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席平:国际陆港 兴市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05:33 证券日报

  国际陆港 兴市之路

  -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 席 平

  驶向国际市场的“旱码头”

  国际陆港理论对现代国际物流理论体系是一个重要补充,它使世界贸易重点在沿海地区发展,变为沿海、内陆地区共同发展,并成互相补充的趋势,使世界经贸体系更加完整;建设国际陆港是内陆国家和内陆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切入点,建港兴市开发中国内陆地区已成为内陆城市与沿海港口城市合作发展的交汇点,将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公元1500年至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由弱国走向了强国,他们强国之路虽然各有各的特色,但是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迈向大海,发展海洋经济”。有人称这是蓝色经济革命,是海洋经济替代了陆地经济,从经济发展规律分析可知:海洋带给这些国家的是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鱼盐之利能富民但是不足以强国;舟楫之便的实质是开发国际运输线路、发展国际贸易,是富民强国之道。

  海洋可以强国,陆地也可以强国,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畅通了国际运输走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通了亚欧大陆,开发了国际市场,造就了盛世大唐。世界强国与我国大唐相同的是打开了国际运输通道、开发了国际市场,不同的是前者出海发展、后者陆地开拓。世界强国崛起和盛世大唐时代的富强都昭示我们:拓宽国际物流通道、开发国际贸易市场。这就是东西方殊途同归的崛起之路。

  因为有了上海等海港,繁荣了港口所在城市、带动了长三角和长江沿线的经济长足发展;因为有了香港、广州、深圳等海港,繁荣了港口所在城市、带动了珠三角的经济高速发展;因为有了天津、大连、青岛等海港,繁荣了港口所在城市、带动了渤海经济区快速发展。在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拉萨、沈阳、长春、郑州、呼和浩特等内陆经济中心城市建立国际陆港,将促进这些城市发展成国际港口城市、带动中国内陆地区经济全面发展。

  经济意义上的沿海地区是国际港口周边地区,其交通运输便捷,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经济意义上的内陆地区是远离国际港口、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地区。沿海地区相对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是因为拥有国际港口这个国际贸易平台,从而拥有两个市场,一个是国际市场,一个是国内市场;内陆地区因为远离国际港口,被国际市场边缘化,只拥有一个国内市场,所以发展较慢。

  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建立国际陆港,将港口功能引入内陆城市,实现陆地国际物流与海洋国际物流无缝连接,密切内陆地区产业与世界各国产业之间的链接,使内陆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发展。

  建港兴市开发中国内陆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目前已被中国的沿海港口和内陆城市广泛接受并付之于实。

  西安市率先建设第一个国际陆港。2003年11月,卢红军、席平在2003新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了《在西安建立上海港务区,以此为基础建立西部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的文章,据此上海市政府与西安市政府签署了联合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的协议,该项目被确定为“十一五”期间西安现代物流发展龙头项目,06年已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98亿元、占地12300亩,已被国家发改委、陕西省政府将该项目列为“十一五”期间物流重大建设项目。

  天津将在中国北方12省市建立陆港。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在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港,发展内陆‘无水港’”。07年7月19日,天津市召开了北方12省市推进区域口岸合作座谈会,会上与北方12省市的负责人共同签署了《建设内陆无水港合作意向书》、《跨区域口岸合作天津议定书》、《北方地区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会后,天津口岸办制定了《天津口岸建设内陆无水港工作规划》,天津港成立了“天津港陆海物流有限公司”积极联系北方12省市建设国际陆港。

  在国际陆港的概念影响下,郑州、石家庄、沈阳相继建成了陆港,上海、连云港、日照等港口计划在其经济腹地建立陆港。

  国际陆港之所以被中国的沿海港口和内陆城市广泛接受并付之于实,是因为它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并产生深远的意义。

  1. 国家利益。改变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外贸投资环境,有利于促进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缓解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利于国家对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2. 内陆城市利益。打开了制约内陆地区国际贸易发展的瓶颈——国际物流通道,减少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环节,加快通关速度,使内陆经济中心城市具有完备齐全的国际港口运行机制和方便快捷的外运操作体系。

  3. 投资商利益。内陆地区的能源、土地、原材料、劳动力价格等生产要素较沿海地区有一定的优势,在运输条件相当的情况下,部分行业投资该内陆地区较投资沿海地区的投入少、产品成本低、利润回报高。

  4. 百姓利益。为所在城市的百姓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工资收入;加快项目所在区域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改善项目所在区域农民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生活条件,加快改善项目所在区域农业现代化建设。

  5. 沿海港口利益。深入内陆地区经济中心城市,增加了支线港口,使间接经济腹地转变为直接经济腹地,为提高集装箱运输数量和增加经济收入奠定基础。

  6.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利益。将国内集装箱运输中转站改变成为直接对外的国际陆地港口,提高了国际物流业务能力,提高了在国际运输界的影响力,增加了国际集装箱运输数量、增加了外汇收入。

  国际陆港产生的深远意义。一是完善国际物流制度,实现陆地国际物流与海洋国际物流无缝连接:现在国际运输理论与国际运输实践都是将陆地运输与海洋运输以海港为界分割开来运作,严重阻碍了内陆地区和内陆国家与世界经济的交往。建成国际陆港,国际海洋运输网与陆地国际运输网联为一体,使内陆城市也拥有国际运输制度的操作体系,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开展国际贸易。二是畅通大陆桥:从国际运输角度来看新亚欧大陆桥是一条不完备的国际陆地运输线路,该线路缺少国际陆港、没有统一并且共同遵守的国际运输法规和惯例,尚处于前期开发阶段。在沿桥城市建立陆港,将奠定欧亚大陆国际物流运作机制的基础,促进大陆桥畅通运行。三是促进全世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世界上有蒙古、捷克、乍得、巴拉圭等30个内陆国家和不计其数的内陆城市,这些内陆国家和内陆城市也可建立陆港,促进全世界内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名词解释

  什么是国际陆港?

  国际陆港是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铁路、公路交汇处,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的对外开放国际商港,是沿海港口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支线港口和现代物流的操作平台,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