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职场 > 正文
 

一捆柴催生根雕大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 15:21 财富时报

  文/刘兆福

  从草木到盆景,从赤贫到富足,都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

  柴禾有奥妙

  改革开放之初,我仍土里刨食,在贫困线上挣扎。那时,我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1983年3月的一天,我忙完田里农活,到山上拾了一捆柴,背着往家走。正在这时,有两个城里模样的人喊住我:“喂,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你肩上的柴禾?”我听完心里直乐,这些大城市的人,大惊小怪的,这柴禾有什么好看的?只见他们解开柴捆,左挑右选,如获至宝地选出20多株名叫雀梅的带根小灌木,对我说:“给你5元钱,卖给我们吧!”

  闻听此言,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这烂柴都能卖钱。我一边接过钱,一边不解地问:“你们要这东西干啥?”其中一位说道:“我们是上海来的,专门收购雀梅。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上山挖,我们定期来收购。”

  我乐颠颠跑回家,将这天方夜谭般的奇事,告诉妻子。妻子不相信,她说:“别骗我了,哪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可当我从衣袋里掏出那张崭新的5元人民币时,妻子顿时目瞪口呆。

  从此,我开始进山挖“宝”,每天都往家背柴禾,村民见了直纳闷,以为我出了什么毛病。那两个上海人很守信用,隔三岔五就来进货,这样,我的钱袋渐渐地鼓了,腰杆也硬朗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后来,那两个上海人不来了。我院里的雀梅已堆积如山了,那两个上海人却不见踪影。我急得彻夜难眠。再这样无望地等下去,这些辛辛苦苦挖回来的雀梅,恐怕真得当柴烧了。

  盆景价不凡

  大约过了一个月的光景,我看没戏了,瞧着满院的雀梅发呆。忽然,我脑海中掠过一丝疑问:他们要雀梅究竟做什么?我连忙去问了一个养花大户,他说:“很有可能用雀梅做盆景。”

  据朋友介绍,我卖给上海人的那些雀梅,一旦栽种成活,再经过精心造型后,立即身价百倍,一些名贵盆景,甚至可卖到十几万元的天价。我一听,半天没回过神来,没想到,这漫山遍野的雀梅,竟有如此高的含金量。我想,别人能做盆景赚大钱,自己为何不能?

  说干就干。我找出盆盆罐罐,将院子里卖不出去的雀梅栽起来,每天观察其生长情况。渐渐地,那些雀梅悄悄地回春抽芽绽叶了。一片片鹅黄嫩绿,充满生机。当时,我不懂盆景的造型都是人工做成的,就让这些雀梅由着性子自由生长,结果,能选做盆景之材的很少。

  说白了,盆景是门造型艺术。我总结了失败的原因:一是相关知识少,脑子里空空的;二是没有行家指点,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呛水。于是,我到新华书店买回大量制作盆景的书籍,每天挑灯夜读。通过读书,我眼界大开,初步掌握了盆景的制作方法。

  那段时间,由于埋头做盆景,忽略了田里农活,妻子对此颇有微词,她说:“一天到晚不务正业,田地都荒了,盆景能当饭吃啊!”我说:“盆景就是摇钱树,等我把制作技术学成,我就再也不用土里刨食了!”

  我的心思全扑在盆景上,白天琢磨它,夜里梦见它,每天如同“花痴”。放下书本,开始动手实践,真应了那句话:樱桃好吃树难栽,做了十几盆,怎么也不像。

  那段时间,我成为那位养花哥们家的常客。他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死活不肯泄露半点机密。为了从他嘴里抠出制作“窍门”,我可没少花心思。有书本介绍,再加上行家“指点”,我渐渐悟出了制作盆景的门道。

  有一天,我家来了一位耄耋老者,开口便问其中一盆“祖国颂”的盆景多少钱,我知道时机到了,开出价格两万元,那位老者没有讨价还价,就爽快地掏钱买走了那盆我精心莳养一年多的盆景。

  我欣喜若狂,一家人也沉浸在喜悦之中。事实证明,我这一行选对了,那个虚无缥缈的发财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绝境遇贵人

  后来,我走出去,积极开拓市场。我认为,自己制作的盆景别具匠心,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然而,当我带着“作品”来到杭州花鸟市场,与那些巧夺天工的精品盆景相比,我的“作品”不禁黯然失色。我也知道了什么叫艺无止境。于是,我将打造精品盆景作为我今后的主攻方向,并马不停蹄穿梭于杭州、上海、苏州各大花卉盆景市场。从中汲取营养。

  有一次,我从苏州“盆友”的口中得知,安徽贵池的山上有多种古色古香的盆景树桩,便只身赶往那里。不料晚上坐火车时,由于体乏觉酣,衣袋里的2000元钱被人偷走了。车到贵池站,正是夜间,天上下着冷雨,不久便淋湿了我的衣服,那时正是秋末冬初,冻得我直哆嗦,肚子又饿得咕咕直叫,想去住店,怎奈身无分文,只好在候车室冻了一夜。

  我想,不管有多难,既然来了,决不能空手而归,我只有咬紧牙关一步步走去。走了大半天,才到山脚下,当时我已经累得气喘如牛,虚汗淋漓,一摊泥似地坐在地上。

  有个四十开外的中年男人见到我,听了我的遭遇,非常同情:“如果你相信我的话,跟我走,先填饱肚子再说!”吃饱喝足,精神也来了,说话也有了底气,知道他叫李贵才。在他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他又带我上山挖树桩。这山真是座宝山,什么样的树都有,我采了一些三角枫、罗汉松、含笑、杜仲、女贞及香樟。第三天,我想打道回府,然而,没钱有家难回,李贵才就出去借了200元钱,给我当路费。

  历尽磨难,我终于将这批树桩从遥远的安徽带回富阳老家。这次安徽之行可谓千辛万苦,但后来,便苦尽甘来。我将这批树桩制成了精品盆景,投入市场,一销而光,一下子便赚了50万元。

  不久,我便重返贵池,送给李贵才5000元,并手把手教他制作盆景技术。我想,教他生存技巧,会使他受益终身。如今,李贵才已经成为制作盆景的能工巧匠。

  转行做根雕

  有一次,我去安徽黄山附近山上“选材”,在山上与毒蛇狭路相逢。我知道,在这人迹罕至的山上,一旦被它咬伤,后果不堪设想。那条毒蛇,距我大约两米远,不时地吐着信子与我对峙,吓得我手脚冰凉。

  它“忽”地立起来,猛地向我发起进攻,我本能地向后闪身一躲,嘴里高喊:“救命呀!”在这危急关头,不知从哪里跳出一个人,挥舞竹棒向蛇打去,棒带风声,蛇吓得落荒而逃。那人将我扶起,问我来此山做什么,我就把来的目的跟他讲了,没想到,他一把夺过我装树桩的袋子,勃然大怒:“你这是毁坏山林,如果都像你这样上山挖树桩,那整个山不就挖秃了吗?”原来,他是个护林员,我被罚了500元钱。

  通过这件事,我也进行了反恩。这样做的确损人利己,我内心有愧。于是,我转为开辟第二“战场”——根雕,虽然它没有盆景利润大,但一般取材于枯树老根,不对森林构成破坏,极容易弄到原料,只要经过一番处理雕琢,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通过制作盆景和根雕,我摆脱了贫困,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江南盆景根雕大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