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职场 > 正文
 

见习 扶你踏出职场第一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 11:33 中国财经报

  记者 刘海凌/文

  日前,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出《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的通知》。通知包括见习期限一般为六个月,见习期可做工龄计算;见习期间可享受保险和基本生活补助等具体规定

  财会工作是一项很讲究实际操作能力的职业。所以,一定的经验积累对于新人来说是迫切需要的。见习制度的出台和实行对于新人的培养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毕业即失业

  “看来,没有实践经验是更难找到工作了。”毕业生小潘苦恼地对记者说。

  其实,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几乎是所有大学生心中的痛。校园内对理论的学习远远多于实际动手能力,而社会上动辄两年相关工作经验的要求又把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拒之门外;经验的获得来自实习单位,而实习单位的影踪好比海市蜃楼般难觅。于是,一个怪圈出现了:一方面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要求应征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企业又吝啬给大学生提供这样的实践机会。

  把就业难的根源都归结为实践经验的匮乏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必须要承认供大于求的事实。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正是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引发了会计教育的热潮。据相关资料显示,现在每10名在校大学生中,就有1名学财会专业。此外,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偏高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大城市大公司成了就业的首选甚至是唯一的选择。某省财会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例竟高达17比1。”厦门天健华天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陈箭深指出。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经过四年的学习后,想要找个好单位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学生期望值过高则加剧了供需矛盾。

  人多职位少,在用人单位占主导地位的就业市场里,企业的要求自然会相对提高,希望找到复合型人才,而非单一的会计人员。不用培训直接上岗几乎成了企业的口头禅。

  到底谁该对财会学生的培训买单呢?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孙铮认为,在学校期间不可能是职业教育,而应该是通识教育。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主要是素质教育,这也意味着不可能直接变成生产力。企业指望大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的心态过于着急。更何况,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学生怎么能适应得了所有企业的口味呢?所以,大学生上岗前的职业培训是必要的,也是每个企业的必修课。

  “实习和培训是企业的责任”。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刘永泽持同样观点。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致命弱点。用人单位希望大学生一进企业就是“熟手”,这很不切实际,用人单位本来就有义务为新员工提供培训。

  其实,企业和学校应该联合起来。培养人才不仅是教育界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和企业界的责任。大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成为实用型人才。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式教育,就是要实行教育与经济的互动,高校与企业的互动。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有一段实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企业要选人、用人,就不应该一股脑儿地把培养人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应该加强与学校之间的互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这样才能实现一种良性循环。才能让大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系统的锻炼,顺利地从学校走向社会,见习制度的推出无疑加大了这方面的力度。

  会计行业大力培养新人才

  实践的重要性其实已在业内得到认可和重视。今年年初启动的CPA专业方向学生境外实习培训班就是一例。

  首批境外实习的是来自全国19所高校CPA专业的50余名学生,分两批前往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会计公司,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

  这次实习对于平时只接触书本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可以锻炼实务操作能力,了解国际会计公司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对自己今后的工作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很多大企业都有自己培养新人的方案。

  一个好的企业,要用一个长远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人才战略。企业正常的人才结构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形,大学生有自身的优点,专业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很大。这些正是企业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企业应该把培养大学生和接受大学生实习作为企业凡的发动机。只有保证不断有新鲜血液的供应,才能保持发展。

  见习制度使企业和学生实现双赢

  “见习制度将是双赢!”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高级经理姜周红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偏多,相对实际操作能力不足,而见习制度的实施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点。在见习期间,企业对学生的考察也更真实和全面,可以加快招聘的过程,减少招聘的程序,从而节约企业的招聘成本。

  “见习制度可以提高企业招聘的效率”。陈箭深介绍说,他所在的厦门天健华天会计师事务所每年聘用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就是通过毕业实习来考核。但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强调的却是“面上”的东西,比如在校的成绩名次、各类证书等,在遇到“高分低能”的学生时,则无法加以甄别。有了见习制度后,企业则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从而选对人、选好人。

  对于怎样实习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孙铮强调,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保证在学校期间学到的知识是一流的;再有就是在实习期间保证学生能到一线去,真正接触实务。越早进入市场,越是扶持学生。办学不能市场化,但可以利用市场资源,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素质。

  如何使用好见习制度是关键。一位财经院校的人士称:见习制度是一件好事,但要重视质量,做好见习的各个环节工作。“在我的心目中,最完美的见习活动应该是由老师全程指导,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每一组学生都有一个专门的老师带队,对学生实施跟踪指导,定期反馈情况。”这样的见习活动可以提升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种种问题的能力,给学生一个真正有价值的见习机会。

  刘永泽表示,实习对就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使大学生进入工作状态快,缩小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但如果认为直接就能增加就业率是不大可能的。专家也提醒说,见习制度不可能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更主要的还是要大学生自己,摆正心态,提升自身的能力才是根本。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