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漫思/文
在关于2012年奥运申办结果的报道中,出现了这样一则新闻:由于信息传播不畅,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新加坡宣布莫斯科在第一轮票选中出局,莫斯科人民正汇集在广场上歌舞庆祝。
全世界都可以通过这则新闻感受到莫斯科的尴尬。
有着800多年历史和超过800万人口的莫斯科从来就不是本次五个申办城市中的热门,作为“前苏联-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世纪几乎改变世界的很多变化都在莫斯科发生,但它与奥林匹克的缘分,却浅得很。
25年前的记忆
1980年,前苏联首都莫斯科承办了第22届夏季奥运会,此前跟它竞争的城市只有一个——美国洛杉矶。在世界只有两个超级大国的年代,莫斯科对洛杉矶的胜利,被赋予更多的猜想。
这是一届被用鲜明色彩写入奥林匹克历史的奥运会。
也许有太多东西想通过举办奥运会来证明,前苏联为第22届奥运会做了惊人的准备:全面整修城市建筑;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动用近70个大型体育场、60多个人工游泳池、1600多个体育馆;共耗资90多亿美元;组委会还把开幕式精心安排在与前苏联第一次参加的第15奥运会开幕相同的日期……
莫斯科创下了当时奥运会的历史纪录,它敞开大门,等待着向世界展示前苏联的繁荣强大。
开幕式当天,莫斯科市政府出动6架飞机喷洒化学药剂,驱散弥漫满天的乌云,可给这一届奥运会带来无法驱散的阴影的,是在1979年底,前苏联悍然出兵侵略阿富汗。以和平为主旨的奥林匹克运动不能容忍明目张胆的民族侵略,以美国为首,2/5的国际奥委会成员国公开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中国也响应国际奥委会号召,没有派出运动员参加。包括东道主在内,莫斯科奥运会只有81个国家参与。开幕式入场仪式上,16个国家没有打出国旗,以奥林匹克五环旗替代;10个国家只有旗手一人,运动员没有出场。
苏联把霸权主义野心近乎粗暴地展现在奥运赛场上。在标枪比赛中,为帮助表现平平的苏联选手库拉获胜,苏方工作人员把体育场入口的大门打开,使库拉借助场上风速,创造了91.20米的“优异成绩”,获得金牌。
闭幕式上,上届主办城市蒙特利尔市长只派出代表移交会旗,莫斯科奥运会吉祥物——一只金色的小熊Misha,眼里含着一滴泪出现在闭幕式现场。
在后来许多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中,莫科斯奥运会的历史意义被评价为“以政治沾染奥运会,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带入危机之中”。
莫科斯的背后
二战后的奥林匹克运动,已不再是单纯的体育盛会,仅在奥运城市的选择上,就充满了政治力量的博弈。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军事实力已经赶超美国,但人民生活困苦。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的强硬和“两个市场”划分导致的封闭,使许多国家对苏联的了解只是如电影《战争与和平》一样的气势庞大、不可一世。
把以“和平和友谊”为主旨的奥运会交给苏联,是西方世界对横亘8个时区的世界第一大国家的一次政治妥协。在这温和的妥协背后,暗潮依然汹涌。
根据一份新解密的美国官方文件披露,美国不仅带头抵制莫斯科奥运会,还曾密谋在非洲的科特迪瓦举办类似于奥运会的体育比赛,以达到与苏联分庭抗礼的目的。美国的亲密盟友如英国和意大利等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们期待通过这样的举动,不仅可以彻底抵制前苏联,更能够把非洲发展中国家拉到自己一边。“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斗争与小孩子团体中争夺朋友的儿戏手段原来如此相同。
在被政治博弈和利益目的霸占的奥运会,文化交流已经完全不能实现,前苏联没有让世界真正的了解自己,第22届夏季奥运会也成为了奥运历史上最不精彩的一届。
俄罗斯的期待
今天的莫斯科,只是俄罗斯联邦的首都,今天的俄罗斯,是一个站在欧洲东部的“西方国家”,缓步试探着前行。
由在欧美国家广受欢迎的莎拉波娃和萨芬担任申奥形象大使,前总统叶利钦上阵助威,一贯严肃的普京用英语为莫斯科拉票,整个俄罗斯为申办奥运会放低了姿态。
布莱尔在新加坡自信地展示他的笑脸, 普京却选择留在莫斯科,他在录像中说:“如果2012年奥运会能在莫斯科举行,那将是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最佳的一次盛会。我坚信我们希望举办这届奥运会的心情是完全合理、现实也是可以赢得大家认同的。莫斯科是一个文化大都会,对于举办奥运会这样的体育赛事再合适不过了。此前,俄罗斯经历了深刻的经济变革时期,2012年举办奥运会正是我们向全世界展示我们新面貌的时候。”没人能否认,这是一番有理、有据、有节的演说。
的确,在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之后,一些国外学者认为,俄罗斯在努力重回“西方国家”体系,学者们把莫斯科在充满政治因素的申奥竞争中的失利,看成是“西方国家”为俄罗斯设置的一次小考验。正如俄罗斯在重回西方世界进程中的姿态和境遇,超级大国遗留下来的经济问题、军事实力和江湖身份,让俄罗斯既不能放弃努力,又不能过于积极。在二者之间游走,难免在棋逢对手的时候遭遇尴尬。
一位接受采访的莫斯科平民说:“我很遗憾莫斯科没能获得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但不能去现场看奥运会,在家里面看电视也不错。”这平实的话语道出了俄罗斯最该有的心态:不要把被婉拒的挫折太当成一回事,时机未到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