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疫情冲击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亟需针对“四大特征”破解“三大问题”

【专家观点】疫情冲击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亟需针对“四大特征”破解“三大问题”
2022年06月16日 11:47 国家发改委网站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迁延反复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对我国“稳就业”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呈现预期与签约薪酬同比显著下降、体制内就业偏好显著增强、“灵活就业”与“慢就业”大幅上升、就业市场“挤压效应”不断强化等四大特征。四大特征背后反映出三大问题,是长期结构性矛盾叠加短期疫情冲击的双重结果。因此解决问题需剖析病因、对症下药,坚持短期就业促进政策和中长期结构性改革并重,协同发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

一、疫情冲击下大学生就业呈现四大特征

(一)就业预期明显下降

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应届生就业预期下降。2022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1076万名,同比增加约167万人,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创历史新高。叠加经济结构转型、国际政治风险上升、疫情迁延反复等多重内外部冲击,应届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55% 的毕业生降低了就业期望,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6295元,同比下降约6%。其中,4000元以下期望月薪占比12.8%,同比增加3.9%6000元以上期望月薪占比44.6%,同比下降6.2%。在已签约的应届毕业生中,平均签约月薪6507元,同比下降12%。其中,签约月薪达到10000元以上的占比为10.7%,同比下降8.5%3000元以下月薪的毕业生占比6%,同比增加1.5%

(二)体制内就业偏好显著增强

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导致更多毕业生以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体制内单位作为首要就业选择。2021年国考过审人数212.3万人,同比增长51.3%,平均岗位竞争比上升至68:1,部分热门岗位甚至达到2000012017-2021年,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从310万人上升至1100万人,增长254.8%,许多毕业生选择落榜后待业备考。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应届生国企就业偏好位居榜首,占比 44.4%,较2020年上升8.4%。选择民企就业意愿占比为17.4%,比2020年下降了7.7%

(三)“灵活就业”与“慢就业”大幅上升

受雇就业比例明显下降,灵活就业、慢就业明显增多。北京大学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2021年毕业生单位就业比例为32.1%,比2019年降低了5.3个百分点。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2 届高校毕业生中50.4% 选择单位就业,比2021届下降 6%。“灵活就业”和“慢就业”的比例分别上升了10.9%9.7%。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均已超过16%

(四)就业市场“挤压效应”进一步强化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感受到求职竞争非常激烈”的应届生比例达到 61%,比去年同期上升 6%。“学位竞赛”和”名校挤压”的现象更严重,双一流院校本科毕业生选择进一步深造以巩固竞争优势谋得“金饭碗”,而普通本科生只能通过“挤压”大专生来“抢饭碗”。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32.5%)远超地方本科院校(13.2%)。专科生选择自由职业、慢就业、创业等灵活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6.8%18.9%,显著高于其他类型院校(15%左右)。这不仅会导致普通本科生、大专生的就业困难,还会导致高层次人才的“大材小用”。由图1所示,劳动力学历超过工作所需的比例在2014-2018年有明显上升趋势,2018年已达到26.42%

                                                图1:我国分年度劳动力教育错配情况

二、四大特征背后的三大问题根源

(一)就业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多发和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演变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凸显。受到停工停产、停商停市及居民消费意愿下降、订单不足等影响,市场主体困难显著加大,用工需求明显萎缩。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4月,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由上月的6.0%上升至6.7%16-24岁人口失业率由上月的16.0%上升至18.2%,“稳就业”面临突出挑战。据拉勾招聘《2022疫情期间上海人才趋势报告》显示,20223-4月上海职位量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5%-56%。就业市场岗位的需求缩减叠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供给创历史新高,致使毕业生群体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

(二)新冠疫情显著降低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

疫情防控影响劳动力市场供需主体匹配效率,拉长就业时间。截至4月中,全国超过20个城市或地区正在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封控管理期间,校园宣传和现场招聘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虽然部分高校能够通过“云招聘”的形式进行供需对接,但由于疫情影响毕业生区域流动,一方面毕业生实习活动受到影响,造成岗位认知不足、就业匹配度下降;另一方面云招聘的面试效率低于现场面试,企业更难选择合适的岗位人选。

(三)劳动力专业错配问题突出

劳动力市场供求“冷热不均”,毕业生“求职难”与制造业“招工难”并存,说明劳动力专业供给结构与劳动力行业需求结构错配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大数据、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显著带动理工类人才需求。同时,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对低端金融人才需求放缓的背景下,部分普本高校仍扩招、增设过多经管类专业。这使得我国毕业生就业难、部分行业的招工难问题进一步加剧,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

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一是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首先,要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的系统全面考量和长远科学预测,紧跟经济发展潮流,贴近产业发展实际需要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完善落后专业分流淘汰机制。其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增加见习机会等,提升其求职能力、职场适应力、成长力和胜任力。

二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宗旨,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向企业输送合格技工;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提升在职职工技能水平;完善服务企业技能等级评价,健全和完善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既要培养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和技能领军人才,也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三是全力稳定开拓就业岗位。大力拓宽市场性岗位,鼓励企业更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奖励补贴;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与高校的对接,充分发动校友(任职)企业力量。用足用好政策性岗位,积极推进实施基层就业项目,支持大学生参军入伍,稳定扩大国有企业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充实社会性管理服务岗位,增强未成年人保护、社区养老服务、残疾人福利、城乡社区治理、城乡环境整治等工作力量。

四是加强就业市场服务。一方面,加强就业供需匹配与引导调剂,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结合的人才市场、招聘市场、零工市场渠道建设,引导毕业生流向景气度高、需求度高的行业。另一方面,提升“云招聘”规模与质量,加强高校、人社、企业的数据对接,搭建供需精准的就业平台,实现就业需求线上报、就业岗位线上找、就业政策线上办,提供毕业生直播带岗推荐、求职岗位精准推送、远程网络面试、云上实习等系列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招工企业和求职人员的需求。

作者:关乐宁牛碧珵,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2 盛帮股份 301233 --
  • 06-21 福元医药 601089 --
  • 06-21 联合精密 001268 --
  • 06-20 普瑞眼科 301239 --
  • 06-16 信邦智能 301112 27.5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