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9岁浦滨:屡战屡败的路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 15:06 《全球商业经典》
创业真人秀大赛的“人气王” 29岁浦滨 屡战屡败的路上 作者:张晶 窗外是上海38℃的闷热黄梅天。不开空调,浦滨穿着花衬衫,坐在6平方米见方的办公室里沉思。 浦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高才生,2006年,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出彩的一年,他赢得了第一届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创业真人秀大赛的“人气王”大奖。但同样也是这一年,却是他面对被人责难、让人质疑最多的一年。 那一年,浦滨凭借一个在极短时期内集聚大量人气的带着Web2.0特性的网站:测试人(www.testren.com/)——一种通过友人博客上点开链接,回答完朋友的问题之后,去为朋友设置问题,考验他们是否真正足够了解自己的快速传播营运模式。 赢得了评委好奇和喜欢,但与此同时,也有人不断地质疑:“你到底怎么盈利呢,虽然流量大,但使用一次之后,为什么还要再去用?”赛富风险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曾经成功投资了盛大网络公司的阎焱就直接评价说,“他甚至都没能像80年代的创业者那样,成功地做成一个企业,从而跃上商业舞台。” 每过一轮,外表亮眼的浦滨都会受到评委的质疑,这种挫折越来越深,这是他第一次有了那么强烈的挫折感。也许很多人面对一次责难还能撑住,但是面对持续不断的质疑,也许再坚强的人都要垮掉。但是,浦滨不是这样的人。 非典型70年代创业者的浦滨,坚决反对任何他将失败的预测,无论它是来自何种权威。谁一开始创业时,就会被人看好呢,张瑞敏、陈天桥、马云……谁一开始就会被看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过,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一番直言不讳地话,也让浦滨感到些许的欣慰:“淘汰你的原因,是因为我们需要找到一名现在就能管理公司的人,你很年轻,我也很喜欢你,再过几年你会是一名不错的企业家。” 从挫折中找到问题 “对啊,怎么粘住网民呢?”浦滨这么说。1970年代人的韧性,展现在这个看上去像是80后的创业者身上。后来,“外卖店网”这四个字成为他的创业关键词。 “赢在中国”比赛结束后,听取风险投资商的意见,他很快就放弃了“测试人”作为一个切实可行项目运作的想法。 去年,朋友中午订餐的麻烦,引发了浦滨创立外卖店网的想法。他和风险投资商详细探讨了这个项目的可行性,一步步将这个项目变得更加可行。从“测试人”转型到“外卖店网”。浦滨说:“我常常一个人坐在那什么也不干,大热天也捂着被子,就想事情。” 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浦滨面前:如何保存自己的控制权。又获得去年取得“赢在中国”“人气王”大奖,赢得的IDG风险投资的300万元启动资金(但是也许是由于创业模式尚未巩固的原因,浦滨至今还未拿到这笔资金)。 “外卖店网”的营运模式是,用户订餐,在外卖店网上可以看到自己所在区域所有外卖店的价格、评价和外卖内容,在点击按钮的同时,外送需求会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外卖店特定的手机上。而用户不仅仅是订餐更加方便而已,他将该网站推荐给他的朋友,经由他推荐的用户订餐都会返回给这个用户以分成。这样他推荐的用户越多,能够得到的分成越多。这有足够的人性原始推动力,让用户去推广网站的知名度。 在每个城市,以及每个区域,浦滨又参加了加盟商的模式,每个加盟商都承担一个区域的推广责任,他们的职责是将该区域尽可能多的店面放在网上,然后收取提成和竞价排名的费用,外卖店网协助来推广流量。 这像是一个大众点评网和百度搜索综合体,通过分成广告盈利,也让消费者主动参与,这样消费者在将来就会成为浦滨免费的 “打工者”,而商家广告竞价则会成为他的盈利来源。 为了把这个模式落到实处,也为摆脱去年“测试人”网站没有盈利模式的困境,浦滨现在懂得,不仅仅是要在商业模式上更加切合实际,更要将现实理性的实践创业延伸至整个流程。坚持、执著和不放弃,让他一步一步地向着成功在前进。 今年,他和他的五六个创业团队一起,每天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调研潜在的客户,研究怎样让流程最简化的情况下,赢得客户的参与;与此同时他们到写字楼去听取订餐者的需求,比较卫生、距离、外卖店口碑。这是网站互动界面的雏形——一个外卖店的网络搜索平台。 浪漫主义的创业者 “和上一辈相比,我经历的挫折太少。”面对挫折这两个字,他是喜欢挫折,而不是像一般人一样天生的厌恶风险。像是堂·吉诃德斗风车,浦滨身上也有这样的浪漫性格,他的创业激情和上一代创业者相比,甚至还未有一个切实的商业模式的创业项目,他就通过网络,自己的主页,推广给每一个他能够接触到的人。他最大化利用了互联网的传播价值。他深知真诚表达自己的技巧和价值。