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世海
每年三四月份是大学生就业的冲刺阶段,今年,在庞大的大学生就业大军中有一个群体——大专生显得格外尴尬。他们被戏称为不上不下的“半瓶子墨水”。
3 月 25 日 ,中国人事部发布《 2005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 2006 年需求情况调
查分析》指出,专科生的需求比 2005 年吸纳的专科生数有大幅下降,降幅达 39 %。
而在此之前的 1 月 24 日 ,《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 2006 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指出:“ 985 工程”和“ 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此禁令一出,对国内上百万名专科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更沉重的打击。
“每次看到‘本科以上学历'这几个字,我就来气。就是这几个字把我们的工作机会堵得死死的。” 3 月 26 日 ,斜躺在床上的李海兵话语中激愤多于无奈,宿舍里就他一个人。他是北京一所大学企业工商业管理专业的一名专科生,今年毕业。
他告诉记者,其他室友都去雍和宫人才市场碰运气去了。他不想去,因为去过一次,觉得没什么好单位。本来想在宿舍里看会儿书,但又看不下去。
“其实,我们一进校门,毕业后找工作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前两个学期想‘车到山前必有路',但最后这个学期,我发现根本找不到路。”他双手一摊,朝记者做了个孩子气的鬼脸。
每年三四月份是大学生就业的冲刺阶段,而这时像李海兵一样为找工作而苦恼着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就在记者去李海兵宿舍的前一天, 3 月 25 日 ,中国人事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 2005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 2006 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其中特别指出,专科生的需求比 2005 年吸纳的专科生数有大幅下降,降幅达 39 %,预计专科生就业走势将呈下滑趋势。
一位找工作屡屡受挫的专科生在网上写到:大专生啊,上帝已经死了,你们的出路在何方?
拿起砖敲门 砖却碎了
李海兵来自山东农村,家境贫寒, 3 年下来,家里已经背上了近 2 万元的债务。懂事的他在学习上一直很努力,生活上一直很节俭。
“我想尽快找份工作,好减轻家里的负担,这两年种地本来就不赚钱。我上学欠下的钱得我自己努力还。但太难了!”他清朗的眼睛中有一丝焦躁。
“都说现在的企业注重能力,而不注重学历了。但现在本科生满地都是,你也难怪人家用人单位选择高学历的!身边的人都告诉我,学历只是块敲门砖,进了门就没什么用了。可是我们专科这块砖人家看不上啊,用这块砖敲门,门没开,砖却碎了。”
近几年,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了每年春季的焦点话题,然而专科生就业更难。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数据显示: 2001 年有 50 %的专科生没有找到婆家; 2002 年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共有 34.8 万人, 2003 年,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仅有 30 %“暂时成功就业”。
“人家本科生都‘零工资'就业了,我们还能怎么办?”李海兵说话时一脸的无奈:“最令人气愤的是,很多单位还要求有工作经验,我们刚毕业哪来的工作经验?工作经验,工作经验,不工作哪来的经验!”
在李海兵的眼中,庞大的本科生群体对他们是最大的威胁。因为自从 2003 年首届扩招生毕业以来,本科生就开始泛滥,专科生就业前景也每况愈下,一年比一年低。
不过现在看来,几年累积下来的就业难题加剧了人才市场的竞争,现在 连 博士、硕士,甚至“海归”的身价都开始大幅缩水。 2005 年 8 月,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月薪 2500 元招聘软件工程师,来了三个人,不仅是硕士,而且是“海归”。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也不禁感慨万千:“在国外学习两年,吃苦不说,学费、生活费少说也要 20 万,总不会是为了回国打工挣这点钱吧?”
对于李海兵们来说,一个更坏的消息是:教育部叫停“专升本”。 2006 年 1 月 24 日 ,《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 2006 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指出:“ 985 工程”和“ 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此禁令一出,对国内上百万名专科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更沉重的打击。
李海兵说,他知道这个消息时非常震惊。
“本来门就关上了,现在又关上窗。这怎么说呢?好像命运偏偏爱捉弄专科生似的。”他叹了口气,笑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啊!”
