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银行理财子公司】光大理财董事长张旭阳:真正以专业态度做好管理

2020-05-15 11:02:32 作者:杨希 收藏本文
A- A+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银行理财子公司刚刚“蹒跚起步”,就迎上了异常复杂的外部环境。

  低利率的大环境、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科技手段的更新迭代,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新生代”专业资管机构,该如何探索资管行业的未来?近日,中国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旭阳接受了新浪财经的专访。

  作为国内大资管领军人物,张旭阳认为,低利率环境下,资管机构将更多地介入权益资产配置和另类资产配置,这将进一步考验资管机构的专业实力。在数据成为新资本形态的当下,资管机构需要判研数据背后的内在逻辑,并进一步探讨科技与产业融合的新命题。而银行理财机构未来将是资管机构中的全能选手、长跑健将。

  张旭阳指出,资管新规之下,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该定位于全能资管机构,并在真正做好投资者保护的基础之上探索拓展外部渠道。

  “银行理财是卖者有责、买者自负,但是买者自负的前提是卖者有责。这个‘有责’是真正以专业的态度做好管理。也包括在产品设计中,真正去照顾到投资者的金融认知能力,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投资者是可以接受某些类型的产品和所谓的风险波动的。”张旭阳强调。

  如何看待疫情后的经济复苏?

  在张旭阳看来,疫情冲击面如此之广、如此之深,早已超出了一般黑天鹅的范畴,无疑可被视为黑犀牛事件。疫情影响之下,不仅是金融市场,人们正常的经济活动也遭到“冰封”。

  “过去至少三个月,中国国内的消费、生产以及出行,相对处于一个冻结状态。目前疫情在中国得到了控制,但在全球还在不断地发展。大家也在担心像印度、南美或非洲,会不会有新的第三波疫情冲击。”张旭阳表示。

  张旭阳指出,相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加深远。2008年金融海啸,在央行货币政策的推动下,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过宏观去杠杆、金融市场出清,经济很快得以恢复。但这次疫情使得经济的基本面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果疫情继续发展并导致失业上升、企业倒闭的话,整个经济活动出现去资本化的过程,那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就更加深远了。此次疫情的冲击发生在消费、供给两侧,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对疫情,需要更加全面地去考虑综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张旭阳表示。

  张旭阳认为,战胜疫情只是时间问题,对中国而言,经济触底已经得到确认,只不过经济复苏的路径和节奏仍有待观察。

  “在这种背景下,我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充满信心。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应该有一个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去救助中小企业,去为一些低收入阶层进行一定的转移支付和补贴,避免失业率上升带来的去资本化问题,在可控的情况下使得中国经济尽可能托底,这是我的想法。”张旭阳表示。

  在疫情影响之下,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多国央行纷纷推出刺激政策,金融市场随后迎来了快速反弹。张旭阳认为,相比美国股市,A股市场的表现相对更平稳,同时中国经济更具韧性,政策也更加有力。

  “当然我们也在审慎地观察包括利率在内的资本市场波动,看未来是否会有一些预期之外的因素扰动,使得市场的波动性加剧。所以还是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去看待市场,看待疫情之后经济的复苏。”张旭阳进一步指出。

  低利率环境下,大类资产怎样配置?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国超强刺激政策不断出台,降息潮下,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环境已近在眼前,我国央行也在不断推动“利率走廊”下限下移。

  张旭阳认为,纵观人类利率史,利率的确处于整体“台阶下移”过程之中,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和资产回报率的下降,未来利率会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以适应外部经济和目前的社会环境。未来的资产配置和长期投资将迎来巨大挑战和考验,资产配置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张旭阳指出,从上个世纪到本世纪初,美国的很多寿险公司的资产配置中,权益资产比例在不断加大,我国的上市险企也在提高对非标资产的投资比例。同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也通过资产的再平衡、再配置来保证相对健康的资产负债表。

  “除此之外,我们一直在讲,金融有三性,即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我们一般愿意牺牲一定的流动性,来换取的收益率提升。所谓的流动性比较低、定价相对不是很透明、交易不是很频繁的一种资产,其实就是另类资产。包括了债权的类信贷债权投资,也包括REITs、或股权投资。” 张旭阳指出。

  张旭阳认为,目前我们正处在新的技术革命的前沿,有许多新产业正在不断生成,很多新行业也会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这种弹性比较大的投资品种,也应通过一些权益性的安排去介入。”

  在张旭阳看来,未来资管机构将更多地介入权益资产配置和另类资产配置,这将进一步考验资管机构对风险的判研能力,和对流动性的安排和支撑,因此需要以专业的力量实现资产配置的多元化。

  科技推动下,资管行业有何新变化?

