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年APEC中小企业峰会长三角分论坛实录(8)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1日 22:18  新浪财经

  范仲文:在发展上面最大的瓶颈就是人,我们在人方面准备比较早,在一家公司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总公司存在。在发展过程当中,现在往外发展的时候存在一个本地化的问题,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受到本地化企业的排斥。

  但是反过来说,现在是发展的最好机遇,现在进入的成本比较低,现在是最便宜的时候,我们说中小企业,其实我们就是中小,你做2、3千万产值的企业不叫中小企业,现在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有完整的财务报表等等符合银行的要求,有400、500万无所谓。他没有,2、3千万这样的企业逃也逃不掉,所以他们才是最困难的。

  而现在恰恰又是最好的时期,一个企业倒闭了,意味着市场的蛋糕被吃掉的少了,现在外包的订单又多起来了,现在又在逐步的恢复,如果机遇把握的好,现在的发展比原来正常的时候创业更加简单。

  主持人:能不能结合你自己所在的酒店业谈一谈,有了商品的平台、信息平台、上海未来发展的舞台,你有什么打算呢?

  范仲文:服务业是上海市最终的目标,从农村包围城市,我们从宁波、无锡、苏州等一路把周边的城市打下来,现在我们正好在苏州,上海现在进入成本比较高,我们的酒店,性价比一定要高,如果成本过高,价位保不了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在一个恰当的机会进入。

  主持人:今天在台上的两位企业家都是典型的浙商,他们对环境的变化非常的敏感,同时,他们对钱也很敏感,他们既聪明又稳健,这样的人就是天然的企业家。牛先生您认为呢?

  牛文文:现在虽然浙商碰到危机,但是它有这么强的网络特点,除了阿里巴巴以外,浙商杂志是很厉害的,浙商的网络的确是非常的厉害,未来的群体,在过去改革开放,在完全计划经济封锁的时候做别人不做的生意,这是非常好的。

  在下一个阶段发展中间,浙商群会出现的气质和特点,会把握一些新的机遇,从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出口加工,做地产,再做金融服务业,整体进化也差不多都走过这些路。我们来看下一步长三角浙商的特点。

  现在有两个,一个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制造业,一步之遥,最近如何跨越,英国汇丰银行做了一个调查,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英国是不是完全变成一个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国家呢?他们调查之后发现,英国在未来还是非常需要现代制造业,他们按区域做了划分。

  中国也是这样,之前说中国的制造将被周边国家拿走,其实被拿走的还是要被拿回来,以浙商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一些日用品,规模做的很大,利润很薄,行销全世界,大批量小利润,这种生意模式现在还是主流方式,3千美金是做世界工厂,帮人家做基本用品,从3千美金-6千美金,中国制造还是世界工厂,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制造业。

  我感觉到,浙商可以从其他制造业方面受到启发,比如看一个产业围绕一点做大,比如我了解的一些企业,他们很传统,比如医疗器械,浙商一直在做,然后他收购一些技术,医疗器械企业,从这次医疗改革以后,医疗的附加值会增高,现在还有做一些激光产品,激光产品技术到底有多高,但是只要围绕一点可以把它做大,能够做开,深圳珠三角的企业有时候围绕一点慢慢寻找技术,慢慢寻找市场。

  其实浙商也是做一种产品,把它做开,在努力跨越现代制造业门槛的时候,大家愿意把规模做的大一些,让不可驾驭的因素少一些,做风险大的东西不如围绕这一点来做大。天马股份就在浙江,现在是做轴承,现在他们在做一些轨道交通配套,就是你要做现代制造业,也是围绕这一点来做,如果你靠人力、辛苦、薄利润,再加一点看得见的东西你就可以走出来。长三角现在不只是一个低端加工业,现在它出现的发展机会特别多,这也是大家现在在包括的问题,它能不能成为现代制造业的浙商。

  杨轶清:从我们今天的题目来看如何把握长三角机遇这个话题来看,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长三角周边的企业家,浙江这个地方有它的先天优势,我能不能够在现在所谓的软实力上,能不能在机制上。

  主持人:说的具体一些。你希望浙商在哪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呢?

