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瑞典:小国寡民的幸福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09:44 中国财经报

  吴南雁

  瑞典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世界上最先进、最尖端的工业化福利制国家,其独特的发展模式,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范本。 

  瑞典是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半部的一个小国。在19世纪末,它是欧洲最穷的国家,经过百余年的奋斗,今天它是欧洲最富的国家之一。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到一个具有先进的工业、科学技术的发达国家,瑞典人是怎么做到的?

  公共部门的力量

  瑞典的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比它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多4倍。在瑞典,工业企业中有92%都是私营的,但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它有着庞大的公共管理部门。比如说教育、保健以及其他社会领域,都是掌握在国家手里的。

  瑞典的所谓公共部门包括了全部的公用事业,如公共运输、大部分采矿、炼钢、造船业、最大的银行,以及一个由所有行业共同参加的全国企业委员会。从能源供应、电信联络到幼儿教育、医疗护理等方面都是公共部门。

  每一届的瑞典政府,都会进一步扩大公共部门的范围,现在瑞典的公共部门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中最大的公共部门。长期以来,瑞典政府在教育、卫生、环保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没有采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管理,而是由公共部门来管理。它的教育制度全部是综合性的,男女合校,没有私有的,卫生事业也没有私有部门。

  美国《幸福》月刊所列的世界500家大工业企业中,有22个是瑞典企业,对于人口只有800多万的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20世纪初的瑞典工业部门普遍存在一种企业家精神。许多世界著名公司都是在这一时期创建的。“世界经济论坛”认为,在经理人员的才能方面,瑞典当列首位,其次才是美国、日本、德国。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语言知识,也因为他们习惯于更多地从长远考虑问题,这一点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家。

  瑞典的工业一直面向出口,它一直保持着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现在,瑞典大企业的销售额有70%到90%是在国外实现的。

  农业合作社

  上述这一切都是在瑞典国内小小的市场中建立起来的,由此不得不提到瑞典的合作社运动。早在1850年,瑞典就出现了合作社。1899年,瑞典成立了全国性的合作社组织,目前在瑞典,合作社遍及全国各个角落,涉及人民生活的一切方面,从食品、服装、日用品,一直到石油、化工、住房建筑、旅游服务,无所不包。瑞典全部家庭的一半以上是消费合作社的社员。中央消费合作社的组织在全国拥有1800个销售点,通过这些销售点销售进入国内市场的全部商品的20%,与私营企业积极地进行竞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瑞典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只占3.8%,而从事农业加工、储存和食品生产的人员则比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多3倍。瑞典供应自己的食品是绰绰有余的。粮食、肉类、油类的生产有30—50%的剩余。它的农业基础是11万个小家庭农场,农业工人的数量也并不多,主要的劳作重担是落在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身上。他们在自愿及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全面合作,农场主生产粮食和饲养牲畜,加工及销售由合作社来进行。每个农场主可以同时参加几个合作社,比如种子合作社、奶业合作社、林业合作社等等,但谁都无权掌握合作社,更不能操纵经济大权,因为合作社推行的经济政策是由社员自己推选的领导机构制定的,因此意见分歧不大。

  合作社联合成16个部门组织,这些组织参加了瑞典的农场主联合会,国家同农场主联合会协商农产品的价格、补贴、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在国家和合作社之间签订经济合同。国家在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的利润或降低消费者支出的时候,才对价格的形成进行干预。这时国家往往要从国家预算当中拿出数十亿克朗用来补贴。国家正是用补贴来“管束”住大农场主,支持小农场主。

  教育的重要性

  瑞典重视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文教的发展。瑞典是欧洲第一个消灭文盲的国家。早在1842年它就通过了一项法令,创立了公立的初级学校制度。这个法令要求瑞典国家教会的每个教区(瑞典95%是基督教徒)至少有一所永久性的学校,教区应当为所有儿童免费提供教育。

  早在20世纪初,他们已经把国家预算的10—12%用在教育上。科技方面的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2%。1987年,瑞典政府对科研与发展的投资突破了占国民生产总值3%的大关。

  典型的福利国家

  在瑞典,国营经济支配着基础设施的要害部门,但绝大部分的企业是归私人和合作社所有,一方面是强大的资本,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劳动群众,瑞典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措施,使各种不同的利益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按“混合经济”的定义,瑞典的各项有关指标在所有福利国家中都占首位。比如私人企业在生产领域当中占90%,比奥地利(是70%)、英国、法国、意大利(是80—85%)都高,国家干预方面,在分配领域内,各类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5%,其他的西欧国家是35—40%。

  瑞典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战后以来,瑞典政府保证失业率不超过1—2%。据官方的统计,繁荣时期失业率在1.5%,危机时期不超过2.5—3%。这个失业率与上世纪30年代萧条期的25%相比,与战后西欧危机时期较高的失业率相比,都是最低的。

  “收入均等化”是瑞典政府采取的另外一个政策,“收入均等化”是指拉平各个社会集团的收入和使全体居民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用重新分配来为社会服务,主要是通过税收前的保险转移、累进税和各种转移收入来实现收入均等。比如收入在12000克朗以下的,在税收后可以获得新的8—10%的收入,而收入在60000克朗的则损失原来收入的1.8%,收入到15万克朗的,税率高达80%,收入转移25%。所以有人说,瑞典是发达国家中通过收入再分配手段保证公民利益的一个最平等的国家。

  此外,瑞典还建立了一整套全民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方面,瑞典实现了从婴儿津贴到养老金的系统化福利;另一方面,瑞典的每一项福利都具体周到,并随时发展。

  瑞典的福利规定很详细,比如儿童从出生到8岁可以得到儿童津贴,每年3000克朗(等于500美元)。8岁以后继续求学者可以领取助学金到20岁。中小学教育是完全免费,所有中、小学生可以获得午餐、课本、文具,纸张等等。大学预科、补习学校、假期学校的学生每月可以得到学习赠款、交通补助以及住宿补助等等。高等学校的学生可以取得赠款和无息贷款(偿还期为20年),如果贷款人参加了

社会保险,在失业、生病、残疾或遇到其他意外情况,可以推迟或免予偿还。

  虽然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抑制了财富不均的现象,对社会安定起了积极作用,但也为瑞典政府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公共开支庞大,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其次是国内经济实力受到削弱,把大量的人力、物力用在福利上,必然会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第三是税收负担过重,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沉重的税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