专科教育的“偏离”
本科能敲开门,而专科就敲不开,在我国本科与专科到底有多大区别呢?
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谭浩强指出:“本科的教学往往偏重理论教育,学生实践能力普遍偏弱,与生产实践有相当的距离;而我国的专科教育又是本科的浓缩,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学生学到的东西,既比本科少,又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很多大学里同专业专科生和本科生前两年半开设的课程和教材完全一样,平时也都是在一起上专业课和公共课,甚至考卷也相同,惟一不同的是本科生毕业前半年增加 3 到 4 门课程,时间上比专科生多学 5 个月。所谓的知识广度也许就在就在这里吧,但知识深度值得怀疑,稍有学习常识的人都知道, 5 个月学三四门课程并不是件容易事。可见,专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相差其实并不大,但就是这短短的 5 个月,造成了本科生和专科生在找工作时所受待遇的天壤之别!
“我们的老师讲课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串讲,也就是将课程中的重点(也是考试重点)挑出来讲讲,然后大家自己回去看,到时参加考试就行。”李海兵告诉记者,“读本科的学生接受的也是同样的课程,但仅仅因为他们比我们多读一年。他们找工作就相对容易,而我们却连门也进不了!”
现在有些教育部门有一些说法,如先就业后择业,专科文凭不行可以继续深造等。
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告诉记者,这种勉强就业多数的后果是:令专科生不停地找工作换工作。“这对个人发展未必有利,同时对用人单位来说也是个相当令人头疼的问题。作为用人单位,我们不希望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并已经熟悉工作业务的员工再次流失,因为这样成本非常高,而且还得不间断地培训新人。相对来说,我们更愿意要本科生,不仅素质较高,且稳定性要好得多。”
这位人力资源经理说,实际上我国的专科生不专才是大多数企业避而不用的根本原因。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完全脱节,直接导致专科生日后的就业困难。解决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才是解决大专生毕业即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
与国内大专生求学出路相对变窄的现状形成对比,海外高等院校面向大专生的教育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不仅如此,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大、中专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的失业率,博士为 3.3% ,硕士 2.8% ,而普通从业人员仅为 1.1% 。在韩国,大专毕业生就业率只有 32% ,在台湾, 2 万多名在外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高学历人员在岛内难觅称心的工作,相反,具有实践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平均每个人却有 2.84 个工作机会。
法国“求职和晋职研究中心”的专家说,在保险、银行服务、餐饮管理和零售等行业,大专生的需求量远远高于本科生。如里昂信贷银行每年需雇用 1300 人,其中 75 %的职位是大专生。而法国最大的旅游饭店集团“亚高集团”的人事经理说,他们今年要招聘 1000 人,其中四分之三是大专生,明年情况也大致如此。大专毕业生求职大军越来越壮大,在求职市场上也越来越受欢迎。
限制“专升本”纷争
教育部“叫停专升本”政策一出台,对正在下滑的专科生就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于更多的在读专科生来说,这场教育政策的“突变”大大出乎于他们的预料之外。有不少学生在选择就读专科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争取进一步专升本教育的机会,现在这一“禁令”的出台无疑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王明亮是去年考上一所专科学院的,对“禁令”的出台,他不无委屈:“我在高考时分数线已经达到了本科,但是为了能考到好的大学,才报了“ 211 ”大专,就是为了专升本,但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未知数,我希望国家在教育政策的变更之前,应该在宣布和执行之间留出缓冲期。即使准备停止部分高校的普通专升本教育,也应该针对 2006 年入读专科的学生,而不是已经在校的专科生。”
