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6月5日会场上午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7日 23:27  新浪财经

  四、完善风险投资相关制度建设。加快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法规,并完善其制度的建设环境。实践证明:法律是完善风险投资的必要条件,美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比如《银行法》的修订、《保险法案》修订、《资本利税方案》、《证券交易法案》等等。围绕着风险投资交易提供了系统支持,极大地推动了风险投资的发展,创建完善、系统的风险投资法律法规体系,将大大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以及加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完成我国经济转型以及提高国家科技创新。中国的风险投资要实现长远、持续的发展,还要做好制度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是创新行业在未来几年要寻找经济的结合点,美国经济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科技行业转化的重要推手正是风险投资家,中国风险投资界同样要努力,让社会大众有理由相信这个行业做的不仅仅是一些投资的活动,其产生的结果对实体经济、普通老百姓都有着切实的价值。

  二是加快组建全国性的行业协会,推进治理规范的监管形式。

  三是加快创投行业高端人才的培养,不仅使其加深金融方面的造诣,而且提高对企业成长、企业管理的判断能力和扶持。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许勤:感谢陈昌智副委员长的精彩演讲,下面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科技部刘燕华副部长演讲。

  刘燕华:尊敬的陈昌智副委员长、辜胜阻副主席,宋海副省长,各位嘉宾,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于世界和中国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尽管受到自然灾难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仍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

  200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约2.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4%,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不仅能够生存,而且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承载着引领我国经济应对危机、化危为机的责任和使命。实际上,创新绝不仅仅是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短期举措,而是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在全世界范围内,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强弱,国际地位的高低和发展的成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中国能不能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切实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要看有没有自主创新能力。

  胡总书记在庆祝科协成立50周年讲话时指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支撑。研究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和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最为活跃,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因此从现在起到2020年,如果没有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高,中国难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有人把建国以来六十年和未来三十年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每一个阶段的特征进行描述:第一个阶段的特征是计划加生产,第二个阶段三十年是投资加外贸,第三个阶段三十年的特征应该是创新加金融。我认为这有一定的道理。

  胡总书记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政策提出了包括财政、税收、政府采购、创业投资,资本市场,银行,保险等在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目标。2008年8月,在科技部关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体系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报告上对发展创业投资也做了重要批示。2006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中,将加大对科技创新乐观金融支持作为重要的政策条件保障,作为内容之一。2009年3月,国务院在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示范区的批复中明确要求,将加强科技发展改革的水平。

  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换和产业化,提升产业创新活力的必要条件,较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与良好的金融创新和服务是构筑创新型的重要支柱,二者缺一不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科技金融的发展一直是不断创新、丰富的过程,在我们对科学技术进一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中对金融和发展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应该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金融是推动生产力的一个杠杆。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金融通过科技创造价值,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过程。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科技与金融结合深入科技金融政策不断完善,有关部门和地方在探索转变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构建金融平台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性的效果,科技、金融已成为动员、组织和积聚全社会科技要素的重要手段。总的来说,近几年来科技取得的成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技金融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1985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有关银行要积极开展科学技术业务的精神,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科技人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发展科技信贷的通知,正式启动了科技金融工作。2006年以来,规划纲要共制订了九项科技金融政策和两项适用政策。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建立了护航合作机制,先后与中国开发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行等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在科技金融投入不断的扩大,根据科技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的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业1150亿元,机构超过450家,其中高新技术项目达到3800多项。2007年财政部、科技部正式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银保基金,目前以股权出资额达近2亿元,带动社会资本额10亿元,由各地方建立了创业引导基金超过35家,总额超过100亿元以上。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支持自主创新的基本平台,我国各层次资本市场有力支持了国家资本战略的实施,尤其是中小企业板,在273家中小板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例超过了70%,中小板公司上市前后年均研发费用投资额从原来的平均1500多万元增加到了2200万元,同比增长47%。上市后新增专利达到3000多个,其中新增发明专利300多个,新增实用新型专利1800多个,180家中小板公司拥有与主营产品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科技部、中国证监会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开展了中关村科技园村股份转让代办试点,已有高新技术企业挂牌交易,我们知道创业板即将推出。科技贷款投放量不断增加,科技担保支撑效果越来越明显。到2008年底,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共累计发放科技贷款额1878亿元,贷款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高新区创业投资资金,高新技术产品等等。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各级科技部门,国家高新区管委会设置的担保公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平均每家科技担保公司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00家,平均担保贷款金额约为300万元。部分银行与科技部门密切配合,还进行了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节能减排贷款模式的创新和试点。科技保险试点也在稳步前进,2006年科技部、中国保监会确定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苏州高新区等12个城市区开展科技保险创新试点,试点险种包括高新技术等,实现风险保额1077亿元,比2007年增长57%,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了科技保险的服务。

  债券市场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科技部先后两次成功牵头组织发行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集合债券,为中小企业通过集合方式,通过债券市场公司开辟了渠道。目前北京、深圳、大连市也成功发行了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科技金融成功的案例不断涌现,在创业风险投资的支持下,一大批科技产业化项目成功转化,涌现了一批新型的企业,比如太阳能光伏行业无锡尚德,展现出一批科技型企业不断成长,创造了近年来世界资本上中国技术的概念。近期,国家开发银行先后对多个研发产业化过程中关键环节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了融资支持,如奇瑞公司发动机转型改造项目、大唐移动TD-CDMA项目,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和自主研发、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和动力。

  总的来看,我国科技金融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科技部准备与相关部门共同合作开展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