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6月5日A会场下午实录(5)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7日 23:32  新浪财经

  葛琦:你的问题是从投资拉动型转向消费升级型吗?我的确做立法产业政策包括中国的投资政策研究制定工作。但是对于这一轮还思考的比较少,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中国的增长一直是投资拉动型和出口拉动型,对于消费这一块一直不够。作为PE行业的专业化机构投资人,很多GP都是投资于消费驱动型的行业和领域。我个人认为这个过程有多长,从投资拉动型转为消费拉动型取决于大家的努力,政府行业共同互动。大力发展VC/PE行业,这个过程会缩短,这个过程会更快。实际上国家的投资对于经济的刺激没有太多的渠道。最明显的是做投资,铁工基建设,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放给专业投资者,把真正的最具企业家活力群体激情和能力释放出来,实现整个经济结构调整。VC/PE给国家经济的调整做了一个很大的贡献,谢谢!

  提问:您好,我想问一个问题,我本身也是一个投资机构,有很多好的项目。但是,在我需要和我的伙伴一起进行投资时,对于国际的LP来说,不知道通过什么最好的渠道跟你们联系?通过什么方式最适合的找到合作伙伴?

  第二,对于国际的LP投资者来说,投资偏好是什么样的?有没有最低金额,是三五千万还是两三个亿?限制是什么?

  主持人:您是投资机构,还是投资公司?

  提问:是投资公司。

  主持人:项目是投资公司还是?

  提问:是要找项目。

  Sander VAN MAANEN:怎么联系我呢?拿我名片,给我打电话就可以了。如果是对于公司进行投资的话,不应该找我,我的同事会回答你的问题。我希望看一下投资标准,需要很好的投资管理团队,可以证明投资很成功的。一千到两千万美元是一个门槛。这也是一个GP的承诺。找到GP的时候,会跟GP一起进行交易投资,这是跟GP私底下谈的话题了。

  Doug COULTER:我的回答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的商业模式一样的。我们进行很多的投资,和GP进行投资,我们比较新,刚来亚洲没多久。现在共同投资不是很多,将来会做更多的共同投资

  Min BERBON:硅谷银行投资模式跟前面两位有一定的相似处,现在接管的人民币基金有三个项目来源:

  第一,认识和熟悉的投资人一起共同投资。基金管理到中国也只有两年多,要把中国项目做好,要有丰富经验。依靠在中国有数十年经验的GP来一起介绍项目。

  第二,硅谷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有权利对他进行投资,不是说有义务对他投资。我们有很多的项目来源考虑。

  第三,对上海杨浦区进行培训,培训完了之后在杨浦以及杨浦以外上海其他区域里进行项目挑选,挑选了之后再和本地GP一起判断这个项目。现在还只限于以上三个项目来源。

  葛琦:我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我刚才说到了,做专业机构投资者,对照这个标准衡量一下就可以。刚才Sander VAN MAANEN、Doug COULTER、Min BERBON都提到一些改进的地方,不知道你能不能记下来?

  提问:我没有用笔,我是中铁信托,大股东是中国中铁,在那儿搞投行,主要的业务是国内区域高成长的企业和高盈利的项目和股权投资。第一个不满的地方,在沟通上有缺陷,在人力资源的上面跟不上要求。比如说留名片,这很难。遇都遇不上,也没有机会沟通,渠道商缺少。

  第二,专业机构来说,管理能力上的问题。

  葛琦:沟通的确是一个问题,但是沟通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是你是否真正用心做事情,刚才三位说到建设的问题,缺少本地的成熟LP群体,但是对于国外LP群体牵制过多。缺少成熟的GP,说到GP的问题,缺少历史业绩、缺少被验证的投资策略、过高的人员更换比例。也说到公司本身的透明度、中国本身对自己的披露不足的问题。在你们的投资管理的方式中都有没有这个问题,如果有请改正,他们会乐意跟你交流的。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他们说到中国的GP需要哪些方面改进,说到脑子里在想什么。大家的投资管理团队有可能有一天会到国际上了解这些问题,他们在想什么,可以了解一下。

  中国投资的纪律性是不是要加强,还说到希望中国是一个有活力的团队,有非常好的团队精神。

  这些点你回去对照一下你的团队,一点点对应,这不是他们的偏见,这是基于几十年的经验,大家认为这个行业应该怎样做,真正的专业精神,不存在中外的区别。如果我们能够扎扎实实的做事情,不管和中国的LP还是国外的LP沟通过程中都能更快的建立沟通。不管中文还是英文都不是问题,沟通不在于语言问题。

  提问:我是当地的基金管理合伙人。你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中国,我知道你们已经投资中国的GP,有没有投资本土的GP,本土的基金、本土管理的。我们也是一家非常活跃的基金,旗下有7个人民币的基金,希望能够筹集一些美元的基金,我们会做资金募集的工作,所以提出这个问题。

  Sander VAN MAANEN:我们投资了中国的8个GP,当然还有一些地区性和全球性的GP接触。就中国而言,我们亚洲30%的基金,包括澳大利亚、日本都有在中国投资。

  Doug COULTER:在中国本土基金也有在关系,我们在亚洲的投资40%在中国的。基础设施离岸的,具体管理是本土的。

  胡可立:我们不是投资人民币基金本身,但是通过我们离岸的方式来管理人民币的。

  主持人:谢谢各位今天参与这个会议,我代表我们主办单位谢谢各位!

  主持人: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下午好!很荣幸今天能主持这个论坛!众所周知,在中国整个PE的行业方兴未艾,LP的行业刚刚起步,但是看到很多欣慰的地方,中国政府成立了很多基金,包括社保有了第二期的投资,民间投中国PE不短的传统。中国历史上比较知名的都是从民间来组织的。中国LP的发展方向到底怎么样?中国是照搬国外的模式还是自己的模式?中国市场上怎么来演绎?这都是之后要探讨的问题。今天非常荣幸的请了几位嘉宾,他们对国内外的市场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和研究。

  首先,在这里介绍一下今天在场的嘉宾,在场的嘉宾首先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发言。接下来在台上的几位会互动一下,最后留下充足的时候让大家提一些问题。

  麦格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Hugh DYUS先生;Hugh DYUS负责领导麦格理基金管理的亚太区域私募股权团队。麦格理是私募股权的领导者,经验超过16年。热烈欢迎Hugh DYUS先生!

  Hugh DYUS:我们是一个机构投资者,但是我们有一些具体的经理人,负责不同产业、不同公司。对于新的LP来说有什么新的东西,从我们身上学到什么经验?

  有一些广泛的建议提给中国的LP。PE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的,是一个流动很差的资产类别。对PE投资,一两年获得回报的话,不要投资到PE。或者对于一个东西不了解,就不要投资。不了解这个产品和产业就不要投资。同时,投资是有风险的。PE也是,所以要进行分散风险。时间上可以分散、地理位置上可以分散、战略上也可以分散,不要把所有的担子都放在一个鸟巢里。

  中国政府在很多领域很积极,但是政府不是很的投资者。不我觉得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如果其他人都做了错事,你也会做措事,所以要思考。经理做的好其他人会做的好,经理会做的不好你也会遭殃,但是也会得到一定的薪酬。

  如果要做一个PE的投资,要提前来做,应该有长期的计划,要考虑一下投资的节奏、战略是什么,还有分散的程度是什么。要在付支票前考虑清楚,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