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环球企业家》2005 > 正文
 

2004之罪与罚国际黑榜:查尔斯·普林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 14:19 《环球企业家》杂志

  查尔斯·普林斯:赚钱的赔本买卖

  对于刚刚摆脱丑闻年代的国际商界而言,普林斯的困境再度表明:在长期战略上,公平与正直的价值观理应和经济利益处于同等位置

  王耘|文

  guilty list

  ★在日本进行严重违规操作

  ★造成欧洲债券市场急剧下挫

  ★过于看中利益造成管理漏洞

  2003年7月,正在度假的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 )前任COO查尔斯·普林斯(Charles O. Prince)被集团董事长兼CEO桑迪·威尔紧急招至家中,透露移交权仗之意。迟疑片刻,普林接受了,他事后回忆说:“当时从威尔口中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大概只思考了十几秒钟。”

  然而,正是这十几秒钟,换来了普林斯2004年整整一年的麻烦。这位律师出身的CEO履新之后,花旗看起来似乎已经摆脱了安然、世通等丑闻的阴影,重新“步入正轨”,董事会一度对普林斯接下来的工作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把花旗在全球的业务做到“四处开花”。

  上任后最初的几个月,业内声誉尚佳的普林斯确实不负众望,花旗在全球各大洲的动作都比其他金融集团快一步,他简洁的管理作风也得到不少同僚的赞许,但始料未及的是,就在他雄心勃勃把花旗推向更高峰的时候,一系列丑闻接踵而来。

  2004年6月,集团内部通告称,花旗亚洲出现问题,华人投行圈名气颇大的集团亚太区副主席任克英及环球金融亚洲投资银行部的董事颜庆华被宣布停职。花旗对外的解释是,两人向公司及监管机构提供了虚假信息,但更多人相信,花旗此举与其承销的中国人寿在美国IPO后被美国监管当局查处有关。

  虽然背后的真正原因更为复杂,但此时的普林斯已无暇深究,被媒体广泛披露后,普林斯不得不抽出时间来对外界表态,此事对花旗在华业务未造成重大影响,其来由是“及时发现问题,而非迫于监管的压力”。

  话音没落,8月中旬,花旗伦敦部门的员工从彭博终端机上看到了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标题——“英国监管机构调查花旗集团债券交易”。其实,英国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局对花旗迁怒良久,但却选择了新CEO上任一年之际展开正式调查,可谓无巧不成书。

  起因是在8月初,花旗出人意料地卖出大约133亿美元的欧洲政府债券,价格下跌后,在约半个小时的时间内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回约为原数额1/3的债券。交易本身并不复杂,异乎寻常之处在于速度,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花旗集团驻伦敦的政府债券交易员利用“MTS”电子交易平台的特殊规则赚了2400万美元,造成欧洲债券市场急剧下挫,花旗的老对手们荷兰银行、德意志银行、巴克莱资本、摩根大通等蒙受的损失从100万到200万欧元不等。

  遭遇调查后,普林斯终于意识到监管给花旗带来的压力。9月中旬,他先吩咐花旗集团全球资本市场负责人在给内部员工的电子邮件中说明:“此事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的道德水准,对此深表歉意。”随后,普林斯正式对外界阐明这一态度——尽管花旗此举并不违法。

  普林斯上任后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让集团远离丑闻,但在欧洲遭遇滑铁卢后仅仅3天,在日本开展业务超过100年的花旗又接到日本金融厅的责令,要求其关闭在日私人银行,因为这四家分行有大量的违法行为和严重的违规操作行为,而管理人员未能很好地采取防范洗黑钱的安全措施,同时还在一些金融产品的风险问题上误导消费者,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违规行为。

  这对希望在日本市场大展拳脚的普林斯不啻于一个沉重打击,普林斯先后解雇了在纽约及日本的高管,并亲自飞往日本,向金融厅的官员用日本的鞠躬礼仪致歉。

  对一度有“麻烦解决者”称号的普林斯来说,只能采用花旗一贯的“花钱消灾”的做法,据相关数据统计,在这些丑闻过后,2004年花旗为其违规行为支付了总共高达80亿美元的赔偿,虽然在2004年集团的利润总额将不会少于170亿美元,从而成为仅次于2003年178亿美元的第二好年度。但是股票仅仅上涨了3%,远远落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一些对手,如美国银行则上涨了22%,摩根大通则上涨了14%——摩根的CEO迪蒙可是诸多商业排行榜2004年度的偏爱。

  这不是普林斯愿意看到的局面,作为习惯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的领导者,普林斯现在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用在填补管理的漏洞上,他先成立一个独立的全球合规部门,该部门向花旗高级风险官直接报告。此举旨在让公司的合规官员对这个独立部门负责,而不是对他们监督的业务负责,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性。

  同时普林斯又规定,在2005年花旗将开展包括培训、沟通、业绩评估在内的一系列活动来平衡过于强调经济业绩所带来的弊端,其中重点是全球的3万名经理,都要接受道德方面的重新培训。

  这些举措对此前花旗开设免费道德热线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这些热线是方便员工向公司反映所遇到的道德问题,但实际上不仅许多员工不知道热线的存在,而且即使知道,也并不认为热线就能解决问题。现在,普林斯开始要求部下们向员工大力宣传该热线。他还给集团30万员工发邮件,表示如果他们在工作中遇到了道德方面的麻烦,可以私下直接给他打电话,甚至可以打到他家里。“这次是动真格的,也是确保花旗健康的必要之举”,他在邮件里说。

  不过,在观察人士看来,这些措施或许暂时能起到作用,要真正改变被动局面,还得从公司观念入手。由于普林斯和他的前任一样,都喜欢所罗门兄弟投资银行惯有的恃强凌弱的作风,因此公司内部在任何时候都会把利益看得更重要,相反,一些公平和正直的价值观被放在次要位置。在丑闻缠身的2004年过后,普林斯需要把他意识到的这些问题作为公司的根本症结来看待,而不应过分迷信自己的旧有信条:制度的变更能改善一切问题。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