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管理专栏_新华信商业信息咨询 > 正文
 

中国企业征信业的发展历史 现状和趋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 18:06 新浪财经

  张世卿

  中国企业征信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征信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上海已经有5家外国投资者开办的企业信用调查机构,包括日商办的上海兴信所、帝国兴信所和东京兴信所,有美商办的商务
征信所和中国商务信托总局。

  1932年6月6日,由著名民主人士和银行家章乃器先生牵头发起、由多家中资金融机构共同发起的专职征信机构“中国征信所”,在上海圆明园路1号宣布成立。到1936年7月,中国征信所在4年中总共发出调查报告3万份。这一段时间,是中国征信所最为兴旺的时期。可惜的是随后的日本侵华战争和抗战胜利不久爆发的内战使中国征信所越来越限于困境,勉强维持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

  

抗日战争后期,1945年3月,由多家官办金融机构合作开办的“联合征信所”在大后方重庆正式成立。抗战胜利后,联合征信所总部由重庆迁往上海,并陆续在汉口、南京、平津、北平、南昌、沈阳等地开设了分所或办事处。并一直延续到上海解放。

  无论是中国征信所还是联合征信所,都曾经为当时的经济运行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信息。尽管由于战争和解放后的中国实行计划经济,这两个征信机构都没有能够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得到充分的发展,但中国征信业的先驱们所做出的努力仍然值得我们回顾。

  中国(未包含港澳台地区)现代企业征信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995年前、1996年至2001年、2001年至今。

  第一阶段(1995年前):中国企业征信业起步

  中国大陆的现代企业征信服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取得了很大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和出口商需要了解中国合作伙伴的情况,中方也需要对国外合作伙伴进行了解。为了促进国际贸易和外国投资,当时的对外经济贸易部决定由所属的计算中心和世界著名企业征信机构“邓白氏公司(Dun & Bradstreet)”合作,互相提供中国和外国企业的信用报告。后来,与海外的合作扩展到香港的“日新公司(Daily Credit)”、台湾的“中华征信所”等海外机构。

  1992年11月,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企业征信的公司“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其相关业务于2001年改制为“北京新华信商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并于1993年2月开始正式对外提供服务。新华信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企业征信行业开始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

  1992年至1995年期间,中国经济又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大量外资涌入中国。由于经济繁荣,绝大部分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在日常交易中遇到的信用风险问题很小。新华信等企业征信服务公司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准备在华投资的海外公司和外国政府性的出口保险机构。这些海外公司在选择中国的合作伙伴和进行谈判前习惯首先了解其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外国出口保险机构则是基于促进本国产品出口的目的在出口信用保险决策时了解中国进口商的信用状况。

  国内企业征信机构的大量订单也来源于邓白氏等海外知名企业征信公司和其他中介机构(国际律师事务所、国际投资咨询机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外国企业行业协会等)。只有极个别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代表处直接使用新华信等国内企业征信机构的信用调查服务。

  企业信用信息获取的难度很高,信用报告的内容简单。除了一些促进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的政府部门能够提供一些有关信息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官方信息渠道。甚至企业的基本注册资料的获取都要费尽周折。大部分信息需要调查人员向目标公司及其关系机构直接访问获取。一份普通信用报告往往需要15个工作日才能做出,有时甚至需要1个月。

  第二阶段(1995年~2000年):中国企业征信业趋于成熟

  随着经济进入调整期,大部分企业都感受到了经济调整带来的信用风险压力,企业大量应收帐款不能按时收回,甚至变成呆坏帐。跨国公司开始在其投资的子公司中引入他们在本国和国际上非常成熟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对中国国内客户的信用报告需求明显增加。可以说,到这个阶段,企业征信机构才开始大量服务于国内贸易中的信用交易。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外资企业增加对企业信用报告的需求,除新华信、华夏等成立较早的企业征信服务公司外,大量新的企业征信服务公司在市场上也非常活跃,如上海中商商业征信有限公司、中贸远大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原外经贸部计算中心附属公司)、北京中征征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台湾中华征信所子公司)、北京华通人市场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最知名的企业征信公司“美国邓白氏公司(D&B)”通过其在上海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于1995年开始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带来了国际先进的企业信用管理和营销理念。

  信息渠道得以进一步拓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政府渠道也开始对外提供各种企业信息查询服务。企业信用报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部分报告都能够提供较为详细的财务数据。

  但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信用调查报告的价格不断下降,企业征信业的经营开始步入微利阶段。甚至一家企业征信公司若不能形成规模从而提高信息的重复利用,则越来越难于盈利。

  但直到这个阶段,企业征信服务机构大都是民营和外资性质,基本上没有政府机构直接投资兴办的公司。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中国企业征信业在竞争中发展

  从2001年开始,信用问题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量关于社会信用问题的文章见诸报端。尽管大部分人并没有搞明白企业征信作为一个行业所涉及的“信用”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信用”(用 “诚信”表述更准确)之间的区别,“信用”问题仿佛突然之间成为中国市场运行过程中所有问题的根源。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开会讨论“信用”问题,并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目标和时间表。

  随着社会各界对“信用”问题的关注,征信服务,包括企业征信服务,作为一个行业也备受政府和民间资本的关注。投资者忽然发现国际上知名征信公司的年营业额达十几亿美元。甚至有人预言,中国的征信市场正在孕育着一个千亿元人民币的大

蛋糕

  随即,许多政府和民间投资的企业征信机构携带大量资本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个人征信)、北京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金城国际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广东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甚至某些一直从事资信评级业务的公司也对企业征信市场虎视眈眈,如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专门把名称改为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以涉足这一领域。

  关于企业征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在下一部分详细描述。

  相比较大陆的情况,现代企业征信业在我国台湾地区和港澳地区的发展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相对也比较成熟。比较知名的企业征信公司包括台湾的中华征信所、香港的日新公司(Daily Credit)、香港的AGA公司等。美国邓白氏公司在香港和台湾的发展也已经分别有20多年和10多年的的历史。本文针对企业征信业在大陆地区的发展进行回顾,对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征信业的发展不予祥述。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