一些学生家长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新政策的出台无疑剥夺了部分专科生继续受教育的权利。从近年来全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看,专科生的平均就业率要低于本科生近 20 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专科毕业生希望通过专升本教育来提高学历,增长知识,以求获得理想的职位。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停办专升本无疑会强化一考定终生的教育色彩,这将不利于人才的后续培养。
不过,“专升本”这一途径也有其弊病。一些教育界的专家指出,这种不规范的专升本制度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不少问题,一是盲目扩招,二是学费高昂。一些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利用上述做法,招收了大量的学生。这样毕业的学生,虽然具有本科文凭,有的还有学位,但因为基础差,又没有经过正规的本科教育,毕业生的质量很难保证。大量这样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与正规学校本科生进行竞争,实际上扰乱了正常的竞争秩序。
因为一些专升本是给那些高考成绩没有达到本科线的考生一个曲线上本科的途径,所以很多学校都收取很高的学费。有些学校的学费是普通大学本科学费的数倍。这种高额学费,更加激发了相关学校大量招收高考未上本科线的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专家认为,在这种情况面前,教育部要求压缩一些学校的专升本录取率,叫停一些学校的专升本招生,并规范各校不得借专升本的名义进行高收费、乱收费,对于维护高等教育的秩序,保证本科教育的质量,堵塞一些学校以专升本作为捞钱的机会,都有相当的意义。
当然,上升的路并没有完全堵死。
“教育部政策的出台只起到限制规范作用,并非彻底斩断‘专升本'。”作为北京市惟一可以授予本科学历的民办高校,北京城市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宝瑜教授说,“专升本”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其一,成人高考专升本,即专科毕业后,通过全国成人高考中的专升本考试进入成人院校学习;其二,自学考试专升本,即高教自考中有独立本科段考试,每个专业有 10 多门课程,全部通过可获得国家承认本科学历;其三,普通高校专升本,即招生对象为省内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包括电大普专班)的优秀应届专科毕业生。而本次政策调整,实际上只对第三种情况中涉及的专科生产生影响。
无奈的现实解决路径
在城市,大专生被挡在了就业大门之外。奔波在城市的各种各类人才招聘会上的大专生辗转于一个个企业的招聘台前,既无奈,又无助。
“现在大学教育早已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了,而成了‘大众教育',与其拥挤在大城市,还不如到西部,到农村、到山区去,那里一直以来都人才匮乏。”一位来自宁夏的大专生说,他不担心没工作,他毕业后就回宁夏。“当然,在城市个人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会好得多,但都挤在这儿,哪里有大专生生存的空间啊!”
来自招聘企业的一种更为务实的共识是:专科要专下去,专科不专是目前专科教育的最大弊病。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王学滨说:“大专生虽然在学历上和本科生有差距,但是在就业市场上,只要自己定位准确,所学专业又贴近市场需求,再掌握几项技能,我认为就业的岗位还是充足的。”
不过,面对如此窘境,有很多大专生倒是很看得开。一位大专生在网上发帖把郑板桥对自己儿子说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相关链接-
对停办“专升本”网友观点碰撞
停办“专升本”是什么政策
网友:这是什么政策啊!本来专升本就很难考,这么一改 . 还让专科生活不了?
网友:我是湖北省的某独立学院的大专生( 07 年毕业),高考失误了,原想专升本拿到本科毕业证的,谁知怎么会这样啊!今后就不能专升本了吗?!
网友:我是去年刚考上的专升本学生,对于一个专科生,没有了再往更高一层深造的机会,是很难受的,尤其有的学生高考的分数线达到了本科,但是为了能升到好的大学,报了 211 大专,就是为了专升本,我想问问教育部,你们做出的这个决定的原因是什么?
网友:在这么注重学历的今天,教育部的这项决定真是为难不少人,它就站在他们的立场没想过我们的感受,要知道要是没有文凭我们很难活。
停办“专升本”是好事
网友:终于看到教育部治理混乱的普通专升本的措施了,专升本的学生是怎么能够和通过高考的本科生相比呢,专升本考试让一个初中生一个星期就能考上,考前交钱上辅导班给你题目,而且专升本 750 分的 100 多分就能考进!这不是胡闹吗?
网友:早该进行高等教育整顿了!质量下降难得视而不见!
网友:实行专升本是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好制度,对鼓励广大大专生自强不息大有好处。实在不应该取消。还可以扩大到民办学院和普通大学,学生升重点、升名校,在各类学校树立学习奋发的风气 !
网友:当然同意停办,本科生都不算大学生了,大专生还要升,本来就是次品,还非要挤到本科生队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