茂凯悦大酒店。在“耶鲁上海校友会”会长、汉理资本董事总经理钱学锋的召集下,“耶鲁世界学者”的创始人、耶鲁环境法制中心主任丹尼尔(Daniel C.Esty)登场。 前来赴宴的人群属于耶鲁已遍布上海的社会网络——它的校友或朋友们,包括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区长孙潮、美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季瑞达(Kenneth Jarrett)、第一位赴美留学的中国人——容闳的曾孙容志坚(David T. Yung)、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BlueRun创投基金的投资总监陈春…… “项目07届推荐的截止日期是明年1月15日。我希望他们能向我推荐人才。”丹尼尔急切的说:“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耶鲁已消除了我们此前的一些顾虑,现在耶鲁十分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商界和政界领袖参与到‘世界学者’中来。” 令丹尼尔如此着急的一个原因是,尽管耶鲁将中国看成是“耶鲁全球化”战略中的重要参与者,并希望在每年入选的16-18位“潜力股”中,中国人至少能占1到2位,但已有的88位“耶鲁世界学者”还仅有两名来自中国。而2006年的名单中,中国的入选者是“零”。 全球化的耶鲁 丹尼尔,这位在中学时代就开始踢足球的球迷乐于把“耶鲁世界学者”比喻为“世界杯”——“我们希望把不同国籍和背景的人聚合在一起,只不过它的聚合原因不是足球。” 全球(除了美国);每年18位;年龄为28岁到45岁;领域不限(除了学术界,耶鲁认为学者通常已有足够机会进行全球交流)——除了这些硬性指标,“耶鲁世界学者”的灵魂要义是——这些入选者能给其所处的社会和地区带来变化,具备领导力和创造力,曾有一系列的成功经验,并有成长性,在未来还将取得更大成就。 据丹尼尔介绍,在耶鲁大学的四个月中,入选者每周两次将与耶鲁最顶尖的学者探讨全球化话题;校方将带他们到纽约、加州等城市深入了解美国社会,以及加强各候选者间的交流;每过两年,耶鲁还会邀请入选者将其返回学校交流。 而候选人提名的主要来源则是耶鲁在全球的社会网络。“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报名,但我们更关注‘社会网络’推荐的候选人,因为他们比较了解我们的项目。”丹尼尔说,这也是他第一次为宣传“耶鲁世界学者”来到中国,并与中国的“耶鲁社会网络”进行接触。 尽管耶鲁坐落在美国小城纽黑文,但在长达300多年的历史中,已培养了一大批影响过美国甚至是世界历史进程的风云人物——这包括最近的6位美国总统中的4位。 “如今,日益快速全球化的世界对领导人的挑战变得更为引人注目。未来几十年,能够服务于共同目标,缩短各种差异的优秀的有效率的领导者,将成为重要的资产。”在今年1月发布的“耶鲁国际化——正在形成的框架”一文中,耶鲁如此解释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性。 而培养领导者正是耶鲁建校300多年来坚持的历史性目标,“世界学者”项目作为应对策略和“耶鲁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给未来领导者拓展国际理解力的机会,更力图建立一个未来领导者的全球网络。 “毫无疑问,‘全球化视角’已经是各个名校为自身优势所做的竞争。”耶鲁大学电机系访问研究员、沪宏软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德清说:“莱文希望全球的精英都能了解耶鲁大学,并把他们在行业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都带到耶鲁来分享。” 徐德清,这位曾帮助和参与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成立“微电子和纳米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的博士,在耶鲁学习和工作了12年。当他在宴席上提问自己是否还能参加“耶鲁世界学者”时,遭到丹尼尔的婉言拒绝。 “当然,你们也可以推荐自己。”丹尼尔说:“但我们在原则上更希望入选者是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耶鲁教育的人。” 被耶鲁改变的芮成钢 “2004年,我们选择了马军,是希望中国在和平崛起的同时,能够意识到由此带来的隐忧和危机。”丹尼尔说。马军被称为中国环保运动的领袖,今年4月,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领袖”之一。 而入选2005年“耶鲁世界学者”的芮成钢,则是历届“耶鲁世界学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作为央视经济频道和外语频道的主要主持人之一,芮成钢曾采访过包括克林顿在内的30多个世界政要,以及300多个全球大公司的CEO。 “大家都认为我是中国最国际化的青年之一。我想,我见过的人已经很多。因此,我也是如此‘气势汹汹’地来到耶鲁。”