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都市男女的精神艳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16:29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当激情、冲动过后,他们依然确保了生活之水的平静,所以,精神艳遇成了某些人为自己开出的红处方。 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在充分放逐人性的同时,也愈加发现自己的情感大坝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管眼,当激情过后的婚姻变得平淡无奇的时候,当情感诉求不能得到全盘关怀的时候,当一厢情愿之爱只能躲藏在暗恋的角落乃至甜美的回忆里,当你的“爱商”挺高却
虚拟的爱可以满足一时的快感 大多数人都乐于直接享受爱的甘饴,可当现实无法实现爱的企望,虚拟的爱情冲浪不但可以满足一时的快感,而且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高兰成,30岁,在读博士。他透露自己曾有过长达6年的精神艳遇体验。“我和妻子的爱情长跑维系了12年,6年前她到美国读研,此后我便生活在无尽的思念中,后来我发现经济系一位女老师的相貌与妻子有些相像,我把她当作了暗恋的对象,我发现她很喜欢在图书馆看书,就精心修饰一番坐在她位子的斜对面看书、查资料,偶尔我们在路上不期而遇,我都会惊喜不已,过去谈恋爱时那种甜蜜的感觉仿佛又回来了,在美国的妻子看到我寄去的照片,来信说原先担心没有她的照顾,我会萎靡不振,这下放心了。就我自己而言,我并没有背叛妻子的罪恶感,我只是找到了一个维系我们长久相爱的合适方法,”高兰成的好友、心理学博士阿廖认为,“精神艳遇较易产生在传统价值束缚下的男性或女性身上,它可以满足婚姻中一时的感情不足,具有心理治疗的作用,是维持美满婚姻的补救之道。” 事实上,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享受爱情欢娱的初始阶段,你甚至隔天仍能记起和心爱的人缠绵一整个晚上的情景,你期望与他分享生活的分分秒秒以及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然而随着爱情逐渐稳定,特别是走入婚姻,彼此的神秘感荡然无存,那种让人心跳的举动、心有灵犀的眼神、甜蜜浪漫的情话渐渐封尘在记忆中,你慢慢习惯于这样的生活,听任现实的摆布。但别忘了,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爱的滋养,如果你们之间爱火未熄,你又不愿挽起“第三者”的手臂的话,你该如何找回属于自己的浪漫?美国心理分析治疗专家麦格福尔建议:“精神艳遇能让两性间的亲密关系更具活力。” 精神艳遇在想象与现实之间徘徊 相比从前,现代家庭的大门正在对变化中的社会敞开,人们也在不断演绎和区分种种感情的新模式,有一阵子大家都在热烈地讨论“男女之间除了爱情是否还有其他的感情因素存在?”更有人将这种既清白又模糊的感情称为“第四类感情”或者是“冰与火的对接”。 精神艳遇可能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情感较为封闭的人常常因自身的种种弱点而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只好钻进自己设定的情景中,收藏心上人的照片、追星、听老歌、看老电影、固定到某一场所幻想与什么人邂逅,继而展开一段浪漫的故事,他具有浓重的怀旧情结,固守着“相见不如怀念”的信条;精神艳遇也存在于喜欢幻想、性格较为偏执的人当中,因为他颇不理智地妄想将精神艳遇改写成真正的艳遇,有时会以啼笑皆非的闹剧收场;精神艳遇更多地出现在那些希冀寻找浪漫、释放自我的人当中,当他们觉出了生活的平淡、感到了心里的矛盾,就通过精神艳遇的方式找到发泄点,当激情、冲动过后,他们依然确保了生活之水的平静,所以,精神艳遇成了某些人为自己开出的红处方。 既然精神艳遇能够弥补这样或那样的遗憾,精神艳遇在大家眼里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它往往作为一种禁忌,不能对另一半坦承。 美国专家荷尔茜在她的专著中指出:“精神艳遇只应深植于内心的神秘花园,不妨以此为婚姻多增添一些浪漫的感觉吧,当你从精神艳遇中吸取到喜悦的果实,一定要把它的芬芳嫁接到实际的生活中,从而让你和另一半之间的亲密关系重获新生的活力。” 当精神艳遇“出轨”时 作家邱先生在聊天室遇到了网名叫“咬你”的女孩,两人不但大谈恋爱,还在网上结婚、做爱、生孩子,当他们的孩子3岁时,“咬你”真的爱上了邱先生,他们从网上走到现实,邱先生才发觉让他在网上如醉如痴爱恋着的“咬你”在现实中性格差别很大,他决定不再将他们的网上爱情进行到底,但“咬你”认定了邱先生就是她今生该找的人,从此邱先生平静的生活大乱:“精神艳遇到最后演变成了无理性的玫瑰战争,它让我一败涂地,不但无法再‘精神’下去,连婚姻都快保不住喽。” 但仍有人对此感慨表示不以为然,形象顾问曲珍女士在一个小型女士沙龙上谈了自己的观点:“一个谈得来的异性朋友不是洪水猛兽,你可以和他自然交往,坦然面对和交换看法,又不必背负‘粉红’债务,如此单纯的关系,其实比谈恋爱要省心、有乐趣得多!据我的观察,男性朋友比女性朋友更有忠诚度更叫人放心。婚姻是调和的艺术,重要的是把握咸淡的尺度。一旦精神艳遇发生在婚姻美满的状况下,其实你并非对于平凡无奇的生活感到了厌倦,相反它是一种诠释健康情感的调味剂!” (刘佟生) (晓健/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