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6月5日A会场下午实录(8)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7日 23:32  新浪财经

  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一,无论是中国还是海外资金规模肯定会受到限制。从LP的角度、投资的角度来说,希望GP把基金的规模控制在最有效的范围内。根据本身的实力和本身自己的能力。

  第二,基金管理人更专业化、区域化。

  第三,本土基金管理人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对整个健康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下一步会更多的细分。这是我们华兴基本的看法。待会儿讨论的时候会回头来看,先谈这些,谢谢!

  Hugh DYUS先生,为什么政府不一个好的投资?

  Hugh DYUS:不是好的投资者,不一定是糟糕的投资者。他们考虑不仅仅是商业方面的考虑,还有政府在招聘人员过程和私营部门不一样。权力会自大,过分相信自己不相信其他人会带来问题。大家可以看到,在主权基金方面有几十亿的损失。以上三个理由,我觉得政府不一定是好的投资者。

  徐刚: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市场的主流不应该是政府。但是,在现阶段没有办法。需要支持的资金不成熟、不稳定。我也同意他们的观点。

  主持人:您觉得是需要政府的钱还是政府的政策呢?

  徐刚:我们在这里讨论解决不了任何政府层面的问题,如果政府层面没有解决之前先需要它的钱。谁来支持风险投资呢?今天两场的国际LP,没有人投给真正的VC阶段放的钱,几乎都在投给PE或者是其他的房地产、基础设施、大的PE基金,很少有投给VC的。

  主持人:不管好坏,先拿了钱再说。

  徐刚:不能这么做结论,中国市场的现状政府的钱是好的钱,政府的意愿也是好的意愿。外资放在LP也好,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道路。

  吴志文:我以前在一个政府基金做事。我同意Hugh DYUS的想法,很多政府的资金都会有一些政策方面的考量。GIC一直做得很好,除了一些对社会有害的不投资之外,只要赚钱都投。政府在投资决策方面完全没有影响力的,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目前看到中国的情况,所有这些国外的机构投资人,包括Faimly Office有专业的管理人来管理的。如果专业的投资人会冷静的判断。金钱的管理人会有一些感情用事,这个项目喜欢就投,这种做事的方式之后可能会碰到一些模范。所以,目前为止,如果中国LP的话,还是会以政府资金为主。

  另外,中国保险公司和银行都有机会成为LP。目前他们还偏向于比较喜欢自己投,多于把钱交给基金经理人。

  主持人:延伸到下一个问题,Catherine CAO您现在也可以自己投,中国的习惯还是事情基本上都是自己起家做,拿钱给别人管怎么来解决这个过程?让他们知道不光是通过团队来管,甚至是外包出去管。怎么来解决这个过程?

  Catherine CAO:吴先生刚才也提到Faimly Office,像我们的Faimly是开始来做的,确实有很多个人的色彩和个人的风格在里面。但是,这应该是一个过程,什么事情发生、发展都会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他要感受到专业投资人给他带来的价值。归根到底,都是一样的。他能够把钱交给专业的投资人,一定是最后相信这个专业投资人能给他带来更好的回报,或者有比他来做管钱更重要的事情做。

  作为家族管理人跟GP也一样的。怎么样在他想投资的领域内帮他做最好的回报。

  主持人:一个投资者考虑回报的时候应该把花的时间考虑进去。在亚洲和中国没有把时间考虑进去,有了这个时间可以干很多东西。国内一个好的LP在分散比较少的时候不错,一旦做的好的时候,融资很多钱把规模做的很大。碰到很大的问题是真正有品牌的只有几只,这几只到底该投还是不投?

  Hugh DYUS:GP总希望钱越多越好。先是资本管理人,然后进入房地产、股票、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做雪球越滚越大。很难找到专注于一次做一件事情的基金经理人。所以,作为投资和成功之间做一个取舍的话,如果是一个很成功的经理人,更多的关注于回报,我们寻求这样的人。那些已经比较成功经历的经理人是最重要的。有时候最重要的是在管理公司里面而不是在基金当中。

  主持人:一方面希望作为发展的公司,最终人们把钱给你还是希望带来更多的回报。

  Catherine CAO: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我们看到这种趋势。比如说我们也投一些医药方面,最终如果真的喜欢这个基金管理人,也看到这个趋势,也看到了利益冲突。我们最近有一个案例,跟GP达成了一致,如果我们同意投一个亿,看到基金筹到五亿或者更高,会把一半钱放到基金里,另外一半再看看。我觉得这可能是潜在的解决方式。当然,还要取决于是不是喜欢这个基金经理。

  吴志文:我觉得一般而言,作为基金管理人来说,在全世界已经看到了这个现象。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原因是管的钱越多,压力越大。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我们要做足够的调查,看这些基金经理募集很多钱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做恰当的投资。

  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这跟投资的组合有关。不能说投资都是跟最有风险的基金经理,因为可能带来最高的回报。应该有一些中和的地方缓冲风险,也许回报不是最高的,但是有效的规避了很多的风险。尤其一些大的基金要找一些更加成熟、稳健的基金管理人管理,这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陈女士,从你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内LP市场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在哪里?