芮成钢说:“但我发现,原来我错了。” 据芮成钢介绍,与他十分相似,2005年“耶鲁世界学者”的18个成员都是抱着“改变世界”的心态来到耶鲁,但耶鲁四个月的生活却深刻地改变了他们。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人员组合,包括菲律宾的能源部部长Vincent Perez、巴拿马的财政部长Joaquin、巴哈马的警察局局长Marvin Dames、尼日利亚律师Hauwa Ibrahim(她曾为尼日利亚一位即将被处死的未婚妈妈做辩护)、越南一位公共卫生领域的医生Khuat Oanh,以及肯尼亚一位互联网的创业者Henry Njoroge等等。 “我与Vincent Perez共用一个办公室。”芮成钢说:“但让我不好意思的是,在学业快结束时,他突然用流利的中文笑着和我说,——我能听懂你用中文打的所有长途电话,包括给女朋友的。” 不仅是Vincent Perez对中文的熟悉程度让芮成钢深感惊讶,与世界各国的重要人物朝夕相处更让他体会到了与新闻采访完全不同的人生经验。 比如,芮成钢的隔壁邻居是巴拿马的财政部长;Vincent Perez即将在2008年竞选菲律宾的总统;而委内瑞拉最大省的总督Henrique Fernando Salas,他的父亲曾是现任委内瑞拉总统的有力竞选对手。 项目设置的课程给入选者的相互沟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它们包括一系列重要的全球化议题——大战略;城市建设;全球艾滋病的控制;能源和环保问题;司法改革问题;WTO贸易问题;宗教问题;企业治理制度问题;领袖学;博弈论;商业管理等40多门课程。 而在每周两次的研讨会上,给芮成钢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保罗·肯尼迪的讲课。 “因为都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我们对美国都有其很专断的印象。”芮成钢说。但在课堂上,保罗·肯尼迪陈述了他的观点——美国的整体国力正因为欧盟形成、亚洲和中国崛起等世界格局的变化而呈现衰弱趋势,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要准备好有朝一日担当“最后的大国”的历史责任。如果中国有机会在21世纪成为最后的大国,那就不仅仅是一种“崛起”,而且是一种“复兴”。 “我们以前看世界还在一个局限的角度,耶鲁使我们成了真正的‘世界人’。”芮成钢说:“也只有这样,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应该怎样去向世界介绍中国,以及怎么帮助中国。” “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存在很多误解。有的人还用冷战的眼光看待现在的中国。”芮成钢说:“中美关系可能是20世纪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关系,而胡锦涛此次访美,将两国互相了解的期待升至高潮。” 中国期待 6月19日的宴席上,“容闳”的曾孙——容志坚的到来使丹尼尔十分高兴。丹尼尔反复强调,“因为容闳,耶鲁大学与中国的渊源在美国的所有大学中最为久远”。 实际上,在“耶鲁全球化”的棋盘上,中国早已经是最重要的棋子之一。 目前,耶鲁已与中国16个城市的45个院校、研究所、政府机构及非营利机构开展了60多个合作项目。而在耶鲁的校园中,中国学生也是最大的留学生群体。耶鲁曾两次为中国的14所顶尖大学校长及副校长提供了培训。而在2005年6月,耶鲁还培训了级别最高(副部级)的一批中国官员。 “中国前进的重要力量——商界和政界的优秀人士,应该更多地参与‘耶鲁世界学者’。”在接受采访时,容志坚与丹尼尔的观点十分相似。 在2006年“耶鲁世界学者”的名单上,曾有一位中国的政府官员——原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现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的副主任方星海。 “方先生的工作十分繁忙,同时,我们也不清楚请中国的官员参与‘世界学者’是否合适,因此存有顾虑。”丹尼尔说:“但在今年4月,胡锦涛与耶鲁的校方做了充分的沟通,因此,我们现在十分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商界和政界领袖来到耶鲁。” “我们的选拔制度是先经过‘社会网络’推荐,再经过审核和复审最后确定。”丹尼尔说,中国很重要,而耶鲁也十分重视中国的人才,但除方星海以外,2006年名单上却没有能再看到一个中国名字。 “耶鲁的选拔制度没有问题。”芮成钢认为,之所有没有中国人,一个原因是2006年中国的申请人具备竞争力的太少,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精英大部分不清楚“耶鲁世界学者”计划。 “请一定帮我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这一项目。”丹尼尔一再对记者强调:“我们十分欢迎中国能有更多的商界和政界领袖来到耶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