他的主页上,迄今为止的经历、他创作的诗篇、做过的网站被一条条清晰地列出。 他拒绝了父亲的学生,某知名IT公司高管作为其合作伙伴,理由很简单,他们无法控制和完全信任彼此,却找来了从前精于技术的旧同学作为创业伙伴,这也是听取马云“不用花心思打造明星团队,团队即是可以和自己脚踏实地将事情推进者”的建议。 1978年出生的浦滨,公司里面所用的员工又都是比他更年轻80后人,而对他们的管理方式,浦滨又采用非常机械的办法,他用自己开发的工作监控软件,让每一名员工把每天工作安排记录下来,他不定期地抽样、对每一名员工做评价。 浦滨运用他在澳大利亚认真学习的唯一一门课程: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iques)。当然,浦滨投注最大激情和精力还是在研究互动体验方面——外卖店网的点击率上,他利用人机交互原理,推出闪动评价按钮,随着一闪一闪的按钮,消费者可以更加快速地进行点评,点评产生的内容,又可以成为下一名顾客选择餐厅的资料。 每天都花相当时间一个人观察,在做出小小的网页设计改变之后,流量和点击率呈现怎样的变化:“这是我喜欢的东西,再仔细苛刻都不为过。” 对于员工的内部管理,他希望用那些更有理想性的年轻员工。 这并不意味着他只是用情绪和激情去激励员工,他对于公司的管理架构和流程的划分非常注意控制力,每个员工的任务和进程细化到每天被详细地反映在“第七空间办公交互系统”——这是一套让员工自动填取当天、当周工作计划的资料,CEO则可以随时监控他的员工在干什么。 比起父辈,他强烈地证明自己独特和与众不同的特质已经觉醒,浦滨对自己的定位是“我就是特别”。他的个性的确彰显得非常彻底。他是游离在70年代生人边缘的一个异类。他更像是如今的新新人类,不厌其烦地向世人展示自己。“如果我被人控制,我将无声无息。”浦滨这样解释他的创业命运。 浦滨第一次出现在“赢在中国”的舞台上,吴鹰说“小伙子你很可爱”,王利芬的评价是“他是一个可爱的小伙子,可是历练不足,尚须摔打几年。决策更需理性。” “可爱”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奇怪的评价,它一方面代表着讨人喜欢的能力,这在创业过程中,和各方利益团体打交道过程中无疑是一种优势,但同时也意味着举止不够理性成熟,难以获得他人信任,这一点浦滨自己都可能很清楚。 成败不可一概而论。浦滨的能力在于,他能找到煽动人心、吸引眼球的创意,并且充分利用媒体传播,并在互动性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打造自己的人生钥匙 在浦滨的记忆中,在复旦大学任国际关系学院博导的父亲是自己儿时规则的制定者,这些是非分明、过于强调中庸之道、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深深影响的规则压抑了自己的个性,给了自己反抗的最原始驱动力。和这个年代的大多数父母一样,学识渊博的浦父认为正经八百的成才路径是从获得好学识,到进入大公司,至成为品位、格调与社会地位兼具的中产阶层。 地位和家境,是人生来就有的东西,不是自己创造的成绩。在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后,浦滨就意识到他是那种被人按部就班的人。看上去,个性过于闲散的浦滨,一直被看作是阻碍正经成才之路的危险。面对父亲的安排,他开始反抗,没有人可以控制、安排他自己。 他需要向所有人证明,他有能力将与众不同的个性,变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可的成功。他用半年时间,写出了《C游戏编程从入门到精通》,在2002年出版,并且这本书的诞生让浦滨彻底向父亲证明其行动力。浦滨为自己人生的定位和决策不再被父亲看作是走向偏离正经成才之路的歧途。 浦滨身上具备了成功创业者起步素质之一:只要有一丝机会,便果断放弃自己讨厌的东西,将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注到自己喜欢的事物上,视打击于无物,不计较得失。 就像他选择参加“赢在中国”的比赛一样,当时拿一个“儿戏”的项目去参加“赢在中国”。他由衷地相信并且试图说服他的支持者,他相信自己总能从任何一种游戏中迅速寻找到规则,并且获得胜利。 决定继续创业,为获得人脉的浦滨,当时对父亲说,“我要参加‘赢在中国’,一定能进12强。”他最终如愿以偿,不过靠的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赢得启动资金所必需的严谨而现实的盈利模式的创业项目。 他甚至从参加“赢在中国”开始,才真正深刻理解,什么是盈利模式,什么是商业、什么是市场,以及创业团队的必需和力量。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很快就摸清楚这个比赛获胜需要的精髓——最大限度地用真诚打动观众,正确展现自己并且赢得人气。 当然,直到如今,浦滨和他的创业梦,还只是刚刚起步,外卖店的数量还不够多,商家认为送外卖必须要金额下限,这一切都是浦滨如何才能获取风险投资商信任的关键,刚刚起步一年,已经拥有创业知名度的他,创业这条路还是刚刚开始。 创业感言:江流天地新,乱世呈千音 今生无回望,悠悠壮士心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