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企业中很多企业都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比如GE和SONY公司,文化产业在其业务构成中占有很大比例。
当今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已占GDP的20%。英国文化产业年均产值600亿英镑,日本娱乐业的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而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消费更占到家庭消费的30%左右。
一个产业能够占到国家GDP的10%,就已经是支柱产业了,我国文化类的消费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
舞台艺术受到电视、报纸等现代传媒的冲击,日见式微。而本土舞台艺术在面对国外舞台艺术的市场竞争中,更显得弱小无助。国外有许多成功的舞台剧,比如最成功的爱尔兰著名踢踏舞表演《大河之舞》,每年盈利甚至高达上亿美元。
近年外国舞蹈剧加快了抢滩中国市场的步伐。大型景观歌剧《卡门》在上海的一场演出,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据称,这可能是今年我国最昂贵和观众人数最多的一场演出,《卡门》推出的VVIP票价值8000元人民币。
百老汇经典名作《剧院魅影》从2004年12月18日至2005年3月6日,在上海大剧院连演96场,成了迄今为止在中国公演时间最长、场次最多的歌剧。而为引进这部在欧美已行将过气的经典名剧,上海引进方曾不惜先期投入5000万元人民币巨资。
尽管中国近年号称“音乐剧”或“歌舞剧”的探索性作品不下200部,但几乎很少有多场次演出、长期盈利的成功例子。但穿着“民族民间”“花格外衣”的本土歌舞剧,除了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像》声誉鹊起,赢得市场热捧外,其他大都昙花一现,甚至许多连制作成本都很难收回。即使被称为“奇迹”的《云南映像》,收入被《剧院魅影》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三个月轻松超过。
宏观角度看文化产业
文化产品必须市场化。文化具有精神和经济两种价值,以往国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出了其精神价值,而忽略了其经济价值,因而文化的发展是依靠政府资金支持的,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者更多的是突出个人表现或者政治需要,而漠视文化受众的感受和需要,缺乏产品市场化的动力和压力。文化只有在产业化运作下,才能确保在产品与市场、投资与回报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进而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目前由于快餐文化和人们接受信息渠道变化的影响,舞台艺术已经成为一种贵族化、小众化的高消费艺术。大众消费者在消费舞台艺术时面临诸多的障碍,按照以顾客为中心的4C(需求、成本、便利、沟通)营销理论来分析会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成本,目前的演出价格是100-2000元间,如果是好一点的演出,价格都要200元以上,《云南映像》的价格在北京就被炒到600多元。这样普通工薪阶层就存在看一场演出失去一件电器的考虑。其次是便利因素,目前剧院的数量没有伴随城市的扩大而发展,甚至反其道而行。这样观众看一场演出不仅要付出不菲的金钱,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沟通因素,因为观众缺乏文化产品的消费习惯,他们获得相应信息的主动性和渠道都不理想。而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观众对于本土文化的陌生,是阻碍本土艺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本土艺术工作者面临着共同打造民族艺术品牌的使命。本土艺术面临走高端品牌支撑不够,走低端难以维系的两难局面。
从政府层面来讲,文化产业的硬件建设仍然需要政策方面的倾斜,这主要体现在终端和通路的建设上。让投资者感觉到希望,才能吸引更多的市场投资。
文化产业具有投资风险大、资金回收周期短、利润空间大等特点,作为一个成熟的行业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专业艺术制作公司、推广渠道、健全的发行渠道、众多的演出终端和专业的投资机构。世界500强企业中很多企业都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比如GE和SONY公司,文化产业在其业务构成中占有很大比例。欧美先进国家在文化艺术产业化上都非常成熟,他们的文化产品和实物产品一样充斥着世界的各个角落。港台在这方面也非常成熟,本土企业可以借鉴其运作方式。
从经营角度看文化产品的市场运作
不同于其他实业,文化产品如果市场反应不好,前期的投资就会血本无归,因此文化产业的投资风险很大。但是专业的文化投资机构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十分关键。《云南映像》前期投资700多万元,扬丽萍是在无奈的情况下由创作者变为投资者的,中间又经历几次资金枯竭,杨丽萍凭借个人的影响赢得外界投资才渡过了危机。如果换做他人,也许《云南映像》就会半途夭折了。
文化产品的好坏是决定其市场运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经典的必定是独特的,但是民族的、独特的并不一定是成功的。比如广西“歌王”马顶和、广西新“刘三姐”李卫红以及侗家“百灵”杨光春等担纲主演的民族歌舞剧《八桂大歌》,用40首质朴的广西民歌构筑了鲜明的“广西符号”,尽管其艺术成就斐然,但是市场效果并不理想。从《云南映像》的成功我们看到,独特性还必须具备通行性即一般性。
本土的文化产品如果想走红国内并走出国门,唯一的出路是采取民族路线,因为民族文化与我们的情感基因有着天然的联系,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无法想象和意大利人比美声,与英国人比芭蕾舞,我们会有多大胜算。
其次需要与时俱进,采用更多的大众喜欢的艺术手法,强化文化产品的“卖点”。如果《云南映像》不是借助实验性的艺术手法强化了视觉效果,其成功也是不可能的。又如,传统戏剧尽管作为国粹备受呵护,仍然日见萧条,其原因是其表现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以往春节晚会中安排戏剧节目效果不甚理想,但是2005年春节晚会上以高秀敏主演的《守岁大观园》采用戏曲集锦的方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再如,“二人转”艺术一直是东北农村的“下里巴人”,但是近来能在很多城市设立专业剧院,成为城市的一道文化景观,秘诀就是现场演出大量减少了唱段而增加了“说口”,适应了人们的欣赏习惯。这种“新瓶装老酒”的手法,是很多传统艺术应该借鉴的。
作者:樽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