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调控原粮出口 有助抑制物价上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03:54 金融时报

  记者 王晓欣

  在刚刚取消84类原粮及制粉产品的出口退税和2008年1月1日实施加征临时关税之后,我国政府再次运用税收杠杆来抑制粮食出口,从2008年1月1日起,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粮食制粉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去年以来,我国粮食出口局面与之前成品油出口颇为相似——国内越缺越出口。据海关总署统计,2007年前11个月,中国玉米出口为487万吨,同比增加85.3%;大豆累计出口为40万吨,同比增加23.8%;大米累计出口113万吨,同比增加5.8%;小麦累计出口184.7万吨,同比提高206.51%。由于受国际粮价不断攀升影响,国内外原粮及其制粉价格存在较大价差,带动了我国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

  粮油企业热衷于粮食出口,根源在于企业的逐利性。由于国内粮价与国际市场存在很大落差,许多粮油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更愿将粮食出口到国外。目前,我国已从一个粮食进口国转变为一个粮食出口国,如果没有计划的出口粮食,将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使国内粮食供应更加紧张,产生更大的缺口;另一方面,我国又不得不通过进口去补缺口,不仅将支付更高的价格,更重要的是,容易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

  由粮价上涨带动的CPI攀升,早在2006年底就已出现明显迹象。2006年12月份,CPI突然大涨2.8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粮价的上涨,而粮价上涨与粮食出口的拉动有一定关系。2007年11月份,我国CPI同比涨幅达到6.9%,已经接近1996年底的水平,其中粮价上涨6.6%,同时又因为粮价上涨,使得肉价仍然居高不下。虽然我国粮食总体上供需平衡,但随着粮食出口的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内粮价上涨的预期。如果现在不取消相关粮食的出口退税,抑制粮食的出口,我国的粮价还可能有所上升。2008年随着生猪等养殖业规模的继续扩大,国内饲料需求将保持增长势头,这为玉米、豆粕和小麦提供了需求空间。2007年11月以来,国内玉米反季节上涨,并且随着玉米饲料需求和工业需求的增长、国内玉米库存的下降以及国际玉米市场上涨的拉动,2008年国内玉米市场可能继续保持上涨趋势,而粮价的上涨将进一步促使肉价的上涨,影响CPI走势。

  为抑制粮食价格上涨过快,2007年国家出台了包括鼓励生产、投放国家储备、降低进口关税鼓励进口、降低出口退税和征收出口关税抑制出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07年10月1日,国家将大豆的进口关税从3%调整到1%,11月到12月,国家采购40万吨豆油,免关税和增值税,半数以上依赖进口的大豆和豆油价格快速回落。本次粮产品出口退税叫停,并征收出口暂定关税,应看作是去年以来一系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一贯性延续”,目的是通过利益杠杆的调整,稳定国内粮价、确保国内粮食安全。

  实施年度暂定税率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每年都采取的办法,此举有利于发挥关税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调整部分原粮及其制粉产品的出口关税有利于确保国内粮食供应,稳定目前粮食价格水平,缓解贸易顺差。我国粮食连续4年丰收,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国内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从长远来看,我国完全有能力保持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专家认为,由于粮食生产具有周期性,所以其价格水平短期内难以根本逆转,但通过征收暂定关税可以减少出口,增加国内粮食供给,有助于平抑国内物价水平上涨。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