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油田基层党建经验(8)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 14:52  新浪财经

  一是在拓展国际化市场上实现突破。经过对全球市场深入研究,我们计划在稳定和扩大苏丹、印尼、阿曼市场基础上,大力开发新的目标市场。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在哈萨克斯坦、沙特、俄罗斯市场取得新突破,争取拥有5000万美元以上的海外规模市场达到4至5个。同时,增强海外分公司的力量,构建辐射非洲、中东、独联体和东南亚海外周边市场的四大销售服务中心区,采取“先低端后高端、先树信誉后树品牌”、“先入为主,边开发边完善”等多种手段和策略,努力实现国际市场占有率跻身世界前三名。

  二是在产销国际化布局上实现突破。建设好大庆总部和江苏太仓出口基地两大工业园,逐步形成潜油电泵、螺杆泵、相关配套产品和其它泵类产品的四大产业群,不断提升产品集成化和产业规模化,达到电泵产销能力5000套、螺杆泵2000套、其它泵类产品3000套的目标,为全球用户提供石油人工举升装备,实现产销“三个三分之一”,即总部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太仓出口基地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国外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全面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三是在国际化品牌建设上实现突破。打造国际化品牌是推进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已在国内率先注册了“力神”和“POWERLIFT”品牌,同时在苏丹、印尼、美国、沙特、阿曼、伊朗、俄罗斯七个国家注册,并要求公司所有的供应商,统一使用我们的品牌标识,按照我们的质量体系和标准供货,加大了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在苏丹,我们创造了单井连续运转时间最长、80套机组连续运行两个月无故障、76口井一次投产成功三项记录,树立了“质量过硬、服务可靠”的良好形象,大大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努力成为与美国雷达和森垂并列的世界三大著名品牌,真正成为世界的品牌、世界的力神。

  四是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实现突破。打造世界的力神,就必须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有效聚集和利用全球的智力和人才资源。我们通过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机制,多渠道吸纳、培养、使用和储备人才。目前,我们从公司领导层到项目管理层,有近20人可以开展商务洽谈业务;拥有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的中外研发人才150多人;吸引了熟悉外语和商务知识的中外营销人才100多人;培养了能够独立在海外作业的中外操作人员200多人。海外项目本地化人员比例已达60%以上。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为加速公司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人才支撑。

  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我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坚定了超越现在、赢在未来的信心,增强了服务百年油田建设的决心,我们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面向全球找市场,放眼世界谋发展,努力打造专业的力神、世界的力神。

  外围开发创新业 攻坚克难上百万 为实现油田4000万吨持续稳产贡献力量

  ------第九采油厂党委

  建厂以来,上产百万一直是九厂人不懈的追求。面对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目标,我们深感加快上产更加紧迫,意义更加重大。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以“解放思想快发展,凝心聚力上百万”为主线,广泛深入地开展以讲形势、讲目标、讲任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宣讲和讨论活动,引导干部员工强化责任,科学谋划,拓展优势,使全厂呈现出了加快上产的新气象。

  一、在认清形势中强化责任,形成上产百万的坚强意志

  我厂所辖的17个油气田是典型的外围“三低”油田,具有“小、散、差、杂、低、深”的地质特点,在探明的3.56亿吨石油储量中,低效难采储量所占的比重高达91%;生产区域多处于草原、林地、农田、江湾、湖泊、沼泽等环境敏感区内,且点多、面广、战线长,横跨两市、三县、两区、四场,共32个乡镇186个自然屯,管理面积1.552万平方公里。在开发管理上一直面临着储量动用难、保持稳产难、生产管理难、投资成本控制难的“四难”问题。

  面对制约发展的困难和矛盾,我们采取召开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以“稳产4000万,加快上百万”为专题,分层次、分系统、分专业展开讨论,引导干部员工正视不利因素,知难不畏难,认清有利条件,坚定上产信心。主要是认清了“四大优势”:

  一是充足的资源优势。目前,我厂有近2.6亿吨探明储量尚未动用,而且已动用地区还有1141万吨剩余可采储量有待开采。此外,随着勘探和评价工作的不断深入,还将新增近2亿吨探明储量。资源基础愈加雄厚,发展后劲更加强劲。

  二是配套的技术优势。在多年的油田开发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厂油田特点的开发配套技术,尤其是复杂油水层识别、裂缝油田治理、低渗透油田压裂优化、地面系统优化简化等特色技术,为进一步解决“四难”问题、提升开发水平储备了必要的技术基础。此外,通过学习借鉴长庆、冀东、辽河、胜利等外部油田的开发经验,将使我厂的技术体系更加完善,技术优势更加明显。

  三是特有的管理优势。小油公司、作业区等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为难采储量的动用、管理效率的提升创造了更多的途径和更大的可能性。

  四是突出的人才优势。通过健全完善“选、用、训、管”循环管理体系,促进了管理、技术和操作三支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培养出学术技术带头人9名,专业技术骨干27名,工人技师114名,为加快上产提供了人才储备。

  通过讨论,进一步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形成了人心思进、人心思上的发展氛围,进而统一了三个思想认识:

  一是产量规模小但责任不能小。虽然我们九厂目前的产量规模仅80万吨左右,即使上产到百万吨水平,在4000万吨产量构成中也仅占四十分之一,但是,我们产出一吨油,就是对持续稳产的一份贡献;我们多产一吨油,持续稳产就多一份保障。公司把储量交给我们,我们就有责任把它有效动用起来。只要有一分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就要像蚂蚁啃骨头那样,地层再硬也要把油啃出来,再苦再难也要把产量拿出来,绝不懈怠、绝不放弃。

  二是上产难度大但希望也大。虽然我们的储量品质低、地面条件差,面临的难题多、挑战多,但不等于没出路、没发展。充足的资源,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上产稳产的希望所在;复杂的难题,是我们科研攻关的难得机遇、技术突破的希望所在;攻坚的实践,是我们锤炼队伍的平台、推动发展的希望所在。

  三是资源品质低但贡献不能低。多产油是贡献,闯新路也是贡献。我们开发的油田具有外围“三低”油田的典型特征,而且油藏类型多,在有些方面尚属认识空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我们要继续在外围油田持续上产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在加快上产的同时,闯出“三低”油田高效开发的新路子,积累新经验。

  二、在转变观念中科学谋划,确立上产百万的总体部署

  活动中,我们按照“用高科技打好新时期新会战”的要求,组织广大干部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从转变观念入手,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科学制定近远期开发规划。

  1、拓展思维方式,实现“四个转变”。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厂在油田开发上面临的“四难”问题将进一步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创新开发思路。为此,我们采取分专业查摆思维定势、多渠道跟踪前沿技术、走出去学习考察、请进来交流研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突破认识的局限和思维的障碍,不断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敢冒风险,勇闯禁区,进而在开发观念上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着眼高含水老油田开发潜力的持续挖掘,由单纯依靠水驱向水驱与聚驱并重转变,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二是着眼薄差油层的有效动用,由直井开采向丛式井、水平井开采转变,实现“少井高产低成本”;三是着眼稠油资源的规模开发,由单一技术开发向多元技术开发转变,提高稠油经济产量;四是着眼投资成本的有效降低,继续由地面优化向地面地下一体化优化转变,进一步提升油田开发整体效益。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