  陈菊香:在不同的省市调研过程中,见了很多的公司类的LP。像温州这样家族式的LP,比较深刻的跟他们聊。实际上他们的投资都是有需求的。目前国内对很多基础知识还不太清晰,境外比较清晰,但又是比较大的基金。他们介入进去的时候,如果没有一定的宣传,给管理公司管有一定的距离。

  主持人:这里会不会因为需求产生新的产业呢?我自己感觉有新的产业。当放心把一件事情交给一个人做的时候,对这个人肯定非常信任。如果不是全部交给他,而是作为顾问教他怎么做,拿的是顾问的收入。不知道徐先生和陈女士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徐刚:刚才讲了几十万人的问题,事实上我们中国的亿万富翁以上的量还是很大的。中国对PE的热情炒的很高,上了就要做合伙人,管10亿的基金。事实上到底有多少真正的为LP服务、咨询?一是教导,二是如何选择一个适当的GP。

  比如说一个企业有三个亿做LP,但是我是做燃气的,做一个基金。出很多的钱放在这里,找这样的团队能找到吗?很少的。比如说大的投行,这方面很专业,为这个企业先培养三年,再认可专业。这涉及到很多从业人员,包括资产管理公司从业人员等。今年我们也会推一个中国式的概念,信与任,信相信你的能力,任是交给你。信任你是通过你能力给我的。作为LP的顾问,从咨询或者教育的工作。

  主持人:我相信你的工作会有很有成效的。

  陈菊香:体会很深。在北京大学举办首届私募股权班的时候。我走到交流中心的门口看到黑压压一看,本来招几十人,结果来了二百多人,确实是空前的。一直到现在开了十几个班,学生有一千多人,来自于各行各业、境内境外。不管是GP还是LP,中国还是需要深层次的学习。如果有了合格的LP,筹集基金、参不参与管理的一些问题就应然而解了。

  徐刚:我呼吁更多的人成为在座当中的一员。

  主持人:我觉得教育非常重要。我有一个朋友有一个募集基金,有50个投资者。前期的教育没有做,钱就融回来了。我朋友每次回了国内,这50个人就请他喝茶,问他钱干吗了?花不了给我,企业还要用钱。所以我觉得前期教育更重要。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提问:我在下面听的很专心,注意到你们讲的共的地方是基本上可以在LP、GP的角度谈。Hugh先生谈到管理人对管理团队要进行选择;包先生谈到委托的团队GP成本较高,信息不够透明。曹女士有选择的意向。我是沿海投资的,是香港的一家机构,我是GP。我想问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市场上,一直感觉到PE、VC的投资是本土化的业务,有很强的本土性。LP委托经营,有道德、责任来支撑,也希望给LP一定的信息透明度。你们希望在这方面做到什么透明,另外还有LP要有否决权。像越来越多的LP希望作为一个积极的LP来影响甚至干涉GP的经营。这个分寸请在座的谈谈自己的看法,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

  吴志文:不同的LP有不同的答案。我们算是比较保守的LP,在GP方面都会找一些有帮其他机构管理过的,这样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透明度。一般来说,在透明度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这不只是LP这边本身需要高一定,目前会计准则一直在改变,让我们有这个需要去多了解该怎么做。以前是GP给的就用,现在不可以是这样的。我们觉得既然把钱交给这个人,应该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要有太多的要求。我们看的最重的还是基金经理人到底靠管理费来赚钱还是投资回报来赚钱,我们这点看的比较重。

  尤其在中国这方面,很多投资的速度非常快,可能会在投资速度方面有一些要求,比如说一定在三年才投完的要求,最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主持人:我自己投了三个基金。投了五年了,前不久收到一个支票,才想起我有个基金在里面。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包总在PPT讲到了,未来的决策权和话语权会更大。现在的现状是人民币的基金特别少。想问Hugh DYUS,作为管理人,会不会考虑一种方式,在海外募集基金,跟中国的伙伴来做。

  Hugh DYUS:要募集基金首先想要有中国的投资者。如果在中国以外募集基金变成人民币基金没有很大作用。现在人民币基金的法律法规不是很利于这么做。如果要做人民币基金肯定是利用中国的资本不海外的资本。

  主持人:这事应该反过来,应该鼓励中国有钱的投海外的。很多国内的出资人很多资产集中在国内。还有认知的问题,靠家越近越放心。本身很多的资产身家在国内,更多的应该放到国外领域。

  国内合格的LP应该考虑到海外投资,更应该选择基金中基金的模式。

  徐刚:我插一句,这位先生说和国外的团队共同来合作,我们有几个会员说,国内有没有比较好的完全本土的团队,为什么要找本土的团队合作呢?找到了方向问题。把人民币基金投到一个外资的基金当中,完全用他来做这个市太难了。温州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很快的相信一个外资的基金来投到海外呢?这里有一个合资的问题。有合资管理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解决了方向的问题。这个问题大家正在探讨。这个趋势在两年左右之内一些案例也会得到体现。

  以上根据我所知道的情况说这些!

  主持人:谢谢大家,谢谢各位嘉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