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臻欣 蔡一迪 发自上海
一直以来,国际资信评估行业为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所垄断。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资信评估行业,受制于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等原因,时至目前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相形之下,与中国同时起步的日本、印度等国,资信评估业的发展却比较顺利。日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中国资信评估事业的发展问题,专访了远东资
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远东资信”)总经理欧志伟。欧志伟提出,可以亚洲区域一体化为契机,推动中国资信评估业发展。
《第一财经日报》: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经常对中国进行国家主权评级,并且对中国商业银行进行信用评级。对此,你的观点是怎么样的?
欧志伟: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的主权评级落后于中国的实际情况,目前的这些国家主权评级值得商榷。
主权评级是针对一个国家对国外债务信用的评级。中国各项评级指标总体上优于主权评级较高的国家,比如外汇储备去年年末超过60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
另外,2003年10月,中国在美国发行国际债券时,其票面利率仅比目前收益率4.14%左右的10年期美国国债最多高出0.5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的主权外债融资成本远低于其信用级别。融资成本与信用级别产生了背离,说明信用评级并未发挥资本定价的功能。
还可以通过美国用来评价中国的指标反过来给它自己作一个评估,那么结果会怎样呢?屡创新高的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贸易逆差以及巨额的国家债务,其实都与美国的主权评级结果相悖。
而无论怎么评,美国及其企业的信用总是最高的,这被业内人士称为“评级上的霸权主义”,这也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第一财经日报》:欧洲和亚太的国家和地区怎样改变这种“评级上的霸权主义”?
欧志伟: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国家和组织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资信评级业,并取得不少成果。典型的如印度的评级机构已跻身世界五大评级公司行列。
具体到亚洲,通过区域一体化来推动区内资信评估业的发展是个不错的方法。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行”)正在大力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亚行已经在印度发行50亿卢比的本币债券,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也得到中国财政部的批准。相应地,资信评级业的一体化同样被其纳入战略规划之中。亚行曾专项资助远东资信,用于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有价证券资信评级国际研讨会和资信评级研修班。今年4月或5月,亚行还将在上海召开规模盛大的亚洲资信评级协会成员大会,该协会的21个成员大都将委派老总和评级总监参加。
《第一财经日报》:远东资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资信评估机构之一,而且于2003年12月成为中国第一家加入亚洲资信评级协会的机构,从远东资信的实践来看,借助亚洲区域一体化的力量来推动中国资信评级业发展有何意义?
欧志伟:意义是深远的。发展壮大自己的区域资信评级组织,直接关系到区域内企业的融资成本、金融产品定价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这对于整个亚洲企业运作和资本市场的效率都将具有积极影响。
去年对远东资信而言,一个重要的事件是远东资信已成为亚洲资信评级协会评级规范委员会主要成员,参与制定评级机构行为准则的《最佳规范核对表》的工作。今后的目标是要进一步密切与各成员的交流沟通,争取进入协会的理事会。显然,像中国这样一个GDP比重占亚洲经济重要份额的国家,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和支持,中国评级机构也应当在亚洲资信评估业的领导层中占有一席之地。
资信评级是企业直接融资例如发债的要件,没有评级结果就不能融资。亚洲国家的银行存款是全世界最多的,这些存款相当一部分过去都用来购买美国国债,支持美国经济了。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应当支持亚洲国债和企业债市场。因此,发展亚洲的资信评级是一种有前瞻性的、事关亚洲各国切身利益的共同目标。目前,中国的央行以及其他部门正在积极朝这个方向努力。插图/苏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