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21世纪商业评论》2005 > 正文
 

应对跨国零售巨头的三种方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 14:09 21世纪商业评论

  ——麦肯锡观点本地零售商在新兴市场,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应对跨国零售巨头的方式:你可以选择放弃,成为伙伴或者反击,这由你决定。

  《21世纪商业评论》:到目前为止,零售业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重大问题是什么?

  Child: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针对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来说,第一个阶段是各个地区的零售公司在某一个地区的走到一起,第二阶段是全国性的零售业发展,第三阶段是全国性的零售业进行整合,形成几个大的主要的零售商。当一个国内出现几个大的主要的零售商时,会有两个走向,一种是从百货商店开始,做很多行业,另一种是专注某一个领域走向国际化,从欧洲的历史经验来看,主要走的是后一种路线,即他们多数会走国际化路线。中国的市场到底是会像西方经历的那样一步一步走过来,还是会从中跳过某一步直接到第三阶段,这还很难说。

  Waterous:刚才Child所说的是从公司的角度来说,但是如果从业态来看,情况就可能不一样了。美国和欧洲,很多可能是小的商店,在小城镇的,后来发展了就从小城镇走出来,到大城市,由小变到大。

  《21世纪商业评论》:Clild也提到现在商业环境是Cool Reality,宏观经济环境中价格下降,有很多有不利因素,也摆在这些大的零售集团的面前,从公司的战略来说,公司要做哪些战略调整或者革新去应对这些挑战,包括将来的一些趋势?

  Child:我并不认为价格是最主要的因素,零售商需要关注的还有质量、可信度、服务,这个问题可以联系到全球零售业发展的几个历程。即便在早期,价格也不是很主要的,主要看零售商的信誉怎么样、服务怎么样、商品质量怎么样,如果在这些基础要素都满足的情况下,发现有好几个这样的零售商,那么他们可能会去看谁的价格最优惠。

  Penhirin:在几个发展阶段问题上,在中国不是可以一刀切的,在一级城市90%的零售商运作是很现代的,二级城市这个比例可能是60%,三级城市可能30%,在更偏远的地方可能只有10%,这些零售商可以被看作是比较现代的零售商,中国的零售商是分层次的。

  《21世纪商业评论》:因为中国市场比较大,又处于很快的变化中,各种业态都同时存在,各种业态也同时竞争,不像在欧洲国家,基本在一到两种主要业态的情况下竞争,在中国市场对零售商提出的挑战是不是更大得多?

  Child:可能吧。与中国不一样,在欧洲各国基本有很突出的业态,在德国是折扣店为主导,在英国是传统的超市为主导,在法国是以大卖场为主导,其他零售商可以学习复制这些主导业态模式,在中国各个业态都存在,难以找到一个主导。

  另外一个会导致中国零售业高度竞争的因素是,先举一个波兰的例子,人们认为波兰市场有很多机会,于是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同时都开进波兰,并且以相同的业态,造成了波兰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对中国而言,很多零售商醒来,认为亚洲有很多机会,首先想到中国市场,想到上海,如果很多零售商同时来到的话,中国的零售市场将来肯定也会高度竞争,可能会遇到更多困难。

  Waterous:在欧洲可以看得出明晰的市场变化的进程,在中国可能会很难用时代年代来划分。在某一个时间段,可能会有一两个大卖场、或者一两个业态是胜者,或者这几个便利店可能是胜者,但是另外一种是多业务集团,通过不同渠道做零售的零售商,可能将来在中国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Penhirin:还有一个会造成竞争激烈的原因可能是,中国的消费者可能是刚刚接触这么多新的零售业态,愿意自己多花一点时间、多花一点费用去尝试、体验大卖场、便利店的不同,价格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21世纪商业评论》:有观点认为,对中国零售商而言,相对外国企业并没有什么优势,包括成本、管理等等,他们应该怎么样发展,怎么样去做,我想他们也会很乐意听到你们的建议。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很不确定的因素,他们也无法获得本土消费者的忠诚。

  Child:在其他新兴市场,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应对跨国零售巨头的方式。一种是被击败或者放弃,也可能被收购;另一种是和跨国零售企业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共享市场,在韩国、泰国的Tesco情况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情况是,本地零售商吃透了跨国零售巨头的运作方式,在这个理解的基础上他们发展有竞争力的业态,获得自己的角色,比如在韩国的Emart,日本的Jasco,避开了大卖场形势的竞争,发展出了很强的渠道优势,成功的实现了对跨国零售巨头的反击。 在渠道上确立了自己的优势,本地零售商,你可以选择放弃,成为伙伴或者反击,这由你决定。

  《21世纪商业评论》:再细化一点说,Child提到追求价值,来自客户、来自运营、来自资本、来自供应商(from customer,from operation,from capital,from supplier),对中国本土零售商来说可能同时做到四方面会很难,他们的追求价值,有没有什么重点?

