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行业会议将步入品牌时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6日 16:10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李向东 11月28日,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随着该论坛的举办,新一轮会展行业会议市场的竞争大幕也将徐徐拉开。 据统计,2005年举办的全国性会展行业会议接近20个,而区域性会议超过50个。行业
会议市场格局可以很明晰 目前,在行业会议市场格局中,由商务部主办的中国会展经济论坛(CCEF)和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影响力最大,出席嘉宾层次高,参会人数众多,处在第一集团;由媒体举办的会展论坛、高峰会、年度颁奖、俱乐部沙龙,由地方政府主办的针对本区域的论坛,以及由展馆、教育培训、设计搭建、展品运输等相关企业或机构举办的专业会议,处在第二集团。从以上格局可以看出,会展行业会议的主办方主要为四类机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媒体和企业(包括高校)。 北京贸促会副会长储祥银曾指出,由以上四类机构办会的格局有其合理性,比如政府主办的会议侧重于管理、政策,行业协会注重行业内部的协调和自律,媒体办会则依托自身的读者资源和客户资源,重视信息的作用;教育等专业机构关注的是本领域内的专业技术问题。如果定位明确,各个会议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各有市场,不会形成冲突。 以CCEF和CEFCO为例,前者本届的主题是“体制,政策,秩序”,强调的是政府的管理体制和会展大环境的营造,而后者的主题是“开放,合作,共赢”,强调的是搭建中外企业对接的平台。商务部研究院的俞华博士也认为目前这两个中国最重要的论坛定位都很明晰,CCEF体现的是政府性、强势性,讨论的范围是包括会议、展览、节庆在内的广义的会展,市长云集,而CEFCO体现的是实务性、专业性和国际性,偏重于展览业务,海外来宾众多。 对论坛要求不宜过高 但面对越来越多的行业会议,目前有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每个会议、论坛都高朋满座,火爆热烈;另一方面,参会者却不停地抱怨“收获甚微”,甚至大呼上当,然而多数人又会继续出现在下一个会议的现场,这已经成为一个不断循环的“怪圈”。对于这一现象,广州会展产业研究所所长刘松萍认为,这是业内人士对行业会议所抱期望过高所致。 眼下会展行业面临的如政策思路不清晰、重复办展愈演愈烈、知识产权纠纷、展馆建设缺乏理性、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等几大主要问题,都困扰着会展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他们希望寻求解题的答案。而在没有明确的政府直接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寄望于行业会议来解答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又都是根本性、事关全局的大问题,不可能靠一两次行业会议来解决。每次渴望得到答案的企业负责人当然多半失望而归,于是就陷入了上文提到的“怪圈”。 “行业对这种会议、论坛还是有需求的,这从每个会议的‘上座率’就可以看出。其实,会议就是一个思想沟通交流的平台,如果就某一个观点发生了碰撞,引发了讨论,就已经达到目的。”刘松萍向记者表示。 竞争的核心是专家和观众 尽管各个会议、论坛在举办之初就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达到会议效果,吸引各个层面的参会者,每个会议在选定主题和内容方面都尽量向大而全的方向靠拢,于是不可避免地造成每个会议主题和内容相重叠的事实。 专家是宝,观众更是宝,因为观众的参会费是主办者最大的利润来源之一。经常参加行业会议的张先生表示,各个会议几乎有一半的人都是相熟的面孔,会议就是老朋友相聚叙旧的场所。“我不敢不来呀,如果哪次我没来,一定会派公司二把手来,要不大家都以为我退出会展圈了!”张先生苦笑着向记者表示。正因为如此,目前各种会议、论坛除了主题、内容的竞争外,争夺最激烈的就是专家资源和参会听众。 行业会议品牌时代即将来临 刘松萍表示,目前会展行业会议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品牌意识,会议缺少长期规划。像瑞士达沃斯年会,品牌本身就具号召力,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政治家和企业家都放下手中的活,而去瑞士。在国内,CCEF、CEFCO、中国会展年会、年度颁奖盛典等主要行业会议也都已经在按品牌化的方式运作。 然而,目前在国内的70多个行业会议,不可能每个都成为品牌。因此,刘松萍分析认为,会展行业会议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很快将进入淘汰、整合时期,最终会形成几个权威性的品牌论坛。而这种竞争,也将促使行业办会水平和质量迅速提升。目前的几个论坛每年都有新变化就是很好的证明,如今年7月在郑州举办的中国会展文化节首次鲜明地提出了“会展文化”的概念,年初的CEFCO海外参会者达到180人,这都说明了办会水平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