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五环下的英法大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 16:4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王泓超/文

  几乎在历史的任何阶段,英国与法国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对立关系。

  从11世纪法国贵族入侵英格兰岛,到14至15世纪延续了百年的英法大战,再到18世纪中叶大航海时代的“七年战争”,两国近千年的来往史中充满战争、对峙、妥协与嘲笑。

  曾经的一败再败让法国人对这段历史既羞于启齿又难以忘却,“一千年的恩怨”成了横亘在法国人与英国人之间一堵无形的墙。过去的恩怨已经随着历史烟消云散,英法两国在2004年为“英法友好协约”签署100周年携手欢庆。

  当巴黎与伦敦两座热门城市在2012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竞争中出现,历史恩怨遗留下来的思维定式显示了它的力量,也使得这两座城市的最后争夺更加激烈。

  国家元首的较量

  过去20年巴黎三次申办奥运会,前两次失败带给巴黎的经验是——积极准备,事前低调。在此次申奥过程中,巴黎的申办活动与其他四个城市相比含蓄了许多,巴黎的明星大使和官员也一反常态地低调起来,巴黎市长德拉诺埃甚至把“杜绝自大”当成自己的格言。

  2005年7月6日,当IOC(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宣布伦敦申办2012年奥运会成功之前,巴黎一直被公认为是最有希望获胜的城市,甚至还有人认为巴黎在第一轮投票结束后便可以胜出。世界杯、环法自行车赛、法网等赛事让巴黎拥有丰富的大赛组织经验,这些赛事的举办场馆让法国免去大兴土木的麻烦,最重要的一点,巴黎的财政状况良好,能够筹措到充足的资金举办奥运会。此外,巴黎在交通、环境和安保方面的均衡发展也让IOC十分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低调,内心高傲的法国人依然对申奥成功充满信心。

  然而,巴黎的低调和伦敦的高姿态使局势在最后几天里风云突变。

  在投票前的最后一个周末,英国首相布莱尔亲赴新加坡与多名IOC委员会面,为伦敦申奥游说,布莱尔与IOC委员拥抱的照片在媒体上一出现,人们便意识到,伦敦与巴黎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对压力感受最为明显的是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布莱尔结束“火线公关”离开新加坡的当天,希拉克抵达新加坡为巴黎造势。与布莱尔不同的是,希拉克没有单独会见IOC委员,而是在大会开幕式现场与委员们集体见面。在第二天会上,希拉克又亲自出马为巴黎作最后陈述。

  由于正在参加西方八国首脑会议(G8会议),布莱尔与希拉克都是通过电视屏幕获悉最后的投票结果,伦敦54:50战胜巴黎,布莱尔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布莱尔又一次战胜了希拉克”,G8会议现场,一位在餐厅工作的英国人这样评价。

  布莱尔对伦敦申奥可谓煞费苦心。他在连任第二天便发表声明支持伦敦申奥,2005年5月又借英国奥委会成立百年纪念日与罗格会晤,其夫人谢丽尔则夫唱妇随地当上伦敦申奥大使。相比之下,希拉克的行动低调得多。

  伦敦的胜利绝不仅仅是布莱尔的个人胜利,这一点毋庸置疑。布莱尔在伦敦获胜后表示,伦敦奥申委是个前所未有的出色团队,每一个成员都是最耀眼的明星。但是,伦敦能在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上演大逆转,布莱尔杰出的外交才能功不可没。路透社的评论认为,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火线公关”是伦敦获胜的关键因素。

  谁在冷嘲热讽

  最后一轮投票结果揭晓前,悬挂着巨大五环标志的巴黎市政厅挤满了等待胜利消息的市民,但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宣布“伦敦是2012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结果后,失望得近乎愤怒的巴黎人用嘘声和口哨发泄着不满情绪。

  法国做好了一切准备,惟独没有做好迎接失败的准备,尤其是输给英国。在法国人眼中,英国人不懂美食与时尚,符合欧洲传统审美标准的美女在这个岛国上少得可怜,法国人坚信,这样的国家不可能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

  希拉克在投票前两天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席话毫不遮掩他们的想法,“英国食品是世界上除了芬兰饭以外最糟糕的食品,你怎么能相信饭烧得这么差的人”。这番话引起了英国媒体的强烈反应,一场抓住一切机会嘲讽对手的战争就此打响。

  法国想借1998年世界杯的主场馆法兰西体育场为巴黎申奥加分,可是英国人认为那不过是法国人一贯的自我欣赏作祟。在投票前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伦敦奥运会主建筑师希尔德在介绍完伦敦的主体育场后,借记者的提问对法兰西体育场讽刺了一番。“巴黎的场馆很漂亮。很适合看橄榄球比赛,可惜橄榄球不是奥运项目。”

  根据IOC的规定,申办国只能宣传自己,不能批评对手。希尔德的玩笑显然开过了头,而法国代表团也迅速作出反应,“巴黎至少有一座让检查组满意的体育场,我们的对手敢这么说吗?”巴黎市长德拉诺埃一语击中伦敦的软肋。反击后德拉诺埃不忘显示自己的大度:“我们一直遵守着君子协定——不在朋友城市背后捅刀。调查组指出伦敦交通问题时,我们一句话都没有说。”

  投票前的最后一天,英法两国的“口水战”终于升级,一直沉默的法国媒体开始大规模抨击英国媒体及官员咄咄逼人的申奥策略,法国官员也站出来指责伦敦代表团“不正当竞争”。

  “英国媒体攻击其他申办城市和他们的奥委会委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奥林匹克事业造成了伤害。”法国奥组委成员阿里安·达内特说。法国体育部长拉穆尔则将矛头直接指向英国的竞争策略:“咄咄逼人不是奥林匹克精神。”

  对于法国人潮水般的批评,英国人用最后的胜利给予回答。布莱尔在离开新加坡前说:“结果出来时,我希望自己向对手表示同情,而不是祝贺。”结果如他所愿。

  “巴黎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伦敦只是比巴黎稍微强一点点,我为巴黎感到惋惜。”很多人认为,布莱尔礼貌的总结发言多少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他知道法国人的批评很难停止,但胜利足以抵消这一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