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中国成长百强2008 > 正文
所以,中国要保持未来二三十年持续繁荣的话就必须改变过去的单一的硬扩张的增长模式,逐步转型到靠软实力,或者软硬兼施的模式。过去的成长主要靠单一的追求规模,低劳动成本,包括对环境的破坏,对产业价值链上下游的压榨,对市场掠夺式的开发。但这种成长并不是说过去就是错的,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的成长,从全球产业链最底端你只能靠这种才能赢得先机,赢得在全球的比较优势。但是这种成长模式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走到今天面临挑战,你必须要转型。你不转型中国经济内在发展的模式本身已经遇到问题了,已经遇到成长瓶颈,已经遇到天花板了。如果不突破这种瓶颈你不可能保持未来二三十年持续增长。如果能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还能保持持续的成长发展。所以,虽然这次经济危机给我们出口加工型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对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我认为这种影响不是毁灭性质。这个还在于企业如何解决自身成长发展中的问题。
从过去我们说硬发展,靠硬实力转向关注软发展。软发展就涉及你的发展观的问题,你的价值观的问题,涉及到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涉及到你自主品牌的问题,涉及到你如何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的问题,涉及到你内在的管理能力提升与成本的控制问题,涉及到你如何打造具有凝聚力的文化问题,涉及到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本运作和财务管控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都称之为企业内部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需要企业家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问题,能够倾注更多的精力,领导力致力于软实力的发展,真正使企业的成长做到软硬兼施。这个转型对中国企业来讲也是痛苦的转型。
我认为如果转过去我们还能保持二三十年的成长和发展,转不过去,这种模式一定是走到尽头。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说冬天来临,尤其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其实对中国企业来讲也是一个转型的契机。没有这次经济衰退我们很多企业不会坐下来反思自己的问题,不会真正坐下来去思考企业如何的转型。
一个企业在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经过三十年发展以后,经济形态相对成熟的时候,其实最终拼的我认为还是质量、成本、效益。就是你能不能活下来最终还是。我们最近研究了从全球的1929年的经济危机开始,我们发现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产生大企业的时候。都是产生好企业的时候。其实你看任何一件事情有时候是坏事,但同时也是好事。其实你看全球的每一次经济危机,危机过后就是大企业的产生,好企业的产生,它必然淘汰一批大企业。所以,这么一个时期来讲,对新的投资机会的把握这个确确实实来讲,管理能力内功的锤炼确实对中国的企业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这就涉及到在低谷时期如何把握资本的机会,在低谷时期如何集聚人才进行产业升级的机会,在低谷时期如何进行内在管理能力锤炼。
比如最近我们在几家企业做咨询,过去从来不管库存管理问题,现金管理问题,成本问题,过去这些问题都不需要考虑,但是现在来讲,很多的企业都在抓库存管理的问题,在抓应收帐款的管理问题,在抓现金流的问题,在抓成本的问题,恰恰是危机、萧条告诉了中国企业你如何在内在的管理能力上提升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反倒在这种经济危急关头你在企业内部抓内部的管理,抓成本管理,抓质量管理,抓效益提升能够获得员工的认同,也能够获得企业家的认同。所以,我们在这几家企业推内部管理比在过去高速成长时期推容易得多。过去来讲天天在捡钱,大家根本没有机会回过头看我的资金链存在什么问题,库存存在什么问题,应收帐款存在什么问题,成本存在什么问题,大家顾不过来。现在大家回过头来认真抓这些问题。其实,萧条时期是有利于我们内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