  杨轶清:比如阿里巴巴在上海创办会不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可能会有,但是不会有这么庞大。马云当年就在上海开过公司,但是又回去了。一个是与文化有关系,我们经常说上海出白领,浙江出老板,上海人比较精明,他的风险意识比较强,自己创业的意识比较小。第二,上海他的企业生态不一样,浙江是大量的外贸出口行企业、中小企业,它自己做品牌成本比较高,他们对阿里巴巴网络依赖度比较高。在整个社会文化当中,在制造业能力当中,尤其是在阿里巴巴初期的时候,对它的生存环境,社会给予他的关注点不一样。去年上海市委书记专程到阿里巴巴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除了要利用好上海现有的优势之外,也要把融合做好,对双方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提升。

  牛文文:浙商也有新浙商,新一代的企业领袖都是浙商,比如马云、陈天桥等等有不少,企业在浙江,没有走出浙江的浙商,或者是在其他地方发展的浙商这中间差一点什么呢?新一代的浙商格局比较大,他们敢闯。

  主持人:他们的发展舞台不一样。我支持你的观点时,我作为上海人要反对杨先生的说法,上海人的胸怀其实是很宽广的。还是回到我们的主题,我们对于浙商或者是长三角中小企业来说,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竞争空间发生变化时候,我们自身要做出什么样的调整来适应?可能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今天当下,在应对危机的时候,除了要过冬之外,也要想到为下一个春天的来临做哪些准备,自身要做哪些准备?最后再听听四位台上嘉宾你们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两位企业家你们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对台下的中小企业家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徐海南: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在变,我希望在座的企业家要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来把握抢得这个先机,那你们就会成功。

  范仲文:我认为一定要经得起诱惑,要准备好自己的现金流,现金流是企业生存最重要的一个点,企业亏损没有问题,但是现金流一出现问题企业就要死,银行它是不会雪中送炭的,所以一定要把现金流准备充足。

  杨轶清:上海跟浙江,我感觉在这次危机以来,它是同病相怜,我觉得机遇是共同的机遇,挑战是共同的挑战,从主动和被动来讲,上海更加主动一点,主动做转型、提高,更加发挥区域龙头作用,双方一起来努力,我感觉这样机遇可以发挥的更好。

  牛文文:大家讨论危机,浙江的中小企业是加工制造业的代表,我希望当这次危机过去以后,中小企业可以像是德国一些中小企业和家族企业一样,像是日本一些中小企业和家族企业一样,他们追求的是产品附加追求,希望浙商能够在产品上面附加一些新的附加值,在危机过去以后,我们还是做制造业,只是更上一层楼。

  主持人:下面有请下面的嘉宾进行提问。

  提问: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发言,我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刚刚谈到对于这场危机谈到很多制造升级、管理升级、金融融资的问题,我想请教一下杨会长,因为我是做期货的,我们企业有没有考虑过做一些风险规避,在这些方面我们有没有尝试?

  杨轶清: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是宁波慈溪做小家电的企业,他父亲年纪大了,准备交班,他有两个儿子, 两个儿子观念不一样,老大想做传统的小家电,但是小儿子觉得小家电越来越难做,想转型,最后小儿子把自己的一半家产卖给哥哥,然后小儿子拿现金做风投,后来小儿子也比较争气,做的不错,后来两个兄弟之间的感情虽然分家但是还是不错,后来大哥做传统产业觉得很辛苦,后来大哥在产品制造上也有创新,也引进一些新技术,厂区也是新的,弟弟又去投资哥哥的项目,我跟他们很熟悉,哥哥的新项目做的不错,从这个故事来看,这是个案,但是非常的典型,这是比较好的传承、升级,企业的精神也传递下去了,这是非常美好的案例,从这些去做,是做传统产业还是做实业,很多都面临这些模式,各家有各家的情况只要做好就可以了。

  主持人:无论怎么做,怎么转型,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

  杨轶清:对。

  主持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轮的圆桌对话就到此结束。谢谢台上的各位嘉宾。谢谢你们的分享。

  今天我们倾听了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之谈,对于在座的中小企业业主来说,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提取很多生存的智慧,但是根据我们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制定最切实可行的应对金融危机,也迎接金融风暴之后发展机会。我们再次感谢主办方阿里巴巴和东方早报的支持,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今天来参与论坛讨论的嘉宾,也要谢谢各位朋友,APEC中小企业峰会长三角分论坛2009年——共享金融风暴下的生存智慧就到这里结束了,再次感谢各位的参与,我们期待下一次分会的到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