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设生态文明 绿色金融悄然兴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 01:45 金融时报
绿色金融的概念是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既是银行的社会责任,也是与银行业务密切相关的活动。我国的节能环保金融服务市场刚刚起步,在银行进行绿色金融的探索过程中,需要得到有关部门、机构、企业的关注与支持,尤其需要在政策领域进行一定的扶持。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我国用近30年时间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经济保持多年高速发展,但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正是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强度加大的时期。要使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这种以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得到扭转。 随着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问题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这也使金融业与环境保护逐渐融合,通过金融信贷手段干预市场运行,调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催生了“绿色金融”。有关专家指出,绿色金融的概念是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既是银行的社会责任,也是与银行业务密切相关的活动。所以,创新循环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品不仅是市场变化的需求,更是承担社会责任、走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发展绿色金融为银行提供了实现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转型的良好途径。通过提供专业服务,提供负责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不仅能够起到促进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增加社会福利的作用,而且能同时获得商机和盈利,实现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金融业可以发挥宏观引导、控制信贷闸门的作用。具体来讲,可以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控制“两高”行业信贷过快增长的信贷闸门;二是提高新上项目节能减排信贷门槛,把好源头控制关;三是积极支持国家节能减排重大项目,包括“十一五”重大节能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项目等。 建设生态文明、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金融业义不容辞。有关人士指出,即使从银行自身角度讲,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支持国家鼓励的行业,与银行追求股东回报、利益最大化也并不矛盾。未来企业可能不是因为产品卖不出去或经营不善而倒闭,而是有可能因为环保不达标、或是不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被迫停产,从而给银行、股东造成损失,带来新的不良资产,有些企业可能仅仅因为环保因素得不到社会认同而不能继续生存。今后,这种因为国家产业政策、法律调整带来的风险可能大于企业自身的风险,银行需要未雨绸缪。 绿色金融在国内还是一个新鲜词。事实上,这一概念在国际金融界已流行多年,主要是指研究、运用多样化金融工具来促进环境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有关环境保护政策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运用市场手段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美国应运而生,开拓性地把环境因素引入到金融创新中,研究如何有效评估环境风险,从而开发出成功的环境金融产品,并形成合适的产品结构,获得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资金。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金融概念开始受到各界关注。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在今年9月召开的“金融产业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研讨会上明确表示:我国必须逐步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这是自今年7月中旬,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央行、银监会联合发文要求严控信贷资金,加强节能减排后,政府方面再次在公开场合高调力推绿色金融。 有关专家表示,与行政手段相比,绿色金融这类市场经济手段也非常有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宏认为,对那些严重污染环境、高能耗又属于禁止范围的企业,应该毫不手软地使用行政手段。而对于那些限制性产业,绿色金融手段可以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倒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否则就只能被政策“拖死”。 从2005年8月开始,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开展能效融资项目,成为我国开拓能源效率金融服务市场的首家商业银行。10月11日,招商银行正式宣布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的宗旨是推广和普及绿色金融,督促金融机构投身可持续金融的实践。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认为,作为绿色金融主体的商业银行,对于如何实施绿色金融尚缺乏经验。加入该组织,可以学习国外银行先进的金融理念和管理经验,用国际惯例实现自我约束,探索能效项目、减排交易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为施行绿色金融项目积累经验,探索走出一条国内银行绿色金融之路。 尽管是“探索者”,但招行目前已经制定了全方位的绿色金融行动计划,具体包括:在该行所有日常经营活动中引入环境概念,在市场准入、客户选择、风险管理、合规检查等多方面设计相关标准和流程;信贷准入条件将环境因素列为重点要素,对电力、钢铁、煤炭、有色金属、水泥、化工、造纸等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行业实行严格的比例管理;提高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项目等绿色金融贷款比例,计划在3到5年内将此比例提高到10%以上;设立产品研发中心,创新、开发绿色金融产品;积极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学习、吸收国际领先的管理与技术,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创设绿色金融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绿色金融事业的发展,首期20万欧元专项基金已经列入预算。 “十一五”期间是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循环经济将为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据透露,目前国内几家银行正与国际金融公司接洽,参与能效融资项目。银监会也正在制定节能减排授信管理办法。探索发展绿色金融,意味着银行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过去惯用的一整套经营管理方式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有关人士指出,目前银行特别需要建立自己的环保评估队伍和评估体系,在环保问题上形成自己的判断力。 发展绿色金融同时也为银行提供了实现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转型的良好途径。我国的节能环保金融服务市场刚刚起步,预计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需要投资8000亿元左右。在银行进行绿色金融探索过程中,需要得到各有关部门、机构、企业的关注与支持,尤其需要在政策领域进行一定的扶持。例如,区分绿色信贷项目与一般贷款项目,放宽对绿色信贷的规模控制,在税收、能源定价机制、政府贴息、产业基金、贷款核销、项目宣传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在绿色信贷的资产证券化和直接融资产品设计上予以政策倾斜等。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