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新浪财经管理专栏_佐佑顾问 > 正文
 

挠痒随想:化解排异反应 将咨询转化成企业认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14:51 新浪财经

  供稿:佐佑顾问

  挠痒,乃人之本性,似乎无任何奇异之处。但是任何事情只要想深入都是另外一番天地。比如,为什么“痒”一定是要“挠”而不是“拍”或者“掐”?通常“疼痛”是比“痒”更强烈的一种肌体反应,为什么“疼痛”一般都比较好忍耐而“痒”却难以忍受?以至于曾经有种比鞭打更严厉的刑罚,让山羊去添犯人的脚心,使之奇痒难当、生不如死。其实挠
痒这个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也能给做咨询的人不少启示。

  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冬天穿得比较多,背部如果突发奇痒自己却又够不着,就得找别人替自己挠挠。于是乎,总要一阵“上下左右”的指点方能让人找对“患处”,然后还要不断呼喝使之控制轻重。虽着实费劲,但最后往往不是很“爽”。为什么呢?根源在于“挠”的人与“痒”的人是分离的,双方之间的信息沟通质量决定了“挠痒”效果的好坏。咨询顾问给企业做咨询,正如给客户挠痒,客户和咨询顾问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对咨询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客户不能明确地提出咨询需求和问题所在,就如同不能准确指引他人触及自己的痒处,“挠痒”就无从谈起了。纵然能说明需求和问题所在,也不是可以放手让咨询顾问“挠痒”的,还要随时注意控制力道的轻重。力量太大、太激进,会伤及企业肌体;太轻,又如隔靴搔痒,难起作用。

  后来,有聪明的能工巧匠发明了一个工具叫做“痒痒挠”,又叫“不求人”。虽说借助了外力,但也充分发挥了主体的掌控优势,使用者得心应手而“不求人”。做咨询做到一定的境界,咨询顾问就不应该只是一个“挠痒者”的角色,总是满头大汗地在客户指引下去“挠痒”。咨询顾问也能是能工巧匠,根据客户的身材体貌、使用习惯,设计和制作一把合适的“痒痒挠”,再指导其如何自如使用。这便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体现咨询的价值和社会使命。

  几乎所有人的身上都有特别怕痒的地方。当被别人挠到脚心、腋窝等位置时,很多人都会因为觉得太痒而大笑起来。自己挠自己时为什么往往没有什么感觉呢?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是人的小脑在起作用。当人自己胳肢自己时,人的小脑会发出一个信号,告诉人脑的其他部分,不要对这种刺激给予反应。当被别人胳肢自己时,即便人预先知道,小脑却不会发出警告信号,大脑会对外来刺激立刻做出反应,人就会觉得特别痒了。

  同样,企业组织也如同人体组织一样奇妙,受自身很多潜意识的控制,对外来的刺激比较敏感,对自身给予的刺激会比较习惯。有了这样的认识,便不难理解一些现象。很多失败的咨询案例中,咨询顾问虽然做了大量调研访谈,充分了解企业特点,提出的解决方案在推行过程中还是受到企业很强的“排斥”,就是因为咨询顾问太关注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忽视了如何将科学、先进的管理思想转化为企业自己的认识,并用“企业化”的语言加以表述和传播。其实,这个道理和人体组织对植入器官的“排异反应”一样,很难想象本来在管理认识有所欠缺、引入外部咨询机构提供帮助的企业,理解、执行蕴涵着大量专业词汇、相对陌生的解决方案。因而,咨询顾问的职责不仅是要提出符合企业实际而又先进的管理方案,还要非常注意将咨询意见和观点转化成企业的认识和观念;同时,企业也要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体会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并结合企业的实际考虑如何灵活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推进企业的管理变革。只有这样,既可以避免整个组织对生疏事物的“排异性”,又合组织在咨询顾问的帮助下,借助“痒痒挠”为自己“挠痒”。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5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