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油田基层党建经验(10)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 14:52  新浪财经

  2、讲矛盾、讲优势,锁定挖潜方向。厂党委通过学习讨论认为,采油厂在持续稳产中的任务最直接、工作最具体,必须要竭尽全力,有多大空间就做多大贡献。为此,成立了由厂长挂帅,副厂长、三总师牵头,技术管理带头人组成的调查组,对全厂的地质储量、开发形势、潜力状况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排查,找出了水驱增储潜力越来越小、聚驱产量逐渐下降、控制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速度难度加大、三采瓶颈技术没有彻底解决“四大矛盾”,同时也发掘了所具备的资源、技术、管理、人力资源和发展环境“五大优势”。特别是通过对开发范围、开发程度的重新认识,把2亿多吨的表外储量纳入视野,使全厂的储量接近10亿吨;把开发对象扩展到主力油层外的100多个小层,这些小层含油饱和度虽没有主力油层好,但仍好于外围;在层系完善程度上,还有资源潜力可挖。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困难和矛盾讲清、把优势和潜力讲透,使员工进一步明确“老区也有新潜力、小层更有大文章”,增强了持续稳产的信心和决心。

  3、讲责任、讲使命,确立稳产目标。在认清形势、找准潜力的基础上,各级党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员工不断增强“大厂要有新作为、大厂要做新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厂党政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通过广泛讨论、系统论证、集思广益,在年初工作会议上,对厂“十一五”末期规划目标进行了调整,原油产量由650万吨提高到670万吨。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后,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在对资源潜力、现场试验进行重新审视、充分评估、逐项落实的基础上,又自觉加压,主动提出稳产700万吨的目标。4月份,油田公司党政主要领导来二厂调研,为我们挖掘潜力、抬高起点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使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十一五”末期产量目标调整到720万吨,并对2017年进行远景规划,确定稳产目标为650万吨。目前,全厂上下思想认识统一、发展信心十足、工作干劲倍增。

  二、克服“矛盾难克、瓶颈难攻”的畏难情绪,明确“水驱主导、三采突破”的新思路,进一步坚定技术攻关方向

  持续稳产是一场科研攻关的持久战。主题实践活动中,全厂广大科技人员从传统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用辩证的思维看矛盾,用长远的眼光谋思路,用实践的观点抓落实。

  一是逆向思考,对照指标找差距。作为开发40多年的老区油田,我厂整体采出程度为51.7%,综合含水也高达91.45%,个别科研技术人员也由此滋长了畏难情绪,认为有些技术瓶颈是世界级难题,难以攻克。通过学习讨论,大家认识到,难与易是相对而言的,也是不断转化的,困难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潜力。观念一变思路宽,广大科技人员坚持逆向思考,对照开发指标找技术潜力。按照采收率要提高到60%的目标要求,在采收率指标上,一类油层将达到80%、二类油层将达到70%、三类油层将达到40%以上,与目前的开发现状比较,各类油层都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这既是油田开发的差距,也是持续稳产的潜力。在可采储量指标上,按照我厂近10亿吨地质储量计算,可采储量可以达到6亿吨,比过去认定的指标多1.5亿吨,按年产700万吨水平计算,可继续稳产20年。

  二是系统思考,突出重点明思路。解放思想是立足于现实的解放,谋划发展是尊重客观的谋划。从我厂实际情况看,水驱开发的地质储量大约在7亿吨,水驱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可采储量720万吨,相当于全厂一年的产量。所以,我们把水驱调整挖潜作为重中之重,通过逐步改善注入状况、完善注采关系,控制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努力在“十一五”末期把水驱产量稳定在480万吨以上,自然递减率控制在8%以内。同时,尽管目前除聚驱外,三采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配套,但必将是今后提高采收率的最有效办法,是保证持续稳产的最大潜力。在抓住主要矛盾、统筹兼顾、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厂“以水驱为主导、以三采求突破”的油田开发思路,并进一步明确了三大主攻方向,即主攻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力争提高5个百分点;主攻二三类油层三次采油技术,力争提高采收率15个百分点;主攻聚驱后三元驱、热泡沫驱继续提高采收率技术,力争提高8到10个百分点。

  三是超前思考,强化措施抓推进。油田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目标思路,更要有具体举措;既要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更要组织好方法步骤的有效实施。所以,对事关稳产的各项工作要超前思考、积极应对,并且强调,超前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目标推进的力度和程度。在这一认识的引导下,厂油田开发系统、科技管理部门,按照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超前组织开发矿场试验,超前进行工艺技术准备,细化落实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应用一代的推进措施。并通过集思广益,研究制定了全厂未来十年油田开发规划及保持油田更长期稳产的16个技术攻关课题,其中包括以剩余油定量化描述为主的3个地质研究课题,以改善薄差油层动用状况为主的3个水驱开发技术研究课题,以南六区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为主的9个三次采油技术攻关课题。对每个课题都做到攻关人员、试验区块、日程安排、产能设计、预期效果“五落实”,努力用实际效果检验攻关成果,充分发挥科研攻关对持续稳产的支撑作用。

  三、走出“已经很好、标准很高”的自满状态,构建“持续深化、规范高效”的新体系,进一步夯实精细管理基础

  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牢固树立持续稳产重在当前的思想,引导干部员工从大局出发,从细节抓起,自觉把精细管理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以精细管理提高效率、挖掘潜力、推进发展。

  第一,强化理念引领,丰富精细管理内涵。多年来,我厂始终把实施精细管理作为油田开发的一项战略举措,形成了精细管理的优势,这也使部分干部员工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自满心理。我们教育员工认识到,精细管理是一个不断深化、持续提升的过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只有始终如一地把各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到位,才能保证稳产目标的实现。针对我厂生产规模大、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宽的实际,全厂各单位和管理部门,坚持把“规范有序、精细高效”的理念融入到地质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组织、产量运行等管理工作的思路谋划上,延伸到从计划到组织、从监督到考核的全过程。围绕产量运行,确定了“稳定自然产量、强化科技产量、挖掘效益产量、保证新增产量”的思路,努力协调各方面力量,不断优化各方面因素,千方百计完成原油生产任务;围绕开发管理,明确了“五个精细”的管理思路,即精细储层描述、精细剩余油描述、精细水驱开发调整、精细聚驱跟踪调整和精细地质调度管理。通过管理内涵的丰富、理念体系的完善,使“精从细中来、细在尽责处”的思想深入人心,员工们自觉精管每口井,优采每吨油。

  第二,健全制度保障,提高精细管理水平。实施精细管理离不开必要的制度规范约束。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又根据需要,完善了“三个管理机制”、制定了“两个管理办法”。“三个管理机制”,即开发指标承包考核机制,采取签订目标责任合同的方式,把油田开发管理的各项指标,层层分解到基层单位、管理部门和具体人员,通过动态跟踪考核,确保各项指标及时准确完成;控制积压井机制,规范了从方案上报、方案核实、队伍组织的动态调整标准,明确每月200吨的控制目标,增强了生产单位及相关部门处理积压井的自觉性;产量运行考核机制,每月下达原油生产滚动计划,每旬进行超欠考核,督促原油生产单位不遗余力地组织原油生产。“两个管理办法”,即党员干部承包高产井的管理办法。将全厂10吨以上的机采井全部承包到党员干部,把生产任务和管理指标细化落实到人头,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原油生产中的核心骨干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确保高产井的产量贡献率;地面地下一体化管理办法。通过强化油田管理系统、油藏系统、采油系统和地面系统的协调运作能力,减少中间环节影响因素,建立责任划分、任务衔接、定期交流、信息共享等相关管理制度和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工作水平。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