  作为股份行中首家获批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光大理财的愿景是“打造一流的资产管理机构及领先的资管科技平台”。光大理财强调“科技为舟”,张旭阳表示,光大理财的IT架构不同于传统的资管公司,将以模块化的综合IT架构来应对未来可能的大容量数据处理。

  张旭阳认为,人类的进步得益于技术的进步,目前我们正处于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之中,技术的变化对金融行业、资管行业同样重要。具体看来,科技将为资管行业带来以下几点变化。

  一是投资方向的变化。“以往,在中国经济改革带来成长的过程中,可能是以外需、以投资拉动为主,现在要以科创的和内生性的发展为主、以消费升级为主。这样我们投资的方向与行业布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张旭阳指出。

  二是投资品种的变化。张旭阳认为,从前资管机构所面对的融资企业,更多的是成熟的民营企业、重资产的企业。而现在将迎来更多的新兴企业,这导致投资品种的安排需要发生重大的变化。

  三是资管机构需要探讨科技与产业融合的新命题。张旭阳指出,技术进步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数据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资本形态。“我们以往的商业模式就是销售,现在销售之后的服务才是跟客户密切联系、获得数据、形成闭环的起点。这样就会发现,以前的世界是平的,现在的世界是垂直的、立体的。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去适应以企业为主导的生态圈,将金融和产业更加密切地融合。”

  最后,资管机构本身也会被科技改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正在使得资管机构获得更多的数据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去判研世界的变化。资管机构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去发现关联,进而做出更敏捷的判断,与此同时,资管行业的不同环节也需要被金融科技所提升。

  “未来哪些资管机构能更好地采用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更清晰地去判研数据背后的内在逻辑,把资管专业的knowhow和数据挖掘结合在一起。谁做得更早,做得更好,谁就能在竞争当中胜出。”张旭阳指出。

  大资管时代,银行理财子公司面临哪些新命题?

  资管新规之下,银行理财子公司迎来了新的竞争赛道。不同于以往的影子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更多的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进而获得管理费收入的商业模式。张旭阳指出,管理费收入将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而管理费收入得益于产品的稳健表现。

  “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该定位于全能资管机构,通过多策略、全市场的投资策略组合,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同时,借助传统银行对系统风险的理解、客户的粘性、账户的优质体验,附加上我们新兴资管机构对行业逻辑的理解、人才的引入和交易机构的把握,使得银行理财机构成为全能选手,同时也是长跑健将。”张旭阳表示。

  相比银行资管部门,理财子公司的销售渠道正在拓宽。不久之前,光大理财已经选择了百信银行作为首家外部销售渠道。拓展外部渠道时,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当如何做好投资人适应性管理?

  张旭阳指出,拓展新兴的外部渠道,是银行理财普惠属性的良好体现,但投资者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命题。

  “银行理财是卖者有责、买者自负,但是买者自负的前提是卖者有责。这个有责是真正以专业的态度做好管理。也包括在产品设计中,真正去照顾到投资者的金融认知能力,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投资者是可以接受某些类型的产品和所谓的风险波动的。”张旭阳指出。

  张旭阳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应首先考虑产品是否透明、结构是否相对简单,易于投资者理解,首先在这个层面上减轻适合度销售的难度。其次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因为根据最高法的司法解释,产品销售者也有自己的责任担当。

  “业绩创造价值,好的产品自带流量,我相信银行理财未来会有更多的空间去施展拳脚。”张旭阳如是说。

  人物介绍:

  中国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旭阳是国内大资管领军人物,曾在2004年主导推出国内第一只人民币理财产品,被业内喻为中国人民币理财的开拓者,也是最早一批呼吁银行理财转轨的人士。

  张旭阳曾在光大银行工作近20年,是一名光大“老兵”。2016年,张旭阳从光大银行转战互联网行业,加入百度,分管百度金融体系下理财和资产管理业务,担任度小满金融副总裁。2018年底资管新规落地,资管行业迎来大变局。张旭阳于2019年重回光大银行系统,掌舵光大理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进和

作者

杨希

杨希

新浪财经高级记者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邮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电    话: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