  Waterous:从经济的角度说,如果你刚起步,盈利能力很低,那肯定是首先需要解决市场的问题。当你发展起来以后,如果你感到业绩很差,那么你就必须首先紧紧咬住业务的核心运作,问题可能会在商店管理运作方面或者是供应链。

  Child:这是个两难的问题。我们几周前在谈的俄罗斯的零售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的盈利能力不强,但是他们的市场机会很大。他们很紧张,一方面他们知道他们需要提高盈利能力,但是又很担心在他们致力于提高盈利能力的时候,其他人进入他们的市场并扩大份额。说到底是先占领市场呢还是去提高盈利能力呢?

  Penhirin:目前在中国,特别是一些民营零售商,他们有种不太好的做法,只希望成长,就希望开更多的店,认为市场机会还是很多,只想不断的开店,在这方面竞争。所有的精力都投在这个上面,他们的可能对自己的核心能力的估计都不准确,到头来可能连增长都无法实现。本土零售商的一些优势,虽然目前可能还不是优势,但应该成为优势的方面,本土零售商应该比外国零售商更了解消费者、应该更知道消费者需要哪些产品、应该更清楚需要什么样的供应商、开店的选址等等。

  《21世纪商业评论》:那么Ecommerce,amazon.com等对传统的零售商挑战很大,你们对此有什么观点?包括中国的和国际的。

  Penhirin:电子商务方面,在中国的计算机普及率还不如韩国那么发达,目前来看电子商务对零售业的影响相当有限。而与此相对应的有意思的情况是,手机零售的业务形式,因为在目前中国手机的普及率相当高,关注手机零售可能会比电子商务更有意义。电子商务发展还有待时日的原因还有,信用卡在中国使用起来还不普遍,如何支付也是一个问题。还有在整个中国,送货系统、整个物流在不同城市之间还很难畅通的流动。这几个方面都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可能手机零售更有机会。

  《21世纪商业评论》:自有品牌对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影响?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Waterous:在最先推出自有品牌的英国,也可能是目前世界上自有品牌最发达的国家,零售商几乎所有的利润都是靠自有品牌赚来的,英国盈利最成功的零售商自有品牌的食品、日常消费品的销售占整个销售的50%。通过推出自有品牌来获得利润,目前在英国已经成为绝对主流。

  但在法国,自有品牌不是很发达,不鼓励自有品牌,像欧莱雅、达能他们不断的创新,如果这样的节奏很快,不鼓励零售商创建自己的品牌,对中国的制造商而言,鼓励还是不鼓励是由中国市场自己决定。

  Waterous:还有一个产品是否容易被仿冒、质量的问题。在英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意味着很高的商品质量,在发达的市场里,生产商可以说我的产品质量最有保证。问题在于消费者是更相信哪一个的质量保证,是零售商的还是生产商的?我为石油企业服务过一段时间,作为零售商我可以提供优质的服务,所以我可以要求一个更高的价格。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市场,消费者对零售商和生产商哪个更信任。

  《21世纪商业评论》:规模效益、高效管理、IT技术、自有品牌把可降成本空间压缩的很小了,再往后大型零售商相互之间比拼的重点在哪里?

  Penhirin:本地的零售商需要做的与国际零售商不同,应该在几个方面:他们应对本地消费者更了解,与消费者之间有更好的沟通,提供更受欢迎的产品组合,他们应该更清楚哪里是更好的选址,他们的成本应该是最低的,不管有没有政府的支持作用。可以在各个方面做的与国际零售商不同,吸引消费者。在很多地方,一般是企业家会赢,而不是公司去赢。因为如果企业家想去做的话,可以在人力资源和对消费者的理解等方面努力。在研究的角度来看,不是公司而是企业家会去赢得胜利。

  竞争已经开始了,但是最后的赢家未必只是一个,可能是海外零售商和本土零售商都做得很成功,因为大家都意识到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此刻应该着手努力进一步发展零售这个行业。(